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民建会员、 全国三八红旗手吴奇敏:砂罂泛春华

日期: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收集编辑:团结报团结网

吴奇敏在工作台前制作壶身

2022年,吴奇敏在工作室学员照片墙旁向大家介绍历届学习班学员。

在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地方,那就是由无锡民建会员、宜兴紫砂艺术家吴奇敏创办的面积达800平方米的紫砂技艺传习所,可容纳100多人共同参与培训、操作等。“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制作技艺薪火相传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吴奇敏放下刚获得的“全国三八红旗手”证书,转身便投入到紫砂教学工作中。

一根根软绵绵的紫砂泥条,在吴奇敏手下变得充满活力,手起拍落、搓捏光啄,经过数十道工序,化作一把把造型端庄优美的紫砂壶……这一切如歌般行云流水的演绎,背后是吴奇敏沉心钻研古老紫砂制壶技艺四十年光阴的付出和积极弘扬紫砂文化的不悔初心。

拜师学艺 苦心钻研

古老的蠡河,蜿蜒穿过丁蜀老镇。宜兴紫砂即取材于丁蜀黄龙山一脉。数百年来,宜兴紫砂艺人兢兢业业,用一块紫砂泥,造出与众不同的壶中天地。闻名海内外、有“大师摇篮”之称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就坐落在蠡河边上。

走进紫砂工艺厂,吴奇敏紫砂工作室醒目地跃入眼帘。在蜀山下、蠡河边长大的吴奇敏,自小便对紫砂陶制作技艺耳濡目染,四十多年的勤恳努力,使她的工作室在紫砂工艺厂格外引人注目。

1964年生于陶艺世家的吴奇敏,1979年从事紫砂陶制作,受到顾景舟、蒋蓉、徐汉棠等老一辈大师的指点;1985年师从顾景舟高徒、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吴群祥;199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班学习;2009年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为师。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吴奇敏接受了严格规范的技艺训练,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坚持认真细致的工艺实践磨练,逐步形成了严谨、和谐、典雅的风格特点。她所制作品造型古朴端庄,线条流畅饱满,有珠圆玉润之感。

吴奇敏创作的紫砂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被多家艺术机构、单位和个人收藏,并曾应邀前往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进行陶艺交流。

技能大赛 勇夺桂冠

令吴奇敏备受关注的是她成为“女状元”的经历。2018年,江苏省政府主办了第四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总决赛,全省近5万名企业职工、技能技艺工作者、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选拔,463名优秀选手进入了总决赛。而作为此届首次新增的乡土人才项目,紫砂陶制作(制壶)项目受到多方关注。经过数天激烈角逐,吴奇敏凭借着深厚扎实的技艺功底、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能力和独具内涵的艺术审美,从一众实力派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紫砂陶制作项目(制壶)的江苏省技能状元。

对吴奇敏来说,这场大赛显得尤为严酷。比赛选手高手云集,其中75%都是业内中青辈的实力派。作为职工组年龄最大的选手之一,吴奇敏相对于这些选手来说,无论年龄还是体力,优势都不明显。丈夫和同事都劝她,“你已经54岁了,腰肌劳损时常复发,放弃吧,不要去比赛了。”人生能有几回搏,吴奇敏选择继续前行。她知道,这不仅是她职业生涯里的最后一场比赛,也是她给自己的一份人生答卷。

“这次比赛的一大亮点就是对传统技艺的一种呼吁、一种回归,对经典的一种致敬。这与我内心的想法和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吴奇敏说。

她排除一切干扰、杂念,历时3个月不断地研习和琢磨,找遍了能找到的先人经典款壶型,了解、审视、感悟、练习,并不断地向同行、前辈请教,练习她不擅长的“花货”成型工艺。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吴奇敏在此次大赛中脱颖而出,被认定为江苏省技能状元。

作为第一批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紫砂陶艺完整而独立的工艺体系,是一代代紫砂艺人们在继承前人的工艺技术上,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并融入时代元素而逐步形成。其中,手工成型无疑是紫砂陶艺的核心。吴奇敏在第四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中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凭借的正是这一手过硬的全手工成型技艺。

“紫砂这项传统技艺,最重要的就是基础,要脚踏实地去练基本功,一定要认真对待。投机取巧的人太多了,所以行业也需要这种良性竞争,需要我们去传递一种正能量,这是对行业的一种促进。”吴奇敏说。

传承技艺 责无旁贷

吴奇敏是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在自己取得成绩的同时,时刻不忘非遗技艺薪火相传的社会责任,始终以老一辈大师为楷模,以紫砂非遗技艺传承为己任。她积极发挥乡土人才领头雁作用,吴奇敏工作室率先创办紫砂工艺传习所,让更多紫砂艺人有一个学习专业紫砂制作的公益性学徒培训场所,在这里能够学到紫砂技艺的精髓,通过对紫砂矿、泥的正确认识,结合专业手法以及对器物造型设计的理解,培养出高素质的紫砂从业人才。

传习所吸引来四方年轻学子。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双双专注的眼神,让吴奇敏感到肩膀上沉甸甸的。在传习所里,吴奇敏不仅自己毫无保留地教,还想方设法为学生们请来吕尧臣、顾绍培等名家前来授艺讲解。严格规范的技艺训练,广博开阔的艺术视野,让学子们如沐春风。这些年来,她共计传承带徒约100人,授课学生超200人。培养的徒弟中,有高级工艺美术师9人,工艺美术师16人。

加入民建之后,吴奇敏又把文化传承与公益帮扶相结合。她主动走进高校、职校、残联等,开展公益性培训,其工作室也成为教学实践基地,带动了一大批手工创业者、大学生、残疾人就业。同时,她还将工作室打造成了“巾帼创业创新基地”,累计帮助200余名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授课学生超500人。2019年,吴奇敏担任国家艺术基金和清华美院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残疾人紫砂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授课专家,并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项目,助推宜兴紫砂文化成为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的正式课程,使得宜兴紫砂文化第一次成为高校课程。

古艺出新姿,青蓝有传承。“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成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吴奇敏说。(姥海峰 汪 澜)

相关阅读

  • 藏在金陵刻经人刀锋上的“唐代黑科技”

  • 全共4233字 | 阅读需9分钟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文明演进史上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的作用。金陵刻经处的木刻水印工艺,就是
  • 人民日报关注吉林丨十八道镶滚 见缝不见针

  • 满族旗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玉秋——十八道镶滚 见缝不见针陈玉秋,吉林省吉林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满族旗袍轻剪裁、重装饰,一块布匹便可以裁
  • 辛崇花: 一把剪刀剪出“万千世界”

  •   辛崇花有一把神奇的剪刀。  一张红色纸,几番对折,一番裁剪,说话的工夫,一只“小兔子”便跃然纸上。  从10岁开始接触剪纸,到现在已有47年了。数十年如一日沉浸在折折剪剪
  • 成都六旬大爷做风筝远销海外

  • “让鸡毛飞上天……”高加辉一边调试着他的百米超轻风筝一边说道。从少时开始,高加辉就跟随父亲制作风筝,如今他已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鸡风筝扎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 首批19家!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 3月24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黄河麦野谷生态休闲旅游、内蒙古区自治区展览馆、莫尼山非遗小镇、敕勒川博物馆、黄河谣文化园旅游区、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拓跋鲜卑历
  • 2023年“非遗进校园”走进蓝天小学

  • 为加深学生对非遗保护意义的理解,促进非遗传承保护,近日,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3年“非遗进校园”和“我是非遗小小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民建会员、 全国三八红旗手吴奇敏:砂罂泛春华

  • 吴奇敏在工作台前制作壶身2022年,吴奇敏在工作室学员照片墙旁向大家介绍历届学习班学员。在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地方,那就是由无锡民建会员、宜兴紫砂
  • 直播带货吹牛要赔偿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8日讯 3月28日上午9时30分至10时30分,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盘龙城人民法庭庭长李迎久做客长江日报“周二之约”问法官专栏,为网友直播讲解部分电商以
  • 超级牛!鄂州有个“青青食堂”

  • 提起养殖场,大家印象中可能是满地脏污、臭气熏天,但在鄂州华容兴牧牛业专业合作社,却是另一番景象。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牧草,加工成青贮饲料喂养肉牛。牛粪经过收集发酵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