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Z世代”入局!与徽州民宿撞出怎样的火花?

日期: 来源:黄山发布收集编辑:黄山发布

徽州区西溪南蔓园见山·归隐民宿内景。

一帘山色、一角院景,一袭茶韵、一缕书香,徽州的景致和斯文都浓缩在这三进院落、亭台楼阁之间。

拾庭画驿,一听名字就能感受到这家徽州民宿的古意诗情。

今年1月,同程旅行发布的《徽州民宿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徽州民宿是我国目前11个民宿群带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以徽州文化为主题的民宿集聚群。

近年来,民宿行业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今年7月,途家民宿发布《Z世代民宿从业者观察报告》,上半年途家平台新增民宿房东中Z世代(“95后”)占比达七成,同比2019年增五成。

在国内许多地方,民宿是大众的。然而,在皖南,民宿姓“徽”,尤其对“Z世代”的年轻群体来说,徽州民宿是一个挺小众的存在:当投资人,创业成本大;当消费者,入住房价高。

徽州民宿与“Z世代”群体相遇,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能否去“小众化”成为大众的“诗与远方”?

入枕徽州梦,让风吹走烦恼

黄山区三口镇燕窝里民宿群。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说到徽州民宿,不能不提徽州文化。

无学不成派、无商不成帮、无徽不成镇……徽州文化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地域性“百科全书”。

粉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徽州村落是全国七大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也为当下“民居变民宿”贴上了鲜明的“徽州标签”。

徽州民宿八成以上脱胎于古民居等徽派古建筑。每一处民宿,画梁雕栋风雅入骨,青山绿水收揽入室,并巧妙地平衡了古建筑元素与现代生活设施的位差,日常中尽是文化,生活中都是美学。

“由徽州古建筑改建的单体民宿,投资多在400万元以上,且只有几间客房,房价自然不菲。”黄山市徽州民宿协会负责人介绍,20多年前,因为有徽州文化元素的加持,徽州民宿一亮相就自带光环,最初投资者多为有钱有闲有情怀的文化圈人士,接待的也多为圈内人士和高端客人,不在乎赔与赚。

一方天井,观照古今;几声蝉鸣,繁华一梦。徽州民宿奢华而内敛,但在“Z世代”群体的印象中,徽州文化璀璨夺目但太过遥远,“徽州标签”基色灰暗,显得沉重而压抑。

近年来,主题民宿的出现,使徽州民宿日趋个性化、分众化、年轻化,打开了链接“Z世代”群体的通道。“七封情书”“交叉小径的花园”“帐篷客”“无名初”“田居艺术公社”“泊隐民国里”“旧街墨韵”等主题民宿,一看名字就让人怦然心动。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群体个性鲜明、兴趣多元,敢赚敢花、注重体验,热衷新经济、新消费、新文化,在旅游供给需求上更加偏好“弹性化”“碎片化”“非标化”。

平视和亲和,是当下徽州民宿献给“Z世代”群体的礼物。如今,徽州民宿运营的玩法更加年轻化、时尚化,衍生出的废墟咖啡、稻田会客厅、乡村音乐会之类公共空间和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对内部客人开放,从此又多了一份与年轻人握手的缘分,也减少了“Z世代”群体对徽州民宿的违和感。

住在人情里,看成长的自己

游客在呈坎古村落一民宿休憩。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

1000多年后,黟县宏村镇的“塔川书院”民宿,运用地势、溪流以及周围田园景致,由5幢徽派老房子和周边60亩稻田组成多组团园林式院落,生动再现了白居易在《池上篇》中描绘的场景。

“一个轻轻的微笑、一声淡淡的问候,总让人倍感温暖。与村民们朝夕相处,愈发感受到徽州最醇厚的味道就是浓浓的人情味。”9年前,一对来自外地的年轻夫妇与塔川相遇,便留了下来。他们从塔川书院民宿起步,后来转型为乡村休闲度假产业运营商,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了70多家民宿集群,探索“景村共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与村民们一道住在人情里的,不仅仅是民宿投资者、从业者,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他们带来了活跃的发展思维、良好的文明素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村、改变着乡人,其中最直接的“人情”体现在传播当地风光风情、购买农副产品。以塔川村为例,当地村民每年仅农产品销售,户均增收8000多元。

旅行,是人生游历和阅历的见证,也是自身情绪释放和宣泄的一个过程。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冷冰冰的徽州文化变成了活生生的处世哲理和生活美学。

山间的缕缕炊烟,远方芬达味儿的日落,挂在树梢上那轮清爽的明月,甚至旅途中邂逅的一段美丽,皆是治愈尘世间所有烦恼和伤痛的良药。于是,徽州民宿不再是单一的旅行驿站,而是安放心灵的港湾,相互影响、默默滋养着匆匆过客。

“Z世代”群体是敏感的,也是倔强的,不喜欢被拘束,渴望被认同。

不知不觉中,因为清新的乡野风、浓郁的人情味,徽州民宿变得温暖而生动,越来越多的“Z世代”群体开始选择了徽州民宿。他们或成为主理人、民宿管家、咖啡师,收获灵活社交与表达个性的空间;或给自己放几天假,喝喝咖啡发发呆,只为了“躺平”式的减压;或成为“数字游民”,开启“一边搞钱、一边生活”的双向奔赴。

同程旅行发布的《徽州民宿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Z世代”正成为徽州民宿新兴消费主体,其中“90后”群体占比42.4%,“00后”占比23.7%。

寄情山水间,让时光慢下来

黟县“交叉小径的花园”民宿。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南宋诗人赵师秀笔下的徽州,山环水绕、有声有色,甘美而温暖。

民宿之于徽州,就像一扇窗口,打开了经营乡村的新天地、文旅融合的新世界。

市场有需求、乡村有意愿,推动了徽州民宿蓬勃成长。据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11月,黄山市徽州民宿达3100余家,占安徽省民宿总数一半以上,累计撬动100多亿元社会资本“上山下乡”。

据不完全统计,徽州民宿客栈年接待过夜游客超过20万人,年经营收入15亿元以上,成为乡村旅游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另外,徽州民宿在获得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通过招聘务工、租赁土地、农产品销售、农家餐饮等方式,促进了村民就业创收,年均带动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近20亿元,探索出了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同程旅行发布的《徽州民宿市场发展白皮书》披露,根据全国民宿入住好评率、平台搜索率和平台用户综合评分表等大数据分析,黄山市的民宿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均位居全国前十城市。

一蓑烟雨梦徽州,暖意相伴朝暮里。变“宿”为“家”,是徽州民宿持续走红的重要因素。

“打破顾客和老板的关系,每一位来到民宿的客人都是家人。”杜彦春是泊心云舍·明经园民宿的管家,每天迎来送往,用细心、耐心、贴心、暖心、交心的服务理念,赢得了一批批游客从“到此一游”转为“到此一留”。

杜彦春说,从住宿、美宿到心宿,在这里,所有的时光都与心灵的回归有关。

生活不止眼前的工作,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近年来,徽州民宿纷纷构建“民宿+电竞”“民宿+露营”“民宿+私人泡汤”“民宿+cosplay趴”“民宿+剧本杀”“民宿+研学”等新场景,增强年轻客群的黏性和回头率。

没料到的是,“Z世代”群体牵手徽州民宿后,融入社交媒体的新玩法,让当地山水风光、美食小吃、乡情民俗的曝光量成倍增加,也给宁静的乡村带来了潮玩、二次元、电子竞技、健身塑形、咖啡茶艺等时尚体验,让偏远乡村变身“山水之间的家”。

2023年11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黄山民宿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组建民宿协会,推动行业自律;举办民宿管家“早餐”技能大赛、民宿创意设计大赛、民宿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提升服务品质;政府出台民宿发展系列政策规定,促进规范管理;成立民宿产业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就这样,徽州民宿由点到面、从有到优,一步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其势已成、其兴可待。在黄山,“Z世代”入局民宿创业就业,或许前路仍多艰,但不再是梦。

祁门磻村民宿群。



来源:拾陆观


相关阅读

  • 面向“Z世代”的主流价值引领研究

  • 作者:陈家洋(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袁玥(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第21期当下的媒介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其根本的动力来自数字技术的快
  •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关爱特殊群体 筑牢安全底线

  • (通讯员:裴又霖)为进一步改善特殊群体消防安全状况,强化特殊群体消防安全防范措施,近日,淅河镇召开特殊群体“三保三防”消防关爱行动推进会。会议分析了淅河镇2023年火灾形势,并对
  • 积极有效推进议案办理 精准助力重点群体就业

  • 为做好“加快复工复产,实现稳就业稳增长,推进海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议案督办工作,11月23日,区人大常委会围绕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开展议案督办第三次视察并召开座谈会,有效推进议
  • 完善无障碍司法保障 传递无差别司法温情

  •  人民法院要主动创新、能动作为,在日常办案中持续关注特殊群体,努力保障其合法权益,传递司法温情。  于2023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残疾人、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Z世代”入局!与徽州民宿撞出怎样的火花?

  • 徽州区西溪南蔓园见山·归隐民宿内景。一帘山色、一角院景,一袭茶韵、一缕书香,徽州的景致和斯文都浓缩在这三进院落、亭台楼阁之间。拾庭画驿,一听名字就能感受到这家徽州民宿
  • 云南师宗至丘北高速公路取得新进展

  • 1月23日,云南师丘高速公路大山黑隧道顺利进洞,隧道施工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为“百日攻坚”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山黑隧道位于师宗县龙庆乡大山黑村与山黑凹子小组之间,为双
  • 更多台农投身两岸融合发展

  •  近日,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在福建厦门和漳州举行,来自两岸的1500余家参展企业和2300多家采购商共谋农业交流合作,促进产业融合。  来自台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