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周口红色记忆 | 韩达生:铁骨忠魂多壮志

日期: 来源:周口日报收集编辑:周口日报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韩达生烈士。

杞县水东烈士陵园内韩达生烈士纪念碑亭

“达生县印”。1944年8月,在杞县、通许、陈留三县接合部,我党建立了中共达生县委和达生县抗日民主政府。

这是一副特别的对联——

上联:被捕坐牢家常便饭

下联:砍头枪毙告老还家

横批:革命到底

对联的作者是著名烈士韩达生,创作于民族危亡之际,表达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韩达生,1905年出生于开封杞县,17岁参加革命,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壮烈殉国。

他领导河南早期青年运动,参与发动著名的豫东农民武装起义。他是洛宁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播火者,是坚持睢(县)杞(县)太(康)地区抗战的领导人。

他用36年的短暂岁月,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也在亲友、战友、后人中,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为啥回家 我要革命

1922年,韩达生进入开封第二中学学习。在这里,他大量阅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刊,并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1925年3月,韩达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后被党组织派回杞县从事革命工作。20岁的韩达生,从此告别了学生时代,成为职业革命家。

1926年2月,学校已开学,韩达生突然回家。母亲很长时间未见儿子了,嘘寒问暖一阵后,又惊讶地问:“你不在开封上学,为什么回家?”他答:“为革命。”当时,他的母亲还不大懂得革命,就气愤地说:“你父亲患病,我领着你几个弟弟妹妹省吃俭用供你上学。你不好好上学,为啥又革命哩?!”慈祥的母亲急得眼泪掉下来。

韩达生自幼是母亲眼中的好孩子,从来没有惹过母亲生气。今天刚一到家,就发生这样的事,他一时也不知说什么才好。

家中景况,韩达生一清二楚。但是,要干革命,他只能先割舍自身的利益。他坐下来,耐心地给母亲讲解革命道理,列举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事实,分析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原因。他的母亲听后,沉思一会儿说:“好!那就干革命吧!”其实,对于儿子说的一番大道理,母亲也是似懂非懂。只不过,她相信儿子愿意做的事没错。

有了母亲的支持,韩达生下午就把几位朋友领到家里,并让他们在后院北屋住下。这些人中,有中共豫陕区委委员萧人鹄,中共杞县地委书记王克新和地委委员张海峰、吴芝圃。这时,韩达生家便成了中共杞县地委所在地。

韩达生,原名韩德荫。为了革命斗争需要,回到家乡后,一同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给他起名“家干”,意为国家干练、栋梁之才。

一人领头 全家革命

韩达生给家人讲革命道理,动员全家人支持革命工作。妻子孟维新以走娘家为名,到城内探听消息、传送情报,还负责住在家里的同志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保管文件。弟弟韩德兴10多岁时,经常被韩达生派到外面了解情况,到各处送信。大妹韩德健刚结婚,腰里藏着短枪子弹,伪装成孕妇,送到乡里的农民武装组织那里。

作为一家之主的母亲,对革命很负责任,精心掩护着中共杞县地委机关。她经常带着女儿韩德贞坐在堂屋外,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留意外面的动静。反动军警一来,母亲就大声问:“啥事呀!找谁呀!”后院的人听到后,迅速从后门撤出。军警搜查韩家3次,都没有抓到人。有一次,军警在后院搜出一台油印机,便厉声地问:“人哪里去了?”母亲从容地说:“那是几个在这里读书的学生用的。我不知道他们都上哪里去了。”军警还威胁要她交出枪支。母亲说:“我是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有枪支。”军警无可奈何地走了。

从1926年2月,韩家成为中共杞县地委机关驻地,到1927年、1928年,韩家又是党、团临时河南省委的秘密机关所在地。在白色恐怖下,革命处于低潮,地下党组织遭到连续破坏之际,韩家成为中共党组织最安全的藏身地。为了革命,一家人将个人生死和家庭安危置之度外。

在韩达生引领下,这个曾经的封建家庭,成为坚定的、彻底的革命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年在韩家掩护下从事革命的多位老革命、老同志撰写回忆录时,尊称韩达生的母亲为革命的老妈妈,对韩家冒着杀身灭门的危险支持革命表达了无限敬佩和感激之情。

潜伏地下 危机重重

为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春,韩达生协助萧人鹄、吴芝圃等领导杞县一万多名农民参加武装起义。后因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豫东农民运动遭受挫折,韩达生被迫转入地下秘密活动,任共青团河南省委秘书长。

在国民党反动派实施的白色恐怖下, 韩达生不得不隐姓改名。为表达坚强勇毅、坚持到底的决心,他改名“毅夫”。在开封,他以做小生意为名,同妻子一起掩护党、团省委机关,白天应付敌特军警的搜查追踪;深更半夜复写文件,用米汁、白矾水密写指示,不知疲倦地工作。敌人非常嚣张,四处捕捉共产党人,韩达生成为敌人抓捕的主要目标。

1928年12月的一天,韩达生被敌人追踪。最危险的时刻,他沉着冷静,趁黄昏抱着孩子走出家门,发现还有一份文件没有带出,便放下孩子,立即返回去取。刚从屋里将文件取出,邻居便告诉他,敌特军警已包围了他的住宅。他便翻几道墙跑出,连夜离开了开封。

此后,韩达生先后在信阳、偃师等地进行革命工作。

韩达生的妻子孟维新晚年对外孙讲:“搞地下工作的时候,我和你姥爷没有过一天安生日子。那时候,你们的妈妈才出生不久。为了安全,我们把党的机密文件藏在你们妈妈的衣服里,抱着她送文件。敌人哪里会知道文件藏在小孩儿身上呢?”

白色恐怖 狱中斗争

投身革命以来,韩达生对未来始终充满信心。但有一段时间,他心中非常郁闷。

当时,河南的许多地方党组织遭到破坏。立志献身革命的韩达生在基层开展工作,一直和上级党组织联系不上,就像没有娘的孩子。1933年夏,韩达生和吴芝圃一同去上海找党组织。

1934年春,韩达生终于找到了党组织。但不久,他在上海四川北路住的旅馆遭到特务搜查,因被查出有革命书籍被捕,关押在上海警备司令部。审讯中,韩达生遭受了老虎凳、压杠子等酷刑,始终威武不屈。敌人摧残他的肉体,仍得不到想要的口供,后来便把他送到苏州反省院监禁。敌人要他发表声明,他仅以普通群众身份声明自己冤枉。因查不出实据,1935年1月,韩达生被释放。从被捕到出狱,韩达生在上海监狱经受了一年的折磨。

赋诗改名 昂首前行

出狱后,韩达生辗转回到老家。时值漫天大雪,朔风凛冽,韩达生身着单衣,推开家门。一家老小终于团聚了。为筹资营救韩达生,家人把城里的房子、几块好地都卖了。

一年的牢狱生活,使韩达生的身体极度虚弱,但他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了。回想狱中的斗争,展望明天,他痛快淋漓地写诗一首:

羁旅春申整一年,埋头哲史穷钻研。

理论实践本为一,从此敢不再加鞭。

不堪回首的牢狱生活,竟成为一个革命者昂首前行的“加油站”。

时值春节,韩达生又亲拟一副对联——

上联:旧世界打破个彻底

下联:新世界创造得光明

他将对联悬挂于室内,以此鞭策自己。

此时,他改名为“达生”,即“通达人生”之意。他要为打破旧世界,为创建新中国而生活、战斗。

从“家干”“毅夫”到“达生”,这些名字都饱含着一位职业革命者“从此敢不再加鞭”的自觉和信心。

韩达生到家不久,不顾身体虚弱,就积极找党组织要求恢复工作。经党组织介绍,他先后到辉县、宜阳县教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先后担任洛宁县委(中心县委、地委)书记,领导这一带的革命工作。“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韩达生在洛宁一带先后举办多种形式的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抗日干部。

临危受命 发展壮大

1939年秋,韩达生受党组织派遣,到豫皖苏根据地工作,受到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参谋长张震和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热烈欢迎。在政治部工作学习一个月后,韩达生被任命为睢杞太特(地)委书记。此时,睢杞太抗日根据地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原来,这年8月初,睢杞太特委书记马庆华在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对那里的抗日军民情绪影响很大,党、政、军失去统一领导。我抗日部队不能和敌人正面交锋,只得昼伏夜出开展游击。而日伪军乘机扫荡,妄图消灭抗日武装。国民党反动派也越过新黄河,进攻抗日军民,企图把我军挤走。根据地军民热切盼望上级派来一位坚强的领导者。

1939年11月,豫东平原,千里萧疏,白骨露野。一位头戴毡帽、身穿短袄、腰缠束带,商贩模样的人,推着一辆独轮车,冒着寒风,踏着冰雪,行走在乡村田野。他,就是肩负重任的韩达生。

韩达生来到睢杞太根据地,在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下,一个县一个县地恢复党组织和交通站,一个县一个县地组建抗日武装。韩达生把各县的抗日队伍统一组建为独立团并兼任政委,领导部队狠狠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经过深入工作,群众抗日情绪高涨,青年农民纷纷报名参军,独立团发展到近2000人。

1941年1月28日,新四军《拂晓报》发表《坚持豫东敌后抗战的睢杞太独立团》。此文写道,“由于党的领导正确”,独立团“从成立到现在为止,平均每三天战斗一次……在豫东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当独立团主力被调往豫皖苏边区时,睢杞太抗战局面依然困难,但韩达生顾全大局,坚决服从党的决定。

艰苦岁月 信仰铮铮

为了壮大抗日武装力量,韩达生等地委机关干部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发动群众参军参战。

在残酷的斗争中,地委书记韩达生经常变换身份。他有时是小商贩,推着独轮车或挑着货郎担,走乡串户;有时是教书先生,身着长袍、头戴礼帽,往来于城乡之间,组织抗日活动。他没有固定的住处,天当房,地当床,走到哪里,就和当地群众一起吃住。寒冬腊月,他在地上撒把麦秸就睡觉。没有粮食吃,他就嚼红薯片、花生饼充饥。

一天,他顶着北风,踏着冰雪,从杞县赶往睢县。途中,他突然发现前面村里有鬼子、汉奸驻扎,无法通过。他停下来想办法,抬头看见地上有丢弃的空点心盒,便急忙拾起装些土坷垃封好,拎在手里装作走亲戚的样子骗过敌人,绕道祁楼村来到妹妹家。

见到久违的哥哥,妹妹非常惊喜。看到他人瘦了、脸冻得发青、手也冻烂了,妹妹就烧水给他洗脚。当他脱下烂袜子时,妹妹发现他脚上冻裂有一扁指宽的口子,难过得哭了起来,非留他住下歇几天不可。他却坦然地说:“ 把日本鬼子打跑了,我们就不会受罪了。”

吃过饭,韩达生婉言谢绝妹妹一家人的盛情挽留,拎起“点心”盒,消失在漫天风雪中。望着哥哥模糊的身影,妹妹只好默默地为他祈求平安。

革命不歇 告慰母亲

一天,韩达生突然接到口信:母亲病故。他强忍悲痛,安排好工作,迅即往家里赶。一路上,想起这么多年,自己没能照顾母亲,倒是母亲深明大义,为革命做了不少工作;想到斗争正处在艰难时刻,母亲没看到胜利就去世了……韩达生更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回到家,他痛心地哭了好长时间。几位本家叔叔围上来劝他说:“你母亲去世,你父亲患病顾不住自己,孟维新领着你小妹妹和三个孩子,咋过哩?你不要出去了,照顾照顾家吧!”韩达生只“嗯”了一声,什么也没说。叔叔们看他没有留在家里的意思,就叫家里人盯着他,不许他外出。

第二天早上,韩达生背着妻子写了一张纸条:这些年来,你随我颠沛流离,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功德。我何不想在家夫妻朝夕相伴,儿女绕膝,享天伦之乐,早晚孝敬高堂,尽人子之责。但是,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任务……

在桌子上放好纸条,他趁爱人做早饭时,从后院跳墙走了。

为了告慰母亲,为了天下更多的母亲,韩达生又投身抗日洪流中。

两次被捕 赤子忠魂

1941年2月23日,韩达生在睢县、太康县交界的葛庄一带,动员群众起来抗日时,突然被日寇和睢县伪警备队500多人包围。战斗中,韩达生被俘。被俘前,他将身边的文件全部销毁。面对敌人,他自称是做小生意的。不管他怎么解释,敌人还是把他关进了监狱。后经地下党组织营救,妻子孟维新又托人作保,韩达生才被释放。

被捕关押十多天,韩达生被折磨得面容憔悴、虚弱不堪。组织上安排韩达生回家休息养伤。回到家,他向久病卧床的老父亲请安,把妻子、儿女叫到一起询问一番。

这时,韩达生的大儿子10多岁了。从记事起,这是他第二次见到父亲韩达生。此刻,韩达生身穿旧棉衣,头发、胡子都很长。他非常乐意地陪父亲上街理发、洗澡。

韩达生此次脱险回家,一家老小都希望他能多住些日子,好好恢复健康。但第二天,韩达生就走了,重新投入战斗。一家人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是诀别。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这一年4月,盘踞在新黄河西岸的国民党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发动袭击。4月17日夜,韩达生在组织突围中又被捕了。敌人将韩达生等被俘人员送到新黄河西漯河关押,后又送到郾城监狱。这时,他已被折磨得不像样了。在狱中,他组织战友进行斗争,设法使战友获得释放。敌人百般拷打,但始终得不到他的任何口供。5月的一天,韩达生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敌人将他的尸体装入麻袋,坠上石头,投入扶沟一带的黄河中。

牺牲时,韩达生年仅36岁,至今忠骨难寻。

虎口营救 家人脱险

韩达生牺牲了,敌人仍不罢休。他们要对韩家斩草除根,四处追杀抓捕韩达生的妻子、儿女。

1942年初夏,时任新四军四师参谋长的张震及政治部主任吴芝圃指示,一定要设法营救韩达生烈士的家属。组织上派了一位王姓交通员全程负责此事。然而,从重重包围的敌占区救出韩达生的妻儿,再送到泗洪县半城镇新四军四师师部驻地,路途遥远,关卡重重,谈何容易?

2018年“七一”建党节前夕,韩达生的大儿子、年届九旬的韩远道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他们一家人虎口脱险的经历。

交通员与地下党组织配合,悄悄把他们一家人从敌占区接出来,乘坐一辆马车去火车站时,被敌人截住。敌人检查一番,虽没有发现破绽,但不准他们前行。他们只能原路返回。

第二天,交通员想了个办法,给马车装上篷子,两头用棉被封得严严实实。每个人都打扮一番,一副新媳妇回娘家的样子。交通员特意教他们兄妹几个怎么应对敌人的盘问。一家人终于穿越几个哨卡到达火车站,搭上了去徐州的火车。到徐州刚下火车,不知道因为什么,一家人就被几个日本鬼子用枪逼着押进一个大房间。他们以为这次凶多吉少了。

孟维新心里已经盘算好,一定要让孩子们脱身,哪怕自己死了,也要给烈士留条根。

交通员沉着冷静,安排说跟着他走、见机行事。进到房间,日寇盘问、搜查几遍,还单独恫吓几个孩子。大家用早已定好的理由应付。日寇折腾半天,最终将他们放行。大家辗转一番,又乘上开往宿州的火车。

从宿州到泗洪县半城镇新四军四师师部驻地,要经过一段敌人把守很严的区域。如何顺利过去,又一次成了大家的难题。

韩远道回忆说,自己的母亲也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与交通员反复研究后,孟维新果断决定,不走僻静小道,直接从城内通过,以免被小路上巡逻的敌人堵住引起怀疑。于是,一行人大摇大摆地出入城门,遇到找麻烦的哨兵打点一下就过去了。几天后,大家来到一个渡口,河对岸就是新四军驻地了。每个人都很兴奋,但不敢大意。这里的敌人把守很严,敌船在河面上来回巡逻。趁着夜色,一家人悄悄穿过偏僻的小路,来到一个只有几户人家居住的小村子。当地地下党员为他们找到了一只小船,大家拼命划船到了河对岸,看到穿着灰色军装、和蔼可亲的新四军战士,如同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在新四军四师师部,师首长接见了大家。直到这时,一路护送的交通员才松了一口气。他如释重负地点燃一支烟,微笑着说:“我们终于平安到家了。”

韩远道在回忆录中写道:至今让人内疚的是,一路上舍身护送的交通员,我们只知道他姓王,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根据地无数交通员中的一员,就像我父亲一样,为了抗战的胜利出生入死。

血沃中原 英名长存

韩达生牺牲,睢杞太地区广大军民无不为失去一位好领导而悲痛。为了纪念他,1944年8月,我党在杞县、通许、陈留三县接合部,建立以“达生”命名的中共达生县委和达生县抗日民主政府。1948年年底,豫东全部解放,达生县建制撤销,所辖地区归属原县建制管理。

韩达生一家人虎口脱险后,党组织将韩达生的子女送到部队。他们穿上军装,像父亲一样成为新四军战士,继续着革命事业。

韩达生的爱人孟维新,从一个识字不多的家庭妇女,成为革命的支持者、追随者、参与者,是与丈夫的启发、影响分不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没有因为自己的革命经历和贡献向组织要求过任何特殊待遇,只是默默地享受国家发的烈士家属抚恤金。当国家经济遭受困难时,她还曾提出不要烈士家属抚恤金。

198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建水东烈士陵园。1990年以来,张震上将、张爱萍上将为纪念韩达生烈士相继题词。1997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专款,在杞县水东烈士陵园,为韩达生烈士修墓、立碑、建亭。当地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揭碑和纪念仪式。

2009年,韩达生烈士成为河南 60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韩达生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死犹荣,永垂不朽。

英雄虽逝,但他铁骨忠魂的战斗故事令人肃然起敬,他忠诚为党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后来人……

相关阅读

  • “妈,我好想你!”这一句,窦妈妈等了32年

  • 12月6日,四川成都,来自山东禹城的女孩兰兰与失散32年的母亲紧紧相拥。一声“妈,我好想你!”令现场所有人动容。1990年,家住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偏远山村的窦某某与老乡结伴去外省
  • 14岁女孩与母亲吵架后走失,民警20分钟找到家人

  • “赵警官,你来得正好,这女孩在这儿待半天了,问什么也问不出。”近日,正在社区走访的哈尔滨市公安局平房分局新牧社区民警赵轶伦被一仓买店主叫住。民警来到女孩的身旁,见她神色慌
  • 警民暖心接力,让这个冬天更有温度

  • “赵警官,你来的正好,这小姑娘在这儿待半天了,问什么也问不出,你快来看看。”近日,正在社区走访的哈尔滨市公安局平房分局新牧社区民警赵轶伦被一仓买店主叫住。民警来到小女孩儿
  • 103岁的王俊花 老家享老 好动乐活

  • 乐享山间小院母子情深梳头出门走走做针线活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洛阳南部山区的栾川县重渡沟示范区四秋村,探访103岁的王俊花。老人在山区生活劳作一生,如今身体仍然硬朗,在后辈的
  • 钢铁般的母亲

  • 母亲名为蒋铁,我小时候随母亲到许、郭两个外爷家过年,还有好多个许、蒋、郭三姓姨舅。有人不解地问母亲:“你咋叫蒋铁呢?”母亲咋给人家说的俺也没弄明白,稍大点才明白母亲从许家
  • 养老机构 听听老年人的选择

  • 老年人一起唱歌,共度快乐时光。老年人在一起聊天。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重的当下,家里老人如何养老、自己老了如何度过晚年生活是很多人都会考虑的问题。居家养老、机构养老、
  • 【记忆】最后的知青‖赵冀川

  • 最后的知青赵冀川我1975年下乡当知⻘。之所以叫“最后的知⻘”,一是从历史的时间节点看,1975年后已是知⻘上山下乡运动的尾声;二是与哥哥姐姐当年下乡时的豪 情、悲壮、伤感和
  • 冬日自有温情在

  • 冬日自有温情在立冬后,气温骤降,好多人猝不及防地感冒生病,而我也不小心“中招”。在和母亲通电话时打个喷嚏,细心的母亲就询问是不是感冒了?喝药了吗?衣服穿厚点了没?去找医生看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周口红色记忆 | 韩达生:铁骨忠魂多壮志

  •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韩达生烈士。杞县水东烈士陵园内韩达生烈士纪念碑亭“达生县印”。1944年8月,在杞县、通许、陈留三县接合部,我党建立了中共达生县委和达生
  • 合肥街头已建成79条绿波带,可连过最多15个信号灯

  • 最近,有市民发现在合肥街头通行时,可以连续通过多个路口,而不需要停车等待红灯,这是什么情况?原来,近年来,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结合道路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信号优化和绿波
  • 红色文化传承者刘宏颖

  • 刘宏颖是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宣教部主任。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大学毕业后,她选择来到了辽源矿工墓,当起了讲解员。二十多年来,她对这里的所有文物都了如指掌
  • 湛江机场高速消坡海围大桥完成架设

  • 12月10日,随着最后一榀箱梁平稳落在支座,湛江机场高速顺利完成消坡海围大桥全部预制梁架设工程。  消坡海围大桥是湛江机场高速二期工程关键控制性节点,全长约886米,共需架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