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和展现浙江省少先队员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的良好精神风貌,自今年7月起,浙江省内开展了“红领巾迎亚运”少先队鼓乐展评活动。9月,经过区、市层层选拔,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四独娃”鼓号队,最终进入全省比赛。比赛当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铿锵的鼓点、富有内涵的队形变化,展现了“四独少年”的优秀风采和精神风貌,一举获得浙江省“红领巾迎亚运”少先队鼓乐展评一等奖,成为绍兴市参赛队伍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团队。
“四独娃”鼓号队是鲁迅小学校园里一颗常亮的明星社团,已有11年的历史。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它一直秉承学校“立人”的教育理念,在“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的四独校训引领下,开展常态化训练,并在开学典礼、新生入队、少代会、鲁迅诞辰纪念活动等各种校园重大活动以及绍兴市、越城区的团代会中亮相。“学校非常重视和支持鼓号队的建设,这不仅是鲁小学子精神风貌的体现,还是‘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的一种载体。我们将‘开放式思政’融入校园的各项活动,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时代责任’品质的优秀少年。”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张蔚说道。
三年磨一赛
苦中作乐的花样成长
“比赛当天我特别紧张,赛前知道需要根据比赛场地调整出场方向。好在大家没有因临时的调整而乱了阵脚,最终出色完成比赛!”来自六年级的小号手徐炜媛说道。原来在比赛当天,队伍的行进方向临时由直线变成了拐弯,这对于一支64人的队伍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鼓号队自2022年3月开始备赛少先队鼓乐展评,从越城区区级一等奖到绍兴市市级一等奖,最后在今年8月冲进省赛。接到任务后,指导老师王剑萍等几位老师,立马在假期召集了所有队员开展集训。临近开学,有一些参赛队员要提前进入各个初中的军训,日常训练组织工作难上加难。但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鼓号队员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刻苦训练,比赛曲目演奏得更加振奋人心。队员们所展现的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品质也令老师、家长倍感欣慰。“我想这就是我们组建鼓号队的初衷,也是最值得骄傲的地方,真正体现了学校‘立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导老师王剑萍说道。
付出不仅来自于为这次比赛的集训,更是这一批鼓号队员三年如一日的训练与坚持。“我觉得训练挺苦的,一首曲子有6、7分钟,小号很重,要一直举着不能动,胳膊很酸,嘴也会发麻。更何况还要在行进中演奏!每周花大量时间进行训练,这要求我必须挤出其他时间完成作业,不能影响学习,这也非常考验我。”徐炜媛说道。指导老师团队带着鼓乐队成员训练,除了在校时间,周末、寒暑假也要训练。由于队员来自两个校区,还需要协调时间进行集中训练。看似简单的乐器,但让队员们敲打得节奏整齐、节奏感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节奏、音准,队形也要变化自如。鼓号队对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体能都要求严格,同时对精神意志提出高标准。他们常常汗流浃背,腰酸背痛,但是他们自有一套苦中作乐法则,让每一滴汗水都成为成功之花的养分。
“一开始我只是替补队员,后来终于有机会参与正式训练和比赛了!”回想起3年来的训练,六年级的小号手张昊杨仍然为自己的收获感到开心。“鼓号队的训练不仅让我学会了这门乐器,掌握了一门特长,而且充实了我的校园生活,更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四独娃’鼓号队一共有十多个组合方阵,每个方阵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比方说太阳方阵就代表了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都是初升的太阳,散发着蓬勃的朝气。”正如徐炜媛所说,从挺拔的身姿到大方的体态,从敏捷的思维到自信的谈吐,鼓号队的孩子们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已然成为鲁小学子的一大标杆,他们就是无数家长心目中“别人家的孩子”。
开放式思政
过程引领的教育样态
“音乐能够熏陶人,孩子们在艺术的学习中,也学会了一分责任,这是一种思政教育的融合。学校非常重视和提倡‘开放式思政’,希望孩子们在各类活动中进行完整的体验,在自主的感受和领悟中得到综合素养的提升。”副总校长张蔚说道。在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像鼓号队训练这样的大思政教育场景还有很多。
鲁迅小学的“越乡娃”思政课程,以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研越乡农村”“探越城基地”“访越地红馆”“秀越韵文化”等不同主题,带学生走进气象、红馆、农科院等各具地域特色的场馆学思政、悟爱国。今年暑假,各中队、小队进行了系列调查、研访活动,他们去绍兴气象博物馆、徐锡麟故居等绍兴当地。“作为鲁迅人名命名的学校,也作为绍兴的名片学校,我们的学生有责任做好‘绍兴文化’的宣传使者。”副总校长张蔚说道。“通过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利用社会大课堂,搭建资源大平台,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时代责任’品质的优秀少年。”
除了城区,孩子们也有机会走出城市,走进乡村。从带着问题,通过前期查找资料、询问家中长辈等方式对研访主题进行初步的了解。曾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的坝头山村是如何只用十几年时间一跃成为“省级善治示范村”的呢?上旺村为什么被誉为“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青山绿水好地方”?云松村的网红打卡点大茶壶、云上小馆到底有多火?随后,他们便要亲自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完成实地考察,化身“小小科考家”探索藏在家乡的各个奥秘,从而渐渐对“家”“国”形成具象的认知。
记者:陈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