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从伟大长征中汲取奋进力量——《新华日报》红色记忆中的“长征”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一旅征途撼天动地,一段岁月永世难忘。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战胜艰难险阻,“红军不怕远征难”,一个“难”字,道尽所有。毛主席用“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概括历史上这一伟大壮举。长征出发89年后的10月,翻开《新华日报》老版面,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1975年10月19日《新华日报》

撼天动地

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从江西出发,1935年1月,到达贵州的中部。据1949年7月30日《新华日报》四版《二万五千里长征纪要》中记载,“冬夜的乌江,水流是湍急而寒冷的,红军必须渡过这前进途中天险的水障。对面的敌人拥有四个团兵力,他们昼夜的监守着江面,船只是早已被烧光了。”面对如此险境,18名年轻的战士“每人带了一枝驳壳枪,脖子上带上一颗手榴弹,奋身跳进冰冷的浪涛,向对岸的敌人阵地游去”。占领险要渡口后,红军大队人马迅速从刚刚筑成的桥上冲过江去。

飞夺泸定桥的惊险画面,也被文章记载。当年红军右纵队强渡大渡河时,左纵队绕道赶向大渡河另一渡河点泸定桥。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烧毁,只剩下13条铁索赤裸裸地悬在河面,24名红军战士于黄昏时分,开始抢夺泸定桥。“在岸边机枪、追击炮的掩护下,英雄们攀上铁索,敌人的枪弹在河面上恐慌的飞啸,打击着河水和铁索。弹雨阻止不住英雄,英雄匐匍在铁索上迅速向对岸攀进。守敌被对岸红军猛烈而准确的炮火动摇了。英雄们冒着烈火炽灼穿过火障,登岸向守敌猛扑,正在挖盘铁索的索基的敌人,也被一起消灭了。”

“爬雪山、过草地”,这被无数次提起的长征故事,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纪要》中读来,依然令人心头一紧。“到了雪山下,寒气一阵阵向人袭击,红军战士们都穿起了所有的衣袄。山顶发着亮,红军战士开始往上爬,一个紧跟一个,越往上爬呼吸越困难,虽然很累,但谁也不敢停止休息。一位炊事员同志,挑着担子被一阵大风刮倒,接着便被冰雪埋葬了。”在四川西康青海边境,红军进入一望无际的荒凉草原。“部队断绝了食粮,饥寒和疲倦折磨着红军战士,夜晚,就寻找树林露营,找些野菜充饥,有些同志饿的没有办法,连带皮的鞋底也煮着吃了。”任何困难都削弱不了红军坚定不移的钢铁意志,经过四个月的继续行军,他们终于完全通过荒凉的草地,到达岷山脚下。

巾帼英雄

女红军书写坚韧与顽强

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江苏省监察委员会书记的邱一涵,是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个女红军之一。1951年7月1日《新华日报》九版刊登了她的自述——《长征回忆》。

据邱一涵回忆:“有一次,从湖南进入广西,我们正在渡河,敌机来了。飞得很低,进行扫射、投弹。有一个炸弹就投在我的身边爆炸了,我被震跌在地上,耳朵震聋了,并没有受伤。旁边的马被炸死了。另外也死伤了一些同志。我们把死的埋好,把伤的抬上担架,又继续前进。敌人的暴行并未使我们害怕,反而更增加了我们的仇恨和复仇的决心。”

长征途中,女红军往往还担负着医疗救护、照顾伤员的任务。“每次战斗以后,都有一些伤员下来。我们不愿丢掉一个伤员,用担架抬着和我们一道前进。动员民夫抬担架,保证担架安全的到达目的地,就成为我们女同志主要工作之一。”遇到民夫累了的时候,为了不致掉队,有的女红军就自己去抬担架。面对在黑地里摸索前进,邱一涵描述得自然又轻松,“每次走路都不知要跌多少次,尤其在下雨天的晚上,地上泥泞不堪,跌几十跤是常有的事。”

此外,为了鼓舞士气,文艺工作也是女红军的长项。李伯钊是红军中的艺术家,长征之初她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1985年4月25日《新华日报》四版介绍李伯钊生平事迹的文章中写道:“她创作的《一、四方面军会合歌》,与陆定一同志合写的《打骑兵歌》,在红军中广为流传。一九五零年她创作了著名歌剧《长征》,热情讴歌红军英雄的伟大业绩,第一次塑造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艺术形象,是我国戏剧创作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尝试。”

长征精神

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1975年10月19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七律·长征》,当红军战士越过岷山,胜利曙光初现,毛主席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1951年8月10日《新华日报》二、三版两个整版刊登了毛泽东在1935年12月27日所写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有关长征的意义,文中写道:“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历史波澜壮阔,精神世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光阴荏苒,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早已远离战火,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弘扬长征精神,勇毅前行,再创辉煌。

(江南时报记者 杨爽)


相关阅读

  • 流金岁月|血与火的淬炼(二)

  • 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2年之久的长征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伟大壮举。在20世纪30年代硝烟四起的中华大地上,除了长征,还有一些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值得我
  • 建馆60年话馆藏|艰苦岁月

  • 《艰苦岁月》潘鹤雕塑 45.6×46.6×34cm 1957年文| 李暨涵潘鹤先生创作于1957年的雕塑《艰苦岁月》是红军题材美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原型是在海南岛母瑞山艰苦斗争岁月中的
  • 深圳大学讲演剧《亲爱的红军》井冈山上演

  • 《亲爱的红军》演出现场。杜森悦摄人民网深圳10月24日电(陈育柱、曹欢庆)近日,深圳大学党委宣传部、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公益舞台讲演剧《亲爱的红军》在团中
  • 川渝两地2023年高原卫生应急联合演练拉开帷幕

  • 10月16日,2023年川渝高原卫生应急联合演练在甘孜州泸定县拉开帷幕。 本次演练主题为“健康使命 救援有我”,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
  • 木栗园秋色

  • 红军纪念碑。壁挂公路。夕照山林。农家小院。站在高高的长岭岗观景台上,一眼望去,便能看见云雾缭绕的白壁岩山峰。山峰下如同火柴盒似的村庄,就是恩施市新塘乡木栗园村。在陡峭
  • 大渡河畔,红色基因代代传

  •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大渡河的河面有300余米宽,水急浪高漩涡多,当年红军的登陆点就位于现在复建的碉堡下方。”“我爷爷韦崇德就是当年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之一,我的奇石馆内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天鹅之城”三门峡“扫榻”相迎越冬天鹅

  • 霜降时节,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第一批次30余只大天鹅如约而至,在湖光山色间飞翔休憩,戏水高歌,怡然自得。每年秋冬之交,来自蒙古国和西伯利亚的大天鹅千里迁徙
  • 【盘前三分钟】10月31日ETF早知道

  •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