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古琴与陶渊明的风度

日期: 来源:河口发布收集编辑:河口发布

  作者:解婷婷(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关于陶渊明与古琴的关系,“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宋书·陶潜传》,萧统《陶渊明传》《南史·陶潜传》《晋书·陶潜传》记载基本一致)的旧说,广为人知。后人或以为这是陶渊明名士风度的表现,包含着“大音希声”的哲学思想。苏轼在《渊明无弦琴》中提出异议:“旧说渊明不知音,蓄无弦琴以寄意,曰:‘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此妄也。渊明自云‘和以七弦’,岂得不知音?当是有琴而弦弊坏,不复更张,但抚弄以寄意,如此为得其真。”元代李冶也认为:“何劳弦上声者,谓当时弦索偶不具,因之以为得趣,今观其平生诗文可概见矣。”(《敬斋古今黈》卷七)莫砺锋先生《陶渊明的无弦琴》一文支持苏轼的观点,认为陶诗中既然多写到琴,据陶诗真淳的特点,陶渊明一定是爱好弹琴的。事实上,陶渊明不仅会弹琴,更将古琴置于与书、酒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正是魏晋以来名士风度的一种表现。

  现存陶集中涉及古琴的诗文有十一首(篇),如“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和郭主簿二首》其二)“少学琴书,偶爱闲静”(《与子俨等疏》),表明陶渊明少年时即与古琴结缘。此后不论是遭遇母丧(《和郭主簿二首》其一“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还是辞彭泽令后(《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中,古琴一直陪伴于陶渊明左右。直到临终前夕,他还在《自祭文》中回顾自己“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田园生活。颜延之《陶徵士诔》写渊明于“晨烟暮霭,春煦秋阴”中“陈书缀卷,置酒弦琴”,可谓实录。

  余英时在《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中说:“东汉中叶以降士大夫多博学能文雅擅术艺之辈”,至魏晋,术艺更成为名士风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古琴而言,尽管音乐一直是世家所重视的教养,汉代也有如司马相如等擅琴之士见于文献记载,但在一般情况下,拥有高超琴技的大多是乐工琴师。除文献记录外,汉代出土的如《东汉抚琴俑》《杂技舞乐画像砖》等文物也可为之佐证。到了魏晋时期,士人逐渐成为超越琴师的重要演奏群体。《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些名士故事,如嵇康临刑索琴奏《广陵散》(《雅量》);谢安见戴安道“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雅量》);王子敬素好琴,得知其死讯后王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伤逝》),等等。六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三位高士手持乐器,荣启期、嵇康弹琴,阮咸奏阮,也是这一转变的明证。

  王谢族中人大多会弹琴,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洎自梁初,衣冠子孙,不知琴者,号有所阙”,可见学习古琴确已成为两晋南朝世家子弟的必修功课。陶渊明自称“少学琴书”,恰可与《晋书·左思传》中记载左思“少学锺、胡书及鼓琴”对看,是时代风气使然。其诗文中往往又有“琴”“书”意象连缀出现的句子,也可与此时有关名士的一些文献记载互参,只不过“书”在文献中有时指书法,而在陶渊明诗文中往往又指书籍。

  陶渊明是名士,更是隐士,而魏晋已降古琴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遁世之士的“标配”。古琴在汉代被儒士尊为“八音之首”,并被赋予重要的道德教化功用,如扬雄《琴清英》:“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尧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此后桓谭《新论》、班固《白虎通义》、应劭《风俗通义》等都根据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思想,将古琴阐释成约束道德、建构政治秩序的重要工具。魏晋之时,竹林士人以玄学代名教,古琴也一并“越”汉儒乐教,成为个人亲山水、远政教,“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嵇康《琴赋》)的重要乐器,“旷远”“渊静”“放达”“至精”“体清心远”(嵇康《琴赋》)成为古琴与琴人共同拥有的美德。最能体现这类美德的人群当然是隐士,这一时期琴史上最杰出的琴家嵇康、戴逵父子、宗炳恰恰都是隐士。《续晋阳秋》载:“逵不乐当世,以琴书自娱,隐会稽剡山”,颙兄弟子继父业(《宋书·戴颙传》),宗炳“好山水,爱远游”(《宋书·宗少文传》)。宋太祖曾几次召颙、炳二人为官,皆不就。《宗少文传》又载:“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戴颙、宗炳及炳外弟是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人,宗炳还曾参加庐山慧远的白莲社,与陶渊明相距不远。虽然史集不见二人交往记载,但其风度却是共通的。不仅如此,陶渊明在《祭从弟敬远》中也写到他的这位从弟过着“晨采上药,夕闲素琴”的隐逸生活。

  陶渊明对古琴的爱好彰显着他的隐士风度,既与其时名士一脉相承,又有着独特的超越性。在诗文中他以古琴抒发寄身事外之怀,也借歌咏琴士表达耿介守节之志。后者如《咏贫士七首》其三:“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拟古九首》其五“东方有一士”等。这两首诗都写于元嘉年间,通常被认为是陶渊明于易代之际的自咏(参见龚斌《陶渊明集校笺》),特别是后一首诗,拟左思等人《招隐》诗,中间细述了隐士为“我”弹琴的情境:“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李善注引蔡邕《琴操》曰:“商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欲为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叹别鹤以舒其愤懑,故曰《别鹤操》。”《孤鸾》琴旨虽不见于文献,但亦应与《别鹤》相似。诗人显然是借书写男女之情的琴曲宛诉易代之忧愤,明其不移之志节。苏轼《东坡题跋》卷二:“此东方一士,正渊明也”,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自拟其平生固穷守节之志”,都是确论。

  陶渊明对古琴的态度及其书写似乎深受嵇康感召,“荣启期”和《别鹤》都曾在嵇康《琴赋》里出现,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十一“离鹍鸣清池”更直接化用《琴赋》“嘤若离鹍鸣清池”之句。嵇康曾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述:“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他的这一未能实现的志愿终于在百年后的陶渊明这里得到了实现。《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杂诗十二》其四:“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朝为灌园,夕偃蓬庐。我求良友,实觏怀人。我有旨酒,与汝乐之”……这些句子似乎都在与《绝交书》遥相呼应。嵇康于魏晋之交持“自然论”以示对司马氏的反抗,陶渊明则于归隐后顺利度过晋宋的王朝改易,保全性命于乱世。

  除此之外,陶渊明更有一种独属于他的风度,这就是他能将古琴与躬耕和谐融贯于田园生活中。“孔耽道德,樊须是鄙。董乐琴书,田园不履。”(《劝农》)在世人眼中古琴超旷,躬耕形劳;古琴高雅,躬耕粗鄙。无论是耽名教的儒士,还是任自然的名士,都认为二者不能兼容,所以陶渊明以前古琴与躬耕绝不出现在同一诗文中。陶渊明则不然,“载弹载咏,爰得我娱。朝为灌园,夕偃蓬庐”(《答庞参军》)“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载耘载耔,迺育迺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自祭文》)都是既乐琴书,又履田园,真正践行着《庄子·齐物论》所说的“道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寓诸雍”。这正是陶渊明的魅力所在,也表明他是真正的达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刘志国



相关阅读

  • 共赏非遗之潍坊古琴制作技艺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至今仍在发展和再创造、能够给人提供文化认同感和持续感的文化遗产或文化传统,潍坊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同
  • 《山东地方曲艺话交通》走进百姓身边

  • 5月17日,滕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主动创新宣传模式,充分发挥滕州地方曲艺《琴书大鼓》、《山东快书》等民间流传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优势,联合我市地方曲艺表演家,走进我市羊庄镇王
  • “5·18”辽博推出“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

  • 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承办,湖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孔子博物馆、荆门市博物馆协办的“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将
  • 慈母泪沾襟——听古筝古琴协奏曲《慈母心》有感

  • 那天天晴,儿将远行。1974年,我是一名知青。卡车开始鸣笛,锣鼓响个不停。男孩强露笑脸,女生掩面低吟。我借阳光高照,奋力爬上车顶。“同学们快上车”,振臂高呼无人应。时光穿越,丝弦
  • 在浙里,赴一场雅集

  • 笛箫古琴,书法丹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浙大,就有这样一群人,以真诚的热爱和情怀弘扬传统“雅”文化,共同守护和传承文化根脉。始于热爱,知音相聚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
  • 于指上听——我与古琴

  •   古琴,或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了。  就是个那个悠远、静谧,也或许带有一些神秘感的乐器;七弦、五音、四指、八法,描述着宇宙间微妙的波动,传递着虚无与真实的风采。  前阵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古琴与陶渊明的风度

  •   作者:解婷婷(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关于陶渊明与古琴的关系,“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宋书·陶潜传》,萧统《陶渊明传》《南史·
  • 点赞!射阳这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 好消息!射阳县获评省政府“商事制度改革”督查激励奖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在2022年全省推
  • 天下、天下为公及其现代意义

  •   作者: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天下”是具有中华文明独特性、同时也将会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重要理念。挖掘“天下”理念蕴含的丰富思想意
  • 网络文学拥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网聚世界 中国风情】  作者:李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执行副主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豪放现真情——何天平酒意水墨画初探

  • 文/黄 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水墨画这一门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安徽画家何天平,以其独特的酒意水墨画风格,在国内外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
  • 全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

  • 5月26日,全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唐明珍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宁致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省蚕种所所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