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让更多人走进小城博物馆

日期: 来源:国家治理杂志收集编辑:国家治理杂志

  核心阅读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勉县,有一座以两汉三国文物为特色的勉县博物馆。铜蒺藜、刻有铭文的“魏黄初七年造”铜弩机、鲜少外借展出的东汉灰陶四合院建筑模型……走进这座不大的博物馆,仿佛穿越历史云烟,回到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如今,随着馆藏不断丰富、推广方式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座深居县城的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夏季的定军山,时常细雨绵绵。山脚下的武侯墓前,游客低头细语,饶有兴趣地回顾着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

  说起定军山,或许许多人都知道它的名字。但定军山位于何处呢?答案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陕西勉县。

  三国时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的说法,地理位置重要的勉县,流传着许多与三国有关的故事。走进勉县博物馆,颇具特色的两汉三国文物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观众。

  文物助力历史研究

  走进博物馆大厅,“军山在望”4个字便映入眼帘。这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整个展览共展出藏品188件,分为远古遗响、两汉丰韵、蜀汉重镇、古道云横和史海拾贝5个单元。

  在博物馆工作了10余年的副馆长肖勇勤深有体会:“由于三国时期距离今天很久远,缺乏重要的文献与实物留存。因此,对历史真实性的探究,三国文物至关重要。”

  展厅中,许多文物背后都有故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位于勉县定军山和汉江一带的武侯坪,一种叫做铜蒺藜的古代兵器被偶然发现。它有4个角,每个角长2厘米,将其随意抛在地上,总有一角朝上。这种兵器多用于阻止敌军的大规模骑兵和军阵,俗称扎马钉。史书记载,三国时期蜀国的杨仪就曾使用扎马钉,阻止司马懿的追兵。“这就类似现代的路障。”解说员秦佳颖说。

  另一件文物是“魏黄初七年造”铜弩机。该弩机尾部刻有铭文和工匠姓名,在地下埋藏了近1800年之后,由于一次极其偶然的发现,才得以重见天日。

  “1984年11月的一天,在勉县温泉镇牟营砖厂,工人们正在取土烧砖,无意间挖出一件布满铜锈的金属配件。将其送到文物部门后,引起轰动。”秦佳颖说。根据研究人员的分析,这件意外发现的刻有“魏黄初七年造”等铭文字样的铜弩机,就是当时蜀魏战争最有力的实证,对研究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北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不断扩容丰富展览

  勉县博物馆的新馆于2015年2月开放,但勉县的文博事业却可以追溯到1970年。当时,勉县文化馆成立了文物组。1972年夏天,文物组在勉县红庙公社发现了一座东汉早期古墓葬,发掘出陶器、铜器、铁器等文物56件。

  其中出土的东汉绿釉红陶扶桑,俗称“摇钱树”。“摇钱树”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陪葬品。“传说摇动树干,就会源源不断地掉下钱币,在老百姓心中,它就是财富的象征。”秦佳颖说。

  一批珍贵文物的出土,正式拉开了勉县文博工作的序幕。勉县博物馆的发展,历经一代又一代博物馆人的不懈努力,先后出土、收购、征集文物2000余件,为展览提供了丰富的文物支撑。

  多年来,部分珍贵文物先后被征调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还应邀赴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参加巡展。

  “有一件文物特别珍贵,我们很少外借展出。”秦佳颖神秘地说。这件文物就是位于基本陈列展第二单元“两汉丰韵”的东汉灰陶四合院建筑模型。

  1978年1月的一天,在勉县老道寺沙家庄村发现了一座东汉墓葬。当时,墓道里到处都散落着灰陶残片,考古人员借用老乡家的箩筐往外拣,最终拣出了9箩筐、1000多件残片。经过长达5年的拼接和修复,一套完整的四合院建筑模型呈现在眼前。

  “东汉灰陶四合院建筑模型为研究汉代庄园经济和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东汉绿釉红陶扶桑,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陪葬品,在陕西省尚属罕见,为研究汉代的葬礼葬俗提供了例证。”肖勇勤说。

  更新方式讲好故事

  省级博物馆人流量大,但展出的三国文物少。而三国文物较为集中的县级博物馆,客流量又小。如何让三国文物被更多人关注,是肖勇勤这几年思考的重点问题,“人们对文化的热爱,离不开长期的浸润。”

  勉县博物馆探索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为载体,用讲故事的形式广泛宣传。博物馆拍摄《说文物  讲故事》短视频,在官方抖音号每周更新一期。同时,优化微信公众号,由以前的每周更新发布一篇文章改为每个工作日发布一篇文章,内容以博物馆、历史、传统文化和馆内动态为主。

  “去年国际博物馆日我还参与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发起的‘518打卡博物馆’活动,与文博虚拟人互动,向大众介绍勉县博物馆的情况及本馆镇馆之宝。”肖勇勤说。

  宣传方式的改变不断增加着博物馆的影响力。据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勉县博物馆接待观众量较2019年至少提高了30%。“文物保护和文化工作推广任重而道远,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润物细无声,才会有更多人喜爱三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历史。”肖勇勤说。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5日   第 12 版)

相关阅读

  • 开馆啦!它是大运史上首家

  • 7月24日下午世界大运历史上首家在大运会开幕前向公众开放的大运主题博物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正式开馆亮相啦!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位于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内展厅面积达330
  • 潍坊这里临时闭馆

  •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临时闭馆公告游客朋友:为给游客打造有序的参观环境,创造全新的视觉体验,让大家更加全面感受风筝文化的艺术魅力,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将于2023年7月25日至2023
  • 免费!25日黄石市博物馆有木雕展

  • 24日,记者从黄石市博物馆获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匠心独妙——木雕艺术展》明日(25日)起在市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正式对外展出,黄石市民可前往展区一
  • 这个暑假,去网上“探馆”

  • 山西运城博物馆的志愿者通过直播讲解书画作品。景冬波摄(人民图片)暑期去哪儿玩?博物馆是大多数青少年的必选项。如今,众多博物馆开启线上直播间、完善数字博物馆,让人们尽兴观赏
  • 热门场馆难预约 杭州的博物馆能否错时开放?

  • 昨天下午,市民和游客在杭州博物馆参观。 记者 陈中秋 摄今年暑期,“博物馆热”再度升温,全国热门目的地的博物馆都成了各自城中“顶流”。想去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需提前一周实名
  • 宜昌市夷陵区博物馆暑期志愿讲解员正式上岗

  •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闫思敏、记者黄善国)7月14日,宜昌市夷陵区博物馆第九届暑期志愿讲解员正式上岗。报名参加此次暑期志愿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自区实验小学、丁家坝小学、冯家湾小
  • 拆除“围墙”,推动高校博物馆走进大众视野

  • 暑期旅游,相对于酷热的户外,凉爽的室内博物馆是不错的出游目的地。在博物馆游热潮中,日益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为群众出游提供了更多选择,其中,高校博物馆因根植大学的厚重土壤而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让更多人走进小城博物馆

  •   核心阅读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勉县,有一座以两汉三国文物为特色的勉县博物馆。铜蒺藜、刻有铭文的“魏黄初七年造”铜弩机、鲜少外借展出的东汉灰陶四合院建筑模型
  • 广阳区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今年以来,广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出抓好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扎实开展各类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切实履行知识产权保护职责,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