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散文里的日照丨王利军:莒风拂面

日期: 来源:网信日照收集编辑:网信日照

第三届中国(日照)散文季精品集作品选登:


莒 风 拂 面

作者:王利军

历史不死。

所有逐了逝水的人文落红,似乎时刻都在准备重回岁月枝头,去恣意激荡往昔风云。

莒国古城在日照莒县重新筑起,复活了春秋中原第一大都城的心脏,它正强劲有力地搏动,泵出沉积在光阴暗河里的莒文化。

浩荡在春秋的莒风迎面拂来。

1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提及,“齐谓芋为莒”。

齐人本东夷人后裔,称“芋”为“莒”当缘于民族传承。推测远在人类社会早期,东夷人已开始采集食用“莒”这种植物,当时生有大量“莒”的水滨便被唤作莒地,而生活在莒地的原始东夷人则结成了莒部落。殷商时期莒地属姑幕国,至西周,少昊后人兹舆期于莒地置莒子国。《春秋》隐公二年《正义》载,“莒赢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

早在兹舆期置莒子国之前,莒地已萌出莒文化的嫩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莒县城东南十公里处发现一片远古墓葬群,因陵阳河自东而西流过遗址北部注入沐河,遂命名为陵阳河遗址。那片古墓出土的大量文物皆指向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它们携来莒地四千八百年前的阳光与风,揭开了早期莒文化的神秘面纱。

陵阳河墓葬出土的某些陶器,居然刻有神秘的图像文字,已发现七种类型十三个单字。这其中最惹人眼目的,是镌刻在一只大口尊陶器上的:上面是圆圈,中间为半圆,下面画五个尖尖。这组图像文字记录的当是祭祀,圆圈就像太阳,半圆则为月亮,尖尖正是火苗,五个尖尖即代表大片熊熊燃烧的火焰。蒙昧混沌的远古,驱散黑暗的火焰是神圣的,可以带来温暖点亮希望,莒人燃起熊熊烈焰向太阳与月亮献祭,祈祷人类薪火相传。

莒人把远古祭祀的场景简化为图像符号,固着在陶器上,使得文字的胚胎在莒地成形,莒文化萌出的芽已在莒地伸枝展蔓。

那片遗址有两处墓坑挖掘出成套酿酒器具,由滤酒漏缸、瓮、樽与盆构成,显然当时莒人种植的谷物除了填饱肚子之外,还能剩余许多用来酿酒。墓中随葬的陶质酒具颇多,有大量高柄杯与觯形壶,可见墓主人对酒的痴迷,临死之时还惦记着转世之前一定要有足够的酒具用来畅饮美酒。

在遗址已出土文物中,一件夹砂褐陶牛角形号造型别致,当初制作它的莒人应当耗费了不少心思,才把它烧制的格外精美,而时光似乎也对那牛角号留了些许慈悲,让它出土时依然保存完好。那件牛角形号是大汶口文化出土文物中唯一的号角,据专家推测为莒人用来指挥作战的器具,墓主人当是莒部落军事首领……

西周初期,谷物丰饶的莒地迎来了它的王兹舆期,随之莒国在史册中拓下印痕。那个崇火拜日的诸侯国,很快就把都城迁到莒地,并在那里筑起一座庞大王城。那座庞大的王城就筑在今日莒县县城所在处,南北长十一里,东西宽九里,周长四十里,夯土城墙高逾 9 米,宽达三四十米,修筑得极其坚固,是当时中原第一大城。

今日莒县前城子后村西南,一片高土岗凸出地面,那正是春秋时莒国都城残留的外城西北角城垣。近三千年时光吞噬了那座庞大王城,却没能把它完全消化掉,最坚硬的城垣残骸则留存下来,一如远古莒国的票根。

莒文化就在那座庞大坚固的王城里蓬勃生长,并蓄起重重浓荫。

2

春秋群雄逐鹿,莒国却仿佛置身世外,一直在诸侯争霸的夹缝里逍遥。

莒地史前文明昌盛,掌握了比较先进种植技术的莒部落相对富足,故而兹舆期在那里建起的莒国极其强大,史称“东方之雄强”。强大富庶的莒国,修筑起庞大坚固的都城隔开了战火兵燹,只冷眼旁观一众诸侯打打杀杀。

莒国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得民众崇仁尚礼,恪守诚信,好让不争,皆有君子之风,时人尊其为“君子之国”。

20世纪70年代前,莒县护城河上尚留有一座五孔石桥,名唤“国士桥”,用来纪念莒国先贤柱厉叔。厉叔本在莒国为官,但昏庸无道的国君莒敖公令他厌弃,遂离开莒城寻了一座海岛隐居,以菱芡、橡栗充饥。待到敖公国破人亡,厉叔得闻消息当即辞别友人赶回莒国,从护城河一座五孔石桥上跳下,以身殉国。后人敬厉叔品行高洁,尊其为“国士”,将那座五孔石桥命名为“国士桥”。

柱厉叔是一位真君子。大清“一代诗宗”王渔洋过“国士桥”,特意吟诗缅怀那位莒国圣贤:“国士桥边水,千年恨未穷。如闻柱厉叔,死报莒敖公。”

赢得“君子之国”美誉的莒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相与其交好。

鲁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与“君子之国”惺惺相惜,曾多次与莒国结盟。生于鲁国的儒家至圣孔子,对莒文化格外推崇,先后数次来莒地游历,结识了莒国神童项橐。据说项橐学识渊远,可为当世及后世之师,时人皆唤其“圣公”。孔子遇到项橐时,项橐只有七岁,但孔子仍以师礼待之,虚心向他求教。《战国策·秦策五》中甘罗曾以项橐自比:“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孔子晚年得意门生曾子与子夏都曾在莒国为官。曾子与子夏同属“孔门四杰”,皆为儒学大家,二人承了孔子衣钵在莒国子城南垣设书院,传道授业解惑,为莒地开启民智。两千多年风霜雨雪,早已把那座书院彻底侵蚀,仅在当年旧址遗落些许残痕,供人追想遥远。

早已飘零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夜深人静时或许会融入水一样流淌的月光里,泼洒在书院遗址上。明永乐十八年中举的莒县人姚鹏,月夜怀想春秋书院曾写下《书院夜诵》一诗:“曾闻夜诵最堪奇,灵爽洋洋如在兹。俨向西河敷教日,浑同东鲁执经时。千秋道脉传薪火,竟夜书声彻讲帏。幻景相承真异迹,斯文余韵至今遗。”

齐国与莒国的渊源,则要追溯至开国之君姜子牙。姜子牙为莒人后裔,他辅佐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得封齐地,故相对先进的莒文化在齐国得以弘扬,因而春秋初年齐国便从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

每逢齐王室动荡,落败的王公贵族就逃往莒国避难。公元前 663 年,齐国内乱,公子小白(齐桓公)逃奔莒国,直到他的兄长齐襄公死后,才在鲍叔牙陪同下回齐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途中却被扶持公子纠的管仲射伤。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后,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不久之后齐国社会经济便开始好转,这让齐桓公与管仲有些“得瑟”。

关键时刻,成语“毋忘在莒”应时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历史走向。不得不说,鲍叔牙是位了不起的谋臣,眼见着齐桓公与管仲被些许成绩冲昏头脑,当即直谏齐桓公“使君毋忘出奔於莒也”,同时劝说管仲“毋忘束缚而於鲁也”。鲍叔牙一语惊醒梦中人,自那之后齐桓公与管仲皆收了骄色,埋下头踏踏实实治国,终成就齐国霸业!

许多年,从不介入诸侯纷争的莒国,一直都在充当春秋各国王公贵族避难所:齐桓公继位两年后兼并谭国,谭国国君也逃到莒国寻求庇护,后来鲁国内乱,公子庆父亦投奔莒国……莒国富庶安定,筑起了庞大坚固的王城,使得莒文化昌盛,

在动荡的春秋就如一处乱世桃源,那安逸令天下人心生向往。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莒国看似悠然自得,却失了锐意进取之心,等待它的只能是覆灭。公元前 431 年,莒国最终被觊觎其富庶的齐国所灭,庞大坚固的莒都则成为齐国囊中之物。

莒文化喂养出的莒都,经莒国覆灭的鲜血淬火,原本平和的性子添了冷硬刚烈。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率五国大军伐齐,连破72座城池,甚至齐国都城临淄亦被燕军所占,但莒城与即墨却未能攻下,齐湣王逃入莒城。《史记·乐毅传》中,司马迁寥寥数语就勾勒出那次齐国几近灭亡的惨烈战争:“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后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

那时节,乐毅已决意彻底剿灭齐国,以绝后患,他集结大军把莒城围得水泄不通,并在城外用巨石垒筑高台眺望城内,以掌握齐人动向。那座高台后人唤作“乐毅垒”,而今仍在莒县县城东南三里处耸立,两千多年风风雨雨只是让巨石间生出草木,把它扮成一座小小山丘,曾经的战火烽烟已恍如隔世。

经历了一次亡国之痛,莒城已不再沉迷安逸,重新把悬于腰间的佩剑握在了手中。乐毅整整围困了莒城五年,却始终攻不下那座坚固的城池,只落得燕军士气低落。春秋时著名军事理论家曹刿曾说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也衰,三而竭”,莒城久攻不下,预示着乐毅率领的燕军必败。

公元前 279 年,齐将田单自即墨起兵突袭莒城,大败燕军,迎回了齐王,旋即收复失地。

那座庞大坚固的王城,庇护着根植在其中的莒文化,使之枝繁叶茂。

3

北魏郦道元记在《水经注》里的莒城,依然气势恢宏:“其城三重,并悉崇峻,惟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

春秋之后,战国烽烟肆虐,秦末战火再度四燃,汉末群雄并起,战乱不断……莒城却奇迹般熬过了光阴的千击万磨,在动荡的南北朝撑起一片繁盛。蓬勃在莒城的莒文化,并没有被灭亡的莒国带走,也没有被逝去的时光湮灭。

与郦道元生于同时代的南梁文艺理论家刘勰,晚年归隐莒县浮来山,为莒文化添了一抹浓彩。

刘勰祖籍莒县,血脉里融进了莒文化因子,虽说年幼丧父,但他在贫苦中一心向学,博览群书,32 岁着笔书写《文心雕龙》,“搦笔和墨,乃始论文”,历时五年著就。在《文心雕龙·序志》里,刘勰自述其志:“君子处世,树德建言”,渴望走上仕途建功立业。他把写好的书稿献给当时文坛领袖沈约,沈约“大重之”,“常陈诸几案”,以备时时翻阅。得了沈约的赏识,刘勰踏上仕途,曾为梁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天监十八年,刘勰对仕途生出倦意,上书皇帝乞求出家理佛,之后归隐故乡莒县浮来山。

浮来山定林寺,即为刘勰创立。

沿浮来山东坡山路向上而行,便可进入一处三峰环峙的山坳,生满繁茂林木,仿佛蓄了千古光阴,极为深邃静谧。刘勰的定林寺就坐落在山坳,倚了佛来峰结一片幽古。一千五百年前,鬓发斑白的刘勰独自在定林寺整理经卷,陪伴他的除了清风明月,还有浩荡在莒县的深厚莒文化。

一株老银杏树在定林寺中生得汪洋恣肆,一如数千年莒文化的具象。《左传》载,“鲁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当年鲁隐公与莒国国君正是在这棵老银杏树下结盟,距定林寺筑起尚有千余载。清顺治年间,莒州太守陈全国曾在树下立碑,碑文称“此树至今已三千余年”。专家考证,这株老银杏树早在大禹治水之前已生长于浮来山中,它就是一部鲜活的人类文明史册,每条枝杈都蕴藏了丰饶的莒文化。

活了四千多年,大约那株老树已积攒下太多感悟,故而在枝桠分杈处膨出数十枚树瘤,形若钟乳石,以指叩击咚咚出声,俨然鼙鼓,似乎中间是空的。当年侵华日军曾偷伐一枚树瘤,剖开后发现截面花纹奇幻,如山水云烟,换个角度又

似万马奔腾,深感古树神异,再不敢生觊觎之心。

老银杏树垂下的浓荫是一扇时空暗门。推开这扇门,或许就能遇到南梁隐居寺中的刘勰。校经楼位于寺内一清雅小院,院内古槐与巨桐冠盖如云,栖了千载清幽,当年刘勰就在那座二层小楼里整理经卷。据《南史》载,“定林寺经藏,勰所也”。

旧时的暮鼓晨钟仍在定林寺回荡,却物是人非,那位伏案疾书的老者已把自己融入莒地,化作莒文化的绚烂霓虹。

4

重新筑起的莒国古城,扛起莒文化大旗,引领浩荡数千年莒风。

映照过春秋莒国故都的明月,而今就悬在古城上空,伸出月光的纤手细细触摸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池。古城位于莒县老城区中心,规制取自元代莒国古城子城区,时间轴起于春秋莒国,延伸至清末民初,每一座古韵悠悠的建筑都是莒文化结晶。

元代初年,莒城仍为春秋形制,只是那座庞大的城池已被时光蚕食掉坚固,城防变得极其脆弱。至正年间,参政马睦火镇守莒城,因城大难守故截取东北隅一子城为新城,周长只有五里八十步。莒城再不复春秋盛大,往昔人文风物蜷缩在小小城池中苟且,却依然屡遭战乱损毁,明清两代数次重修,城门朝向几度更改,堪堪守住莒文化根基。

绵亘数千载的莒文化,为新筑的古城重塑了筋骨与血脉,彻底打通了古城的岁月关节。

春秋的古老时光歇在莒王宫里。那座复活的春秋宫殿规模庞大,总建筑面积达六万三千平米,好像真的从当初莒国都城挪移而来。莒王大殿中,每天都在上演成语故事《毋忘在莒》,齐桓公与鲍叔牙、管仲仿佛从深远时光里走出来,演绎那

段改写春秋走向的历史。

西汉阳城王刘章建在莒城的王府也被莒县人寻回。刘章为汉高祖刘邦嫡孙,得封莒地,因而莒地又被称作城阳王国。一对气势雄浑的汉阙耸立在城阳王府前,唤醒古远的汉风汉韵,好像走入王府,也就跌入了时空蚁洞,穿越到两千年前的西汉,亲历阳城王刘章的纸醉金迷。

古城还打捞出曾子书院与文昌阁、财神庙,新建了雕龙苑和城墙遗址公园,准备打磨成一把把打开莒文化大门的钥匙,让所有沉入岁月暗河里的历史人文慢慢浮出水面……

夜幕笼下时,黑暗让时间失了秩序,古城似乎已化作一幅历史拼图。璀璨灯火点亮了这幅历史拼图,整座城市流光溢彩,光影摇曳,仿佛一处幻境。流连在古城的夜色中,入眼的每一座古建都试图把你带进历史,去触摸莒文化的繁枝茂叶。

上下五千年,莒风拂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王利军,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等杂志报刊,曾获万松浦新人奖。


相关阅读

  • 日照市莒县各界向烈士敬献花篮

  • 鲁网10月1日讯(记者 谢文明)9月30日是我国第10个烈士纪念日,日照市莒县各界干部群众、师生代表齐聚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向烈士献花篮仪式,在国庆到来之际,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致敬人民
  • 无偿献血宣传月活动启动

  • 9月30日,我市在工人文化宫举行无偿献血宣传月启动暨文化宫献血屋启用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施行二十五周年暨《河北省献血条例》10月1日起施行。现场,组织者为文化
  • 黄陂丰收晒秋登上《新闻联播》

  • 9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感受中秋传统文化 共享美好生活》聚焦黄陂大余湾晒秋节晒出幸福的小康生活一起来看↓↓↓ 央视新闻联播《感受中秋传统文化 共享美好生活》品
  • 中秋佳节 读书赏“阅”

  • 在“传承传统文化 阅享花样中秋”主题读书会上,市民与孩子轻声诵读与月亮相关的文学作品。张华炽摄江门日报讯 (记者/张华炽 通讯员/骆红琴) 9月29日,市图书馆举行“传承传统文
  • 太原市级老同志调研小井峪文化产业园

  • 9月27日上午,太原市市级老同志调研万柏林区,原市人大主任谷文波、原市委常委、市警备区政委庞广义、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岳南、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春根等一行20余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散文里的日照丨王利军:莒风拂面

  • 第三届中国(日照)散文季精品集作品选登:莒 风 拂 面作者:王利军历史不死。所有逐了逝水的人文落红,似乎时刻都在准备重回岁月枝头,去恣意激荡往昔风云。莒国古城在日照莒县重新筑
  • 市民游客打卡潮州美食 品地道美食 享舌尖美味

  •   早晨吃一盘肠粉,中午尝一顿牛肉火锅,晚餐品一品潮州生腌……“双节”长假期间,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潮州美食,吸引着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大饱口福。  昨天,古城区西马路人
  • 展览 | “温度:当代艺术展” 油画部分

  •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无论艺术语言如何变换,艺术的力量,皆来自于作品的内在温度;而艺术的最终指向,皆是指向人,指向人的生命。“温度:当代艺术展”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艺术家对生命的
  • 国庆特辑|东海检察:升国旗,庆国庆!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东海县检察院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全体干警参加活动。国旗下讲话上午8点40分,检察干警们身着制服、整齐列队,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