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争分夺秒,时间就是大脑!立足一方,梅河医院卒中中心长远切实为百姓服务

日期: 来源:医师报收集编辑:医师报

“卒中患者的脑细胞就像被炮弹轰炸过,分秒钟就能死一大片,每分钟脑细胞死亡能达到190万。如果医生马上冲上去,还有救治机会,如果时间长一点,就会失去最佳的救治时机。”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梅河医院副院长、卒中中心执行主任杨辉如此形容卒中及时救治的重要性。

2007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梅河医院就已经开展了卒中静脉溶栓治疗,2019年成为综合防治卒中中心,但当时受各种条件所限患者没能最大获益。2021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梅河医院正式揭牌成立,随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派驻专家开展实质性工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书记、副院长杨弋亲自带领医疗、护理、影像、超声团队的骨干人员到梅河医院推动卒中中心建设。杨弋及专家团队对梅河医院卒中救治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提升了卒中中心院外院内救治“无缝衔接”的质量。

“在吉大一院副书记、副院长杨弋带队的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我们技术在不断突破,院内流程也在不断优化,进一步缩短了救治时间、提升了救治效率。”杨辉介绍,但院前延误往往更为致命!为了将卒中防治关口前移,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卒中中心网页置顶的是FACE卒中识别的四步法,每年还通过多种方式到基层进行宣讲,“就是希望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卒中,及时就医。家属早一秒同意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就能获得更好的预后。”杨辉说,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该救治的患者得到救治,让卒中救治的“业务量”下降,让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降低,最终实现攻克卒中的终极理想。

从非同质化走向同质化

让每个患者都受益

2007年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就开展了溶栓治疗,之后的十年迎来了卒中研究与临床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室建设也从初创到成熟。对于卒中患者而言,溶栓是内科治疗最有效的手段,指南一级推荐,但最初溶栓技术的获益者却并不多,一方面是患者对溶栓知之甚少,不知道该找哪方面的医生进行救治,另一方面此项技术也要求医生既有技术也有魄力。

2015年的一个周末,杨辉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的岳父突然晕倒,情况紧急,一家人都慌了神,谁也拿不定主意该就地治疗还是送到外地治疗,于是赶紧求助杨辉这个医生朋友。杨辉在电话里简单了解情况后初步判断可能是卒中,如果送到外地,路上耽误最佳救治时间不说,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杨辉当即表示:“你要相信我就把患者交给我!”

杨辉当时已积累了大量溶栓经验及取栓的技术储备,成功为患者做了取栓手术,患者在手术台上就醒了。8年过去了,目前老人预后良好。

“如果这个患者不是因为有亲戚认识我,及时进行了溶栓、取栓,不可能获得这么好的预后。”杨辉感叹,这件事也让他意识到,建设卒中中心迫在眉睫!“卒中中心的建设一是让患者知道卒中是可防可治的,二是让更多的医生掌握溶栓和取栓技术。我们要实现从‘赶上谁是谁’到让每个患者受益,将奇迹变成常态!”杨辉表示。

从碎片化到生产线

杨辉表示,卒中中心并不是简单的人员堆积、物理组合,各个科室需要统一思想、协调配合,救治流程的无缝衔接才能让患者最大受益。

有一年过小年,一个患者晕倒后入院,经过临床评估,患者病情危重进入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已经下达病危通知。家属给在外地出差的杨辉打电话说明了患者情况,杨辉经过评估,认为患者还有抢救机会,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立即启动救治流程,与此同时,杨辉从外地往回赶,到了医院马上接手救治工作,就这样,已经被下了病危通知的患者成功脱险。7天后,患者自行办理出院手续,如今仍健康生存,成为医院卒中中心的“活招牌”。

又一个生命奇迹的背后也让杨辉反思了卒中中心救治流程的缺陷。“患者入院后直接进入了重症监护室而不是通过急诊进入卒中急救绿色通道,这说明我们的救治流程并不科学。”杨辉说。

吉大一院梅河医院正式挂牌后,吉大一院卒中中心副主任靳航负责统筹和协调卒中中心建设的具体工作,3个月的时间里,靳航和吉大一院卒中团队与梅河医院卒中中心医护人员一起,围绕“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建设,如何缩短溶栓DNT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梅河医院医护人员虽然年轻,但工作热情高涨,责任心强,主动性强,不怕苦累,领到任务后会迅速自行分配。”靳航说,这是梅河医院工作开展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吉大一院专家团队每个环节都亲自把关,对救治系统进行了全面梳理整合,梅河医院卒中中心实现了救治“碎片化到生产线”的质的飞跃与突破。2021年11月,国家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平台公布的全国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医院排名,吉大一院梅河医院位居全国第37名,比9月份提升了160名次;在全国综合防治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技术排名中位居全国第62名,比9月份提升了219名次。目前卒中中心最短的DNT时间是17分钟,平均救治时间远低于国家要求的60分钟。

从高度组织化到关口前移

2020年,吉大一院梅河医院新区医院卒中中心建成,新园区设计初期就将卒中救治的物理格局进行了整体优化,“急诊进来就是抢救室,检查室在旁边,所有的床有自动测重功能,患者躺在上面药品剂量就能自动计算出来,所需药品就在床头。”杨辉说,流程优化实现了患者30秒进入CT室,3分钟出结果,血液检查标本通过动力传输两秒到达实验室,5分钟出结果,介入治疗室对门就是ICU。

同时,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在吉大一院专家的指导下,实现了救治的高度组织化:从患者入院开始,精细规范每个环节的时间要求,由专门的护士负责记录;每周召开一次质控会,对病例进行回溯,建立问题清单表格……通过不断优化流程,中心卒中救治时间不断缩短,救治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6月,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卒中中心今年溶栓近300例,取栓10余例,颈动脉支架置入5例,均超去年同期,其中溶栓例数同比增加43%。

“目前院内救治时间我们能精准掌控,缩短院外救治时间则显得尤为关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梅河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王瑞说,卒中初发病时症状并不重,患者可能想着在家躺一会,而我们多么希望他们到医院走一趟。

“梅河地区有19个乡镇,市区有5个街道,16个社区,我们都会定期进行健康宣教。”王瑞说,我们的目的是让公众提高卒中救治意识,了解溶栓、取栓的治疗方法,培养乡镇卫生院医生获得溶栓资质,同时进行技术支持,让患者就近治疗,“争分夺秒,时间就是大脑。”

每半年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卒中中心就会召集乡镇医生进行培训,每周派医生下乡宣讲。“农村地广,老龄化重。每次宣讲我们都要开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地。”王瑞说。

目前全国溶栓率约为7%,吉大一院梅河医院达到了12%,技术仍在不断完善,而目前卒中救治面临的最大问题在院前:老百姓对卒中急救不理解,无法及时就医。“很多时候救治都卡在了家属同意环节。”杨辉说,我们希望通过卒中救治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家属更了解卒中相关知识,更快的到医院救治,时间越短,预后越好。

杨辉表示,“卒中中心的建立发展与不断完善,将继续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社会,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未来在吉大一院的帮助下,我们将逐步打造成为全国高级卒中中心,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相关阅读

  • 火了!年轻人开始这样“养生”,医生提醒→

  • 人民网科普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街边按摩店排队光临的群体已经悄然从中老年群体更新换代为年轻人。养生沐足、火罐刮痧、按摩推拿……从CBD装修低调奢华的高级养生会所,到街边居
  • 高平举行2023年血液透析患者慈善救助金发放仪式

  • 慈善公益报(李海忠)为了更好地发挥慈善组织扶弱济困的救助机制的作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加大对困难家庭尿毒症患者血液治疗的帮扶,减轻困难尿毒症患者的经济压力,近日,
  • 这里是护佑健康的港湾

  • “爱上秦皇岛的美”系列报道之九这里是护佑健康的港湾 视频制作:赵力楠 张婉 实习生:甘新月“走,去查房,看看前天入院的那位患者。”虽然进入医院管理层,早已不再出诊,身为医疗副
  • 深圳挂号费可以用医保支付了!附攻略!

  • 挂号费也可以用医保支付了。今日,记者了解到,即日起,深圳22家医院的门诊挂号、诊疗费可实现手机医保移动支付啦。为切实解决群众就医缴费排队时间长、挂号难等问题,深圳市医疗保
  • 万源:战高温、斗酷暑,重点项目建设不“减速”

  • 连日来的高温对户外作业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高温“烤”验,万源市广大建设者坚守在项目一线,战高温、斗酷暑,抢工期、保进度,全力冲刺工程建设节点,确保工程项目进度不减。在万源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视频冲上热搜!这些降暑妙招太硬核

  • 点击观看视频今年夏天“热浪”席卷全国,各地都在经受重重高温“烤”验,与降温、避暑有关的话题格外受到网友们的关注。8月9日,一条“高温不服‘暑’挑战”视频席卷各大网络社
  • 营丘:强化燃气安全管理 筑牢安全生产堤坝

  • 为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树立“安全生产人人都是主角”的理念。营丘镇成立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小组,专门邀请安全专家,对辖区内门店的“三大硬件”、气瓶、用气环境、减压
  • 景谷县:强化耕地管护 端牢百姓“饭碗”

  • 又到一年丰收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各乡镇的稻田满目金黄,农户们正趁着晴好天气加紧抢收。景谷县民乐镇民乐村兰昌云家的地块,因交通不便,收种困难,一年只种一季玉米。2021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