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全面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唤起人们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关心关爱,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合力共抗艾滋,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探索,不断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走深走实,持续巩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为健康中国行动作出积极努力。
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遵循“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将艾滋病防治融入教育戒治中心任务,以心理剧、音乐治疗等专业技术手段,持续提升艾滋病戒毒人员教育戒治质效。根据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真实案例及教育戒治工作实景为素材,编排演绎系列心理情景剧《门》,将她们和“艾”的故事重新表达演绎。
《成人门》
这是一场特别的成人礼,在自由书写和音乐治疗的灵感中,依雯获得了治愈旋律,跨过成人门,依雯说出了自己尘封的故事。离家出走的依雯,与男友明喆在一起后,痛苦的发现明喆早已沾染毒品。在又一次劝告明哲不要吸毒无果后,着急的依雯说“我陪你一起吸,我们一起断,有什么断不掉的?我断给你看!”从此依雯吸毒成瘾,并因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感染了艾滋病。庆幸的是,在戒毒所警察的陪伴下,依雯重新拾起希望和勇气。
《迎生门》
男友的越轨行为,让戒断毒瘾向往新生活的温馨瞬间跌入布满荆棘的深渊,不仅自己面临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近在咫尺的幸福生活也随之变成了两难的选择。戒毒所警察运用空椅子技术帮助温馨两个对立冲突面进行对话,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内在真实感受。在经过艾滋病暴露后阻断治疗,六个月后,温馨确认自己没有感染,更可喜的是,一年后,温馨与丈夫在正规阻断治疗的前提下,孕育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叩心门》
“艾滋病戒毒人员”——听到这个名称,你们会怎么定义她们?她们又会怎么定义自己?白丽是小喜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员,当这个身份在小喜的学校蔓延开来,小喜会经历什么?她们又将如何面对?听到她们一遍遍叩问自己内心,叩问每一个人,我们又当如何回应?
这不仅是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故事,
这些故事,和我们,和你们,
和社会中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因为
面对艾滋病这一复杂社会问题,
只有全社会都凝心聚力,目标一致,
才能共同抗击,终结艾滋!
我们、你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身在其中,
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
共担防艾责任,共建健康中国。
让我们“凝聚社会力量 合力共抗艾滋”!
(供稿: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大队 图片:何若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