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赵德发纪实文学《黄海传》出版发行

日期: 来源:日照新闻网收集编辑:日照新闻网

  

记者: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至今,名山大川是文人所青睐的写作对象,而关于海洋的文学著作却不多见。您的这部《黄海传》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温奉桥誉为关于黄海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并这样评价:“不知黄海有无海神,如有,会发出欣慰的笑声。”可见,这部作品对黄海进行了全景式展现并尽显人文关怀。土地是您所熟悉的创作对象,您能为大家揭秘选择黄海作为创作对象的原因吗?

  赵德发:能与黄海结缘,为黄海作传,我真是欣慰之至,荣幸之至。其实从2008年,我就将创作目光投向了海洋,一次乘船去韩国进行艺术交流,我发现了船上的带工群体,于是创作了中篇小说《下一波潮水》,在《十月》杂志发表;2015年,我从地质历史学家提出的“人类世”新概念入手,写当今人类的种种造作对海洋的影响,长篇小说《人类世》在《中国作家》2016年第1期发表;2018年,我创作了长篇小说《经山海》,我让主人公吴小蒿以农家女儿的眼光观望海洋,以大学历史专业的思维考察海洋,这部小说在《人民文学》2019年第3期发表,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除了小说,我还以纪实文学来写海洋。2017年,我写了2万字的《晃晃悠悠船老大》,梳理传统渔业历史,记叙船老大这个角色的历史性终结;2021年又写了一篇1.5万字的《鲅鱼圈的诱惑》,都发表在《中国作家》纪实版上。

  也许因为上述关于海洋作品的问世,山东文艺出版社向我约稿,请我写一部关于黄海的作品,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我把身边的黄海全面地描绘一番,把我30年来关于海洋的积累与思考诉诸文字。我就答应下来,停下手头的小说创作,全力以赴开始准备。

  记者:您把自己比作“老盐工”,认为《黄海传》的整个创作过程可谓是“漉沙构白,熬波出素”。您和大家分享一下“煮海为盐”的创作历程?

  赵德发:南齐张融《海赋》中有这样的描写:“若乃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这里说的“漉沙”指削土、水淋之法,“熬波”即是煮海。如此便能制作出素白盐晶,让海边出现春天“积雪”、夏天“飞霜”之异景。

  文学创作就需要“漉沙构白,熬波出素”。这是个艰苦的过程,也是必需的过程。《黄海传》更是如此。首先是要有“海”才能“煮盐”,为了获得这片详尽的黄海素材之“海”,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案头准备和实地采访。

  大量阅读有关海洋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海洋知识。一方面读了一些基础性的海洋学著作,如《海洋与文明》《海洋变局5000年》《海权论》《海陆的起源》等等,另一方面也读了好多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如航运史、渔业史、盐政史、海军史、海盗史、移民史等等。

  这30万个盐粒子就是由近八十部海洋书籍熬出,我将“主要参考文献”附于书后,文中的事件、典故、民间故事等都可以从文献中找到出处。

  比如第一章《亘古沧溟》,分为四节《浩瀚大水哪里来》《洪州石河可曾有》《黄海之名何时得》《海中生物知多少》,总共不到两万字,但内容涉及地理学、历史地质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我将其读透并融会贯通,才能写出来。

  记者:您阅读了海量的资料,想必想要的答案可以从中找到,为什么还执意要进行实地采访?

  赵德发:为了“真实”二字,实地采访可以“眼见为实”,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也是“煮盐”的必由之路。去年夏天,我开启了黄海之旅,从黄海的南端走到北端,从长江口走到鸭绿江口,去了重要的地理标志、沿海景点、渔村渔港、海上建筑、相关博物馆和展览馆等等,还在多个地方与海洋渔业部门的人座谈,与渔民交谈。

  这次采访有好多收获,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验证。有些事物,必须到现场亲眼看到,下笔才有底气。譬如说,我在资料上看到,烟台山上有一块“燕台石”,清末浙江人林炳修于石上刻有四言诗十句:“崆峒距左,之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海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之,唯台岌岌,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我到现场看了,发现这里刻的原诗与网上的略有不同,“镇海齐燕”,实际上是“镇齐接燕”;“蚕而食之”,应为“蚕而食焉”,便拍了照片,回来改正。二是发现。我们沿苏北沿海行走,忽然在海边看到一处雕塑,原来是纪念小沙东海战的,而我对这次有16名新四军干部、战士、家属牺牲的海战并不知道,于是肃立致敬,回来写进书中。三是触景生情。看到一些历史遗迹,身临其境,会有情感生发,会引起思考。譬如,我在琅琊台上,感受秦皇汉武观沧海、求仙药的心情;在旅顺白玉山顶俯瞰军港,为当年北洋水师与沙俄海军在这里的惨败感慨万千;行进在黄海西岸一座座桥梁和拦海大堤上,为天堑变通途而兴奋;到了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头,想到黄海亿万年历史,更是思绪奔涌,回来专写一章《望洋兴叹》,用作全书的尾声。

  通过采访,我搜集了大量素材,一遍遍听录音、看照片,对它们进行提炼、挑选、加工、升华,就好似取来一罐罐、一缸缸黄海水,满腔热情去煮,烟熏火燎,日复一日。终于,我熬出30万个盐粒子,组合成这部《黄海传》。

  记者:《黄海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赵德发:这是一部以海洋为传主的传记文学,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并展现了黄海西岸人民在当今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辉煌成果。全书共30万字,分为四章:《亘古沧溟》《蓝海帆影》《风云激荡》《巨变种种》以及尾声《望洋兴叹》。

  除了第一章外,剩余三章每一章都是十节,我不是犯了“十全病”,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斟酌后,觉得必须这样设置,才算将黄海呈现得恰到好处。

  我通过上下亿万年、纵横几千里的描写,把黄海的方方面面呈现给读者,希望读者朋友通过此书了解黄海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认识到黄海文明,并把它发扬光大,意识到要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让黄海成为和平之海、和谐之海、丰饶之海、美丽之海。

  记者:中国海洋大学聘请您为驻校作家,《黄海传》新书发布会也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青岛大学以“漉沙构白,熬波出素”为题举办了《黄海传》作品研讨会,掀起了一波阅读《黄海传》热潮,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赵德发:继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大学之后,我第三次被高校聘为驻校作家,倍感荣幸。中国海洋大学之所以聘我,我揣测其中缘由是,我一直关注海洋,10年来一直从事海洋文学写作。

  中国海洋大学举办“王蒙先生从事文学创作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聘王干先生和我为驻校作家的仪式、《黄海传》新书发布会,都是活动的组成部分,王蒙先生和他的夫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单三娅女士一直在场。在学术报告阶段,王干先生讲完,我以《走近海洋 亲近海洋》为题讲了四十分钟,王蒙先生一直在听,让我十分感动。我们住在海大作家楼,几次吃饭时单三娅女士都说,在看《黄海传》,很喜欢。我说,您能喜欢这书,我很荣幸。

  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的《黄海传》新书发布会上,在青岛大学举行的研讨会上,与会教授、学者和博士生、研究生都对这本书给予好评,让我十分感激。

  记者:您认为创作《黄海传》的难点在哪里?与您之前的作品相比较,这部《黄海传》又有哪些创新和突破呢?

  赵德发:最困难的,就是收集到大量资料之后,如何对它们进行提炼、挑选、加工、升华,在书中安排妥当。随着文章的不断推进,我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逐步调整、完善,有了不止一次的“否定之否定”,最后才成为这个模式。

  这部作品从内容到风格,和以往作品都不一样。为黄海作传,我首先想到的是要把史实讲清楚,因此我就设计了四平八稳的框架,并使用了朴素平实的语言。

  纪实文学,纪实是目的,文学是手段。大背景、大脉络不能虚构,人物与事件必须真实,否则,作品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而在内容上,我将黄海放在整个地球甚至宇宙的背景下写,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讲述故事,特别是第四章《巨变种种》,全面梳理出当代黄海的十大变化,表达出了我的喜与忧,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还没见过有人这么写。

  记者:您的创作轨迹如果用四个字概括,那应该是“经山历海”。完成这部《黄海传》之后,下一步您有什么创作计划?

  赵德发:海洋是地球上最阔大最深邃的自然存在物。它的存在,决定了地球的品质,导致了生命的诞生。当人类这种高级智慧动物出现,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便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难处的关系之一。当人类的精神活动有了文学创作这项内容,也把对海洋的认知和人海关系当作了经常涉及的主题。

  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我们会看到,大海的粼粼波光在许多书页中闪耀,惊涛骇浪在字里行间轰响,人类的海上英姿与面对大海的心理反应,则成为许多作品最为出彩的篇章。从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到当代作家王蒙先生的小说《海的梦》;从荷马史诗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都彰扬了人类面对浩瀚大海的可贵精神:勇敢奋斗,拼死抗争,信念不泯,虽败犹荣。我虽不才,却也努力向前辈学习,争取写出一些海洋文学作品。

  《黄海传》写完之后,目前我正在写海洋题材的系列长篇小说,第一部叫《月虹》,今年写完。但愿我能在三五年内,顺利完成这个分为三部、总题为《沧海》的创作设想。

全媒体记者 孟凡星

相关阅读

  • 2023东亚海洋博览会:逾万种展品亮相“吸睛”

  • 参展的水下机器人。 蔡亚群 摄展品吸引观展者驻足。 蔡亚群 摄船用柴油机格外“吸睛”。 蔡亚群 摄现场展出的船舶微缩模型引人围观。 蔡亚群 摄此次博览会总展览面积6
  • 海上漳州 拥抱蔚蓝

  •   海上漳州 拥抱蔚蓝  海洋经济网络媒体、大V采风行在漳举行  采访团对诏安滨海旅游资源进行拍摄推介   漳州新闻网讯(记者 李立平 文/图)6月27日至29日,“海上漳州 拥
  • 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

  • 6月28日下午,作为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板块之一,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本次论坛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
  • 深海保护与利用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 6月28日下午,深海保护与利用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的板块之一,本届论坛由中国大洋协会主办,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
  • 全国首艘海陆一体化智能FPSO开启交付之路

  • 6月26日,全国首艘海陆一体化智能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23”从南通踏上交付之路。在沿途海事部门“全程+接力”护航以及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引航员引领下,该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赵德发纪实文学《黄海传》出版发行

  •   记者: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至今,名山大川是文人所青睐的写作对象,而关于海洋的文学著作却不多见。您的这部《黄海传》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
  • 泉州,离宋元中国最近的古城

  • 每个人都是时光的旅行者。我们的每一段的日常吐呐着时代的呼吸,每一个梦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每个人都是时光的记录者。而泉州就是个记录之城,一个在时光的惊涛骇浪中心有坚
  • 党员下社区 共建服务献爱心

  • ——迎泽区一实验小学党员志愿者活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围绕清廉教育主旋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做好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6月30日上午,太原市迎泽区第一实验小
  •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与2023届毕业生代表座谈话别

  • 6月29日下午,在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校长方复全在校友之家与10名毕业生代表欢聚一堂座谈话别。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毕业生代表们畅谈在首都师大学习
  •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2023年“青春无尽夏”毕业晚会

  • 6月28日晚,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青春无尽夏”毕业晚会在校本部大学生活动中心演播厅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大广,学生处处长周举坤,离退休干部处处长董璐,校团委书记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