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统筹国内和涉外法治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日期: 来源:青海普法收集编辑:青海普法

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先后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7年、2021年四次修正,在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审理民事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历次修正均未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相关内容作出实质性修改。

“民事诉讼法涉外编作为涉外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负责人黄薇介绍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决策部署,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在全面总结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经验基础上,重点对民事诉讼法中“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一编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此外,针对社会普遍关注、司法实践反映集中、各方能够形成高度共识的民事诉讼法其他各编内容,也作了相应修改。

修改完善涉外民诉特别规定编

据黄薇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一编作了诸多修改完善。

主要内容包括:修改管辖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扩大我国法院对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顺应国际趋势,增加平行诉讼的一般规定、不方便法院原则等相关条款;进一步修改涉外送达的相关规定,着力解决涉外案件“送达难”问题,提升送达效率,切实维护涉外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涉外民事案件司法协助制度,增设域外调查取证相关规定;完善外国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承认与执行的基本规则。

着力解决涉外民事审判“送达难”

在涉外民事案件审判实践中,送达一直是制约审判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着力解决‘送达难’这一涉外民事审判的痛点难点问题,在全面总结涉外案件送达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涉外送达方式作出修改完善。”黄薇说。

据介绍,针对实践中有的诉讼代理人通过在授权委托书中载明“不包括接收司法文书”以逃避送达的情形,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删除原法中诉讼代理人必须“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限定,明确只要是受送达人在本案中委托的诉讼代理人,都应接受送达。

同时,新修改的民诉法增加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独资企业送达的规定,删除分支机构接受送达须“有权接受送达”的限定;增加受送达人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担任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且与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共同被告的,向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的规定;增加受送达人为外国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向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送达的规定;增加以受送达人同意的其他方式送达的规定,但是受送达人所在国法律禁止的除外。

新增“指定遗产管理人案件”一节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继承编新增了遗产管理人制度,对遗产管理人的确定、职责、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进一步确保了被继承人的遗产能够得到妥善管理、顺利分割,从而更好维护继承人、债权人利益。

为与民法典规定的遗产管理人制度保持衔接,细化遗产管理人制度的程序法规则,回应司法实践需求,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在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中新增一节“指定遗产管理人案件”,对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的管辖法院、人民法院判决指定遗产管理人的原则、遗产管理人存在特殊情形下的处理等作出规定。

“这就为此类案件的审理提供明确的程序指引,增强了规则的可操作性,有利于遗产管理人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黄薇说。

加大对虚假诉讼的惩治力度

虚假诉讼扰乱司法秩序,损害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需要从立法上进行严格规制。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对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形成的虚假诉讼的法律后果作了明确。”黄薇说,从司法实践的情况看,除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形成的虚假诉讼外,还存在当事人单方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企图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同样需要对此加以规制,以实现民事诉讼领域对于虚假诉讼更为全面的规范。

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在系统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单方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形成的虚假诉讼,明确其应与当事人恶意串通形成的虚假诉讼适用同样的法律规则,即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修改使得民事诉讼法对于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更为全面,更好维护了司法秩序与司法权威,更好保障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黄薇说。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阅读

  • 广阳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

  •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系,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非遗传承工作,8月31日,由广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广阳区群众艺术馆承办的非遗研讨会在群艺馆
  • 民事诉讼法修改: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 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
  • 天能股份(688819.SH):高级管理人员离职

  • 2023年9月1日,天能股份(688819)的高级管理人员张仁柏离职。张仁柏之前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此次离职是出于个人原因。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
  • 这场纪录片研讨观摩会超有料!

  • 9月2日,由省广电学会主办,省广电学会社教文艺专委会、三台县融媒体中心承办的“2023四川省重点纪录片创作研讨及精品观摩会”在绵阳三台县召开。来自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四
  • 沿着河湖看新疆 | 博湖县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

  •   悠扬的长调歌、欢快的萨吾尔登舞蹈……8月31日,在博湖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民间艺人们身穿华丽的民族服饰,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抖肩、弯腰、翻掌,表演萨吾尔登
  • 张家口蔚县青少年沉浸式体验青砂器文化

  • 开学前夕,广大青少年青砂器爱好者走进张家口蔚县南留庄镇白河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砂器生产基地,参观青砂器展厅,了解青砂器的历史发展、传承延续、工艺演变、用途扩展,并现场体
  • 我国民事诉讼法完成修改!

  •   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着重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制度进行完善,有利于进
  • 我国民事诉讼法完成修改 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  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着重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制度进行完善,有利于进一
  • 表决通过,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 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着重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制度进行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统筹国内和涉外法治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 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
  • 城市治理|郴州嘉禾:将功夫下在细节里

  • 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婧雯 通讯员 廖阳钧顶着8月底的烈日,在郴州嘉禾县城区转一圈,肖鹏的蓝色制服被汗水打湿,颜色更深了一些。他是嘉禾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嘉禾
  • 郭德纲来汉 不说相声唱老生

  • 郭德纲在《高平关》中饰演高行周一角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通讯员 张滨又一次在武汉站上舞台的郭德纲,出场方式却不再是相声。9月4日下午,湖北卫视大型戏曲节目《戏码头》在江
  • 清华人揭示“蓝天低碳”协同经验!

  • 在实现全球碳中和的目标下,不少气候学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还有一个好处,即改善空气质量。实际上,反之亦然。2013年启动的中国清洁空气行动交出了减污降碳“两份”成绩单:各
  • 突破1500万吨!三峡船闸单月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

  • 今年8月,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共运行965闸次,通过船舶3737艘次,过闸货运量超1571万吨,同比增长6.76%,三峡船闸自投运20年来首次月货运量超过1500万吨。长期以来,流域管理中心始终坚持
  • 开学季,这些疾病近期高发!请家长注意

  • 九月迎来开学季,人员大量聚集,加上天气由热转凉,孩子们抵抗力不足。这正是诺如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出血热、细菌性结膜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西安市儿童医院疾控科在此献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