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荐读|程云:珠玉满戽飞流瀑 满纸烟云一枕书——赵慎珠《徜徉中原》赏析

日期: 来源:河南文艺评论收集编辑:河南文艺评论

 

花洲书院

拿到赵慎珠女士的《徜徉中原》,刚开读就被惊着了。心里疑惑,世间怎么会有这样钟灵毓秀的女子,这样含蓄蕴藉的文思,这样雅致精美的文字。难道是李白的生花妙笔从天空垂落,李清照的萝衣裙钗从云间飘来,天地精华灵秀都赋予一人之身了吗?该是怎样的风餐露宿、精妙细思,怎样的冬霭夏霰、春云秋树,怎样的旖旎情怀、葳蕤繁祉,才能孕育出如此丰沛惊艳的文字。

读着那一篇篇清新隽永的文章,犹如一斛清泉从山涧倾流而下,飞珠溅玉,俯拾不及,酣畅淋漓,下笔千钧,令人爱不释手。

人未晤面,心先爱之。

深山野谷埋古韵 绿水青山气象新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本《徜徉中原》,是对河南文化河南景观的深度解读,是一个资深新闻工作者用脚走出来的文字,用心织就的绚丽华章。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地处九州之中,横跨黄淮大平原,有“中州”“中原”之谓,孕育了光华灿烂深邃厚重的华夏文明。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三千年文明史,一大半源自中原。仅夏商周三朝就历经1800年,更不要说春秋战国、秦汉唐宋、五代宋辽等成熟的朝代,其繁华之地、惊艳之美,大半绽放于河南。

河南自古帝王都,既是“三皇五帝”等人文始祖宏图霸业的逐鹿之地,也是儒释道等元典文化的发轫之源。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2个王朝定都或迁都河南,八大古都,河南占了一半,洛阳、开封、郑州、安阳等地,至今仍是人文荟萃之所。老子、孔子、庄子等至圣先贤,大多出生在河南,或在河南建功立业。孔子祖籍河南商丘,其得意弟子子贡、子张、子夏都是河南人。孔子周游列国,一大半时间在河南境内转悠。道家鼻祖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是河南民权人;佛教禅宗祖庭在嵩山少林寺,为佛教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玄奘法师是河南偃师人。法家、墨家、杂家、名家、纵横家等哲学思想的创始人或集大成者大多是河南人。河南是“四大发明”的发端地,炎黄子孙的发源地,根亲文化的发祥地。“客家遍寰宇,中原乃故乡;方言犹河洛,礼俗仍晋唐”,“老家河南”血脉亲情流播海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说起这些辉煌历史,大家耳熟能详,但真正对河南历史文化有精深研究的人并不多,知其详者就更少。即使像我这样的铁杆文史爱好者,也往往知其大概,对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不甚了了。读赵慎珠女士的《徜徉中原》,就解了我的求知之欲和探源之渴。

全书51篇,涵盖了河南大部分的名胜古迹。《在二里头找寻“最早的中国”》《伏牛幽深处 丹霞古寺生》《去清凉寺 寻找那一抹天青色》,仅看标题,就让人不胜向往。

丹霞寺写意

写散文游记,数文化散文最难写。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睿智犀利的鉴赏眼光。否则,要么佶屈聱牙作掉书袋,要么隔靴瘙痒作旁观状,要么张牙舞爪作楚狂客,令人无法卒读。余秋雨先生以其博大精深的宏阔视野,开创了文化散文的先河,将中国历史、文化、文学、美学、哲学、宗教融为一炉,跨越千年时空以飨读者。

余秋雨之后,我读到的最好的文化散文就是这部《徜徉中原》。

赵慎珠女士以一个记者的敏锐与才思,修养与灵感,勇气与担当,俯身静气,用4年的时间行走中原,一步步丈量这一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从深山古寺到荒村小径,从幽谷险隘到深宅大院,她饱蘸深情,用生花妙笔描写自己看到的一草一木,爬罗剔抉,探碛索隐,挖掘大量珍贵史料,用一串串精美的珍珠,将5000年中原文明史贯通连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思想深邃,文笔优美,既是散文名篇,也是游记佳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为中原文化的宣传者记录者推动者,是不可多得之名家名作,值得收藏与阅读。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8000年前,月朗星稀,贾湖岸边,一位翩翩公子,手掣一支骨笛,倚树而立,吹响了中华文明的肇始之音,吹散了一湖愁绪。乐声悠扬,笛音清亮,天光云影,徘徊不定,接天辟壤,清丽如歌。

“那时的贾湖,波光潋滟,水草丰美,梅花鹿、野兔奔驰而过,獐、麋饮水嬉戏,丹顶鹤、天鹅翩然起舞。聚落内外,榆、柳、桑、梅等乔木迎风摇曳;聚落周围,是他们种植的片片稻田,或能听到悠扬乐声。骨笛在唇边吹响,笛声婉转,散入春风,回荡在湖面。男子不曾想到,穿越8000多年的时光,凭借骨笛,他仍然能够和现代人心意相通。”“春回大地,生机盎然,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温软的气息,返青的麦苗正在微风中舒展腰肢,毛茸茸、清爽爽、绿茵茵,无边的麦田仿佛神奇的毯,铺入辽阔蓝天。”

读赵慎珠女士的《去贾湖,扣响人类文明之门》,深为她简练清新的文字所打动。纸短情长,情景再现,展现出中原文化的厚重与繁复,令人百感交集。贾湖,一个流淌着美酒与诗意的地方,值得久久品赏。

看到赵慎珠女士这篇博文,河南著名书法家、诗人尚远先生情不自禁,写了《贾湖骨笛》一诗:

“八千年前,月光依然。贾湖少年,风度翩翩。手持骨笛,依树而站。面向贾湖,思绪连连。垂柳摇曳,一帘幽怨。双唇轻启,笛声悠婉。

月光如洗,波光潋滟。红衣少女,轻摇小船。拨开芦苇,行入荷田。摘下荷花,插入发间。试与花比,谁更丽艳?听见笛声,痴望湖岸。

窈窕淑女,翩翩少年。月老做媒,骨笛牵线。先民生活,似在眼前。时光流转,笛声依然。超越时空,响彻人间。世上笛史,谁敢超前?”

历史与现实就这样无缝对接,沉醉了千百年的诗情画意。

贾湖古笛

清溪流过碧山头 白云红叶两悠悠

河南具天下之中,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河,更有灿若群星的杰出人才。赵慎珠在《徜徉中原》这本书中,以《〈岳阳楼记〉诞生地 花洲书院忆范公》《一别世间九百年 欧阳寺村眠“醉翁”》《春暖“小峨眉”郏县谒“三苏”》《雪泥鸿爪龙耳寺 崤函道边苏秦村》《马氏庄园觅青霞 感怀北国奇女子》等名篇佳作,写了二程、关公、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秦、刘青霞等杰出人物,文采英华,千载回响。

提到欧阳修、范仲淹等人,总让人想起“蔚然深秀”四字。几年前,出于对这些文人雅士的敬慕,我曾利用两个多月时间,集中拜谒了欧阳修、范仲淹、刘禹锡、潘安、列子等人的墓园,念其生平事业和人生遭际,深感震憾。

诗家不幸文章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想欧阳修贬滁州,始有《醉翁亭记》;苏轼谪黄州,有千古雄文《赤壁赋》;范仲淹知邓州,有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刘禹锡贬和州,有《陋室铭》;白居易迁江州,有《琵琶行》……盖人在羁旅,坎坷跌顿,感触良多,呕心沥血,触景生情,故易成佳作。自古人以地名,地以人显。

如今,他们走过的地方都成了名胜古迹,也是中国文化胜景,幸耶,不幸?

莲鹤方壶(青铜器)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赵慎珠以清新雅致的笔调,深情描摹了三苏坟的来由,让人不得不感叹苏轼与河南的情缘。河南何其幸哉,得以埋忠骨,续文脉,盈余泽,添风韵。千百年来,历代都有苏轼的拥趸,赢得苏迷无数。尤其是每当人们面临艰难困苦、曲折坎坷,都想在苏轼这里寻找精神慰藉得到治愈。胸有书万卷,只是意难平。苏轼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人千姿百态的人生画卷。

赵慎珠女士善于写人状物,她笔下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丰神秀颐,钟灵毓秀,风流蕴藉,望之俨然。诸多名篇中,我最欣赏的是《伊洛之滨谒二程》,可以说充分展示了慎珠女士游记散文的特色。程颐程颢两兄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们集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于一身,在伊川县鸣臬镇创办伊臬书院(元代改为伊川书院),设坛授学,求教者日夕盈门,留下了“程门立雪”“如坐春风”等成语,书院由此成为理学策源地,宋理宗敕封“理学亢宗”匾额。儒学自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失传。二程师承周敦颐(濂溪先生),共创洛学,为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形成了完整的程朱理学思想体系,亦称新儒学,既以道济世,又规范社会秩序,为中国哲学史和政治思想史作出了卓越贡献。

有学者把伊洛之滨比之于孔孟家乡的洙泗流域,《宋史·道学传》列周敦颐、二程、朱熹、邵雍、张载6人,二程可谓“道学正脉,理学开山”。后来,他们的学生杨时、游酢等人又进一步发扬光大、流播四方,进一步奠定了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王闿运为岳麓书院文庙题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二程祠诚敬门

渑池县苏秦村有龙耳寺,相传900多年前,苏轼沿着险峻的崤函古道而来,经西安赴开封赶考。三年后,苏轼中举,再次经过龙耳寺,见断壁残桓,老僧奉闲已逝,感叹人生无常,曾题诗壁上《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想当年苏秦名重一时,以其才华谋略,搅动一池春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进程。他一人佩六国相印,风光无两,千载以降,再无斯人。他自己的遭遇极其悲惨,夫人和5个女儿相继惨死,整个家庭都为自己的成功付出了惨重代价。

苏轼当年曾以草书、楷书两体题写《醉翁亭记》,字迹洒脱,气势如虹,可谓书文双绝,珠联璧合。如今,郑州博物馆内仍展有此碑刻,乃镇馆之宝。

薪火相传弦歌颂 一脉晴川烛照明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继往开来扬辉光。四郊多垒,国仇难忘,民主是式,科学允张,猗欤吾校永无疆”。《河南大学校歌》诞生于1940年,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时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嵇文甫,作曲陈梓北。甫一产生,就唱响中原大地,激励一代代河大学子允文允教,赤心报国。

赵慎珠女士是高级编辑,曾主编《河南日报》周末版“行走中原”,现为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负责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其新闻作品《炎黄的祖先并非来自非洲》获得中国新闻奖,独著报告文学集《徜徉中原》《中原古建筑的文化密码》等书。

许是对河南大学情有独钟吧,在《徜徉中原》里,她写河大的文章竟有五篇之多。该书开篇即为《一所大学与一条大河的款款深情》,写静立于黄河之滨的河南大学的百年沧桑;《河南大学,那些时光深处的建筑》尤其写得精彩绝伦、摇曳多姿,引发无数河大学子的“思乡”之情,在河南大学110周年校庆之机轰动一时,流传甚广。《河南贡院:中国科举考试终结地》写河大与中国科举制度的缠绵往事;《一块牌匾与一所大学的文化坚守》,写抗战时河大师生艰难办学的辉煌历史;《追寻河南大学医学的百年传奇》,写河南大学1928年设置医学学科大师倍出的珍贵历史。这些文章立意高远,考据扎实,内涵丰富,有些篇章写得惊天动地,荡气回肠,读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如果说国家有太学,河南大学则秉承太学之源,赓续千年文脉,为河南教育史书写了壮丽篇章。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1300年之久,选拔进士十万、举人百万以上。河南贡院就设在河南大学之内,与北京顺天贡院、南京江南贡院、广州广东贡院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贡院。1912年,林伯襄等仁人先贤在清代贡院旧址上,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与当时的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南洋公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前身),共为中国三大留学培训基地。1942年3月,被国民政府设立为国立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大礼堂

一部河南大学史,半部河南教育史。河南的文脉在河大,文化的血缘在河大。抗战爆发后,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云南,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河南大学则辗转迁徙至信阳鸡公山、南阳镇平、洛阳栾川等地,在嵩县潭头镇办学5年,是抗战时期唯一一所坚守敌前、在前线办学的大学。日寇制造“潭头血案”,河南大学死难师生家属16人,失踪25人。百年风雨艰辛备尝,河南大学始终将“维护文化”作为立校之本。就像一条奔腾向前的河流,有时细到只剩一条小溪,也一样越过重重阻碍,奔流不息,余脉不断,薪火相传,弦歌不缀。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只要这一星文脉不绝,文化就不会断流;文化不断流,国家就不会灭亡。

曾有爱心昭天地,敢惊日月动地天。百年路途之上,每一片新芽,每一次花开,每一处跌宕,每一段艰险,都见证了河南大学生生不息的办学历史,成为河南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辉煌一页。

百年学府百年梦,新姿新貌事更成。期待进入双一流行列的河南大学,续写新的辉煌。

河南大学南大门

青松来风吹古道 绿萝飞花覆烟草

读赵慎珠女士的文字,真是文如其名。字字如珠玑,篇篇似锦绣。

写人叙事,描景状物,都极其准确。每篇文章都精心构建,谋篇布局跌宕起伏,写事描人一波三折,山环水绕,错落有致,一会儿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一会儿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大珠小珠落玉盘”;一会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人前瞻后顾,目不暇接,处处有一种“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感和享受。

《空相寺里识达摩》,她用“熊耳留只履”“金陵语不契”“航海西来意”“一花开五叶”四个小标题联珠缀玉,写了达摩一生行状,婉转多姿,波澜起伏,有一种“名山古寺留空相,万人如海一身藏”的禅意与美感。

《去千唐志斋,领略唐代金石之美》,让人犹如进入一个书法碑刻博物馆,由一个女尚书领着我们鉴宝览胜。赵慎珠女士是学者型作家,她对史料挖掘之深,考据之严,描摩之细,实所罕见。没有过多的雕琢描绘,没有矫饰惊人之语,常常三言两语,清简雅峻,画龙点睛,风采顿现,真个是抬头有唐,低头见宋,唐风古韵,穿越千年雾霭扑面而来,给人感觉处处皆文化,行行皆学问。

《伏牛幽深处,丹霞古寺生》,她写丹霞地貌:“这里朝霞夕辉与山崖雾霭相互辉映,形成了华光四射、紫气蒸腾的奇瑰景观,阴晴雨雾、四时变化都成了奇观:天阴则深沉凝重,天晴则寰宇生辉,下雨则空蒙迷离,有雾则缥缈奇幻。”真正是“满目青山一任看,云在青天水在瓶。”

《古道•周柏•利津渡》《函谷历风霜,秦汉两雄关》《中原深邃处,新密有古城》等名篇,将古今历史串联开来,写得错落有致,情致盎然,给人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惊鸿一瞥万里天”之感。

慎珠女士气质优雅,秀外慧中,贞静闲雅,大气从容,是我心目中理想女子的典型。

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造就了她卓尔不群的素质,也形成了她文章的深度广度与精度,既有历史的厚重沧桑,也有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反映了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人民勤劳踏实善良的高贵品格。她行旅匆匆,踏遍山山水水,将来自心灵的美释放于世间万物,又像回声般返回心灵,奉献给读者的是美玉琼浆。

山长水远,踏古寻芳,一处处优美曼妙的风景,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惊艳了岁月,沉醉了时光。

读赵慎珠女士的文字,常常是几度惊艳,几度感叹,几度拍案叫绝,惊叹天下怎么会有如此出色的女子,如此优美的文笔,如此丰硕的成果。不由发自内心地感谢这样优秀的记录者和探索者,为这块土地增添了美的韵味和气度。

“结茅占断一溪云,水色山光隔座分。心远竟忘尘外事,卷帘闲坐对炉熏。”读《徜徉中原》,如读一本精彩的河南文化旅游图,跟着作者寻踪问迹,抚今追古,常让人有梨花深院、春风满怀、花摇雾落、露净水凉、沁人心脾之感。

拿到《徜徉中原》这本书,我一直放在枕边,晨昏省读,如饮甘露,如品佳茗,如啜清泉,回味无穷,回声嘹亮。

(作者:程云,系河南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干部)

2023 当代文学盛典刘震云推荐图书


相关阅读

  • 河南省代表团访问卢森堡国际银行

  • 当地时间4月13日,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率河南省代表团来到卢森堡国际银行(BIL)总部进行工作访问,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航投”)张明超董事长及相关工
  • 2023年专升本成绩24日公布

  • 日前,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知,我省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的相关安排已确定,4月24日公布成绩,25日至27日填报志愿。●成绩查询4月24日,普通类专升本文化课成绩和美术、体育专业成绩公
  • 河南石化业: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4月14日,河南省石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与会企业代表、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石化企业、化工园区要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走高端化、清洁化路线,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郑州举行

  • 这是4月22日拍摄的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当日,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郑州举行,大典的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4月22日,演员在
  • 摩托艇世界锦标赛赛队介绍

  • 资料图赛队介绍:大西洋队自2001年正式更名以来,大西洋队稳扎稳打,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2015赛季,赛队赛手如巴彦的表现抢眼,夺得了法国大奖赛的分站冠军。在赛队年度47个积分里,如
  • 甘泉县:农技人员下田指导 科学应对异常天气

  • 4月21 日 04 时,甘泉县自北向南开始出现降雨,根据气象资料分析,4 月 21 日至 24 日有雨雪、低温天气,面对突如其来异常天气,甘泉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员,深入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