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走过三十七载,深受群众喜爱!武汉江夏何以“百花”香?

日期: 来源:极目新闻收集编辑: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徐竞翔 周蕊

中国电影三大奖之一的“大众电影百花奖”广为人知,而在武汉江夏,也有一个“百花奖”,它的全称是江夏区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

江夏的“百花奖”是群众自己的舞台,所有参赛节目和演员几乎全部来自群众,大家自编自演,将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搬上舞台,深受江夏老百姓的喜爱。

1986年,首届“百花奖”举办,起初是每年举办一次,从1997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走过37个年头,成功举办了二十四届。

江夏何以“百花”香,极目新闻记者多方走访,一探究竟。

火爆密码一:百姓舞台接地气

“百花奖”大赛是江夏区惠及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项传统业余文艺赛事,在武汉市群众文化品牌中独树一帜。记者走访时,当问及“百花奖”经久不衰的原因时,听到最多的答案是:“接地气”。

江夏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太明介绍,“百花奖”由政府搭台,全民参与,以开放的舞台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作热情,以包容的姿态拥抱着一个个文艺爱好者,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所有的参赛节目和演员几乎全部来自群众,演绎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和故事,因此受到百姓热烈欢迎。一方小小的舞台,既像种子也像希望,让每一个人在这里都能绽放出独有的风采。

“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都参加过‘百花奖’。”11月21日,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江夏市民宗婷婷满是自豪之情。群众热情拥抱“百花奖”,宗婷婷的家庭可谓是典型代表之一。

宗婷婷介绍,她的母亲刘金莲曾是学校老师,在校时就带领学生参加百花奖,多次斩获奖项。“退休后,她也没有闲着,和好姐妹们一起组建了个艺术团,也多次参加‘百花奖’,乐在其中。”

受母亲影响,宗婷婷也帮单位排过节目,参加过百花奖。妹妹宗小青也曾参加百花奖。这次,宗小青带领齐心小学的孩子们奉上原创节目《满江红》,也进入百花奖戏剧类决赛。

宗婷婷的女儿雷小丫,今年12岁,来自江夏区第五中学,是首次登台参加百花奖。别看她年纪小,表演起来可稳得很,这次她带来的快板书《单刀会》也赢得现场众多观众的喝彩。

“‘百花奖’是老百姓的舞台,我们身边很多朋友都参加了这个赛事,它给了我们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所以我们家三代人都愿意参加,很多朋友也到现场捧场,为我们加油鼓劲。”宗婷婷说道。

今年的百花奖上,武汉市江夏区行政审批局原创小品《沉浸式暗访》,讲述基层政务服务工作的同时,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窗口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本色风采,作品富有感染力。

“好的作品才会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真的要为我局几位年轻的小伙伴打CaLL!”这是武汉市江夏区行政审批局党群工作部负责人田伟发的朋友圈。田伟告诉记者,三位同事没有任何表演经历、也没有任何舞台经验,从刚开始无法开口,到现场的完美呈现,他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也克服了太多的困难。“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诚的表演,向广大市民展示了基层政务工作者最真实的工作状态!”

“好成绩台前不易,台后也难!”田伟表示,非常感谢“百花奖”这个平台,让大家有了展示风采的机会。大家都付出了艰苦努力,单位领导也鼎力支持,才有了这个好作品!

像这样的故事,在“百花奖”的舞台上还有许多。舞台之上,他们是闪耀的“草根明星”,舞台之下,他们是平凡的你和我。

谈身边的变化,讲家乡的故事,这也是众多参赛者的共识,因此,“百花奖”成为群众艺术的沃土,也是大家喜爱而盼望的盛事。

火爆密码二:原创节目有新意

“百花”盛开37年,历久弥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原创,鼓励群众带着自编自演的创作节目参赛,历届创作节目的比例在70%左右。

江夏区文化馆负责人介绍,一般情况下,每届“百花奖”的参赛节目约200个,仅演员人数就达2000余名,大赛常在4、5月份启动,经过初赛、复赛,最后进行决赛,获奖节目再进行公演。

鼓励民间进行业余文艺创作,不仅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更以大众参与的文艺形式宣扬主流文化价值,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江夏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江夏人的精神风貌。

在决赛前一天深夜,情景剧《诗行江夏》的主创成员还在加班排练,做着最后的打磨。因为演员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晚上排练成了常态。更令人感动的是,导演秦珊珊挺着快生产的大肚子,还在熬夜指导。

从接到剧本开始,她就开始寻找史料,反复揣摩剧情里主人公李白、李邕的情绪,一遍又一遍地抠神态,抠动作。“演员们不管多累,也是一遍遍地过,一遍遍地磨合,给了我动力,让我能够坚持。”秦珊珊说道。

《诗行江夏》编剧夏楠是江夏文联副秘书长、江夏作协副主席,为了这个节目,她也是倾尽全力,本子前后改了好几稿,“特别是一些细节,比如李邕的官服,几品大员应该穿什么颜色的官服,我们都做了仔细考究。”

“对于我们这个团队来说,这次演出,也是对江夏文脉的一次沉浸式体验,通过自己的演绎,把李白与江夏的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江夏,爱上江夏。”夏楠表示,诗在,江夏的古韵就在,文化自信就在。正好借着“百花奖”的契机,把这个节目呈现出来,也算是对江夏“文化名区”的打造,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我们的导演,硬是撑到决赛之后,才去住院生产,可以说是太拼了。”夏楠说道。

今年,由江夏区法泗街道办事处推送的节目——舞台剧《桂子山传说》在近40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优异成绩。背后的创作故事,更是令人感动。

法泗文化站副站长蔡静文介绍,这部全部由法泗小学学生主演的舞台剧,从零基础打造为获奖节目,背后凝结着街道、学校、家庭的多方付出和努力,为传播法泗非遗文化贡献了力量。

“桂子山传说”是老一辈法泗人都熟知的故事,随着时代发展,桂子山传说逐渐被淡忘,甚至面临失传。在2021年,当地通过实地走访,收集“桂子山传说”相关历史资料,探访传承人,成功将“法泗桂子山传奇”申报为江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借此次“百花奖”大赛契机,法泗街道积极推广传承非遗文化,将“法泗桂子山传奇”改编成舞台剧,精彩演绎了桂子山由来的历史传说。

参赛的第一道难题便是演员的选择。编剧采用儿童来出演这部剧。小演员全部从法泗小学进行选择,最终选中了28位学生。孩子们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积极努力地学习表演技巧,导演也是细致耐心地指导,有的动作重复了快上百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由刚开始的拘谨放不开,到熟悉台词后融入感情自如表演。好的原创故事,加上精心的编排,复赛中,孩子们表现优秀,一举夺得好成绩。

《桂子山传说》演出时,很多住在纸坊的法泗人都去观看,他们很自豪地跟亲朋好友介绍这个节目,说起桂子山的故事。“这一刻,所有人员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蔡静文说。

记者了解到,本届“百花奖”大赛,共有近400个作品参赛,众多作品编排新颖独特,紧贴时代脉搏,抒发百姓心声。这些鲜活的原创好作品,生动展现了“五个江夏”的创新活力和昂扬风采。

火爆密码三:广泛参与有活力

30多年的播种,“百花奖”为江夏人营造出热爱文艺、热情参与的良好生态。

一届又一届大赛催生出一批又一批文艺人才,不少人从这里出发,走上艺术之路,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梦想。这些参演人员中,也诞生了不少江夏的本土“草根明星”。

他们或曾经闪耀在舞台,或如今在台下注视,无论这些人位置如何,他们从不曾离开“百花奖”。很难说,是百花奖成就了这些人,还是这些人成就了今天的百花奖。

说起“百花奖”,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刘木祥,江夏市民群众把他赞誉成“江夏赵本山”。对于美誉,刘木祥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民间曲艺创作者”。

刘木祥的特长是编剧,擅长小品、曲艺创作。从事群众文化工作50余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一千余件,这其中包含了他对人生、生命以及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在他创作的所有剧目中,专为百花奖写的就有200余个,《螃蟹奇缘》《老公是块臭豆腐》《猪八戒进城》《肥姐火锅店》《屠夫怕猪》等脍炙人口的节目,直到今天还为圈内人津津乐道。

熟悉刘木祥的人知道,他的作品大多数讲的都是田边地头、湾村集镇、街头巷尾里的轶事,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关着门是不可能写出好东西来的,没有扎实的生活经历,底子基础打不稳,是没办法搞创作的。”他说。

“百花奖的前身是武昌县农村业余文艺创作节目调演,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百花奖’无疑是江夏群众的一道文化盛宴。一人演出,全家关注,一票难求,演员们乐此不疲。”谈起当年的盛况,刘木祥心潮澎湃。

如今,“百花奖”越来越红火,关注度越来越高,刘木祥认为,关键是“百花奖”兼容并蓄,鼓励百花齐放,“开放性求新求变,不断吸纳新东西,节目也越来越精彩。”

10月18日,第二届武汉市“百姓明星”大赛线下海选暨第二十四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驻区高校初赛,在江夏区汉口学院音乐楼如期举行。

这是一场大学生的文艺比拼,更是一场属于青春的律动!来自江夏区近二十所高校的学生,通过歌曲、舞蹈、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奏响了一曲又一曲青春之舞、青年之歌,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更诠释当代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使命担当。各具特色的节目精彩纷呈,令人应接不暇。武汉体育学院舞蹈学教研室主任张焕婷介绍:“第一次来参加江夏区‘百花奖’比赛,我们学校带来了四个舞蹈:《唐印》《坤道浮尘》《花腰傣》《茶飘香》,都是精编精排的群舞。既是我们教学成果的展示,也希望通过这个舞台全方位展示、锻炼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素质。”

今年的“百花奖”,按照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四大类别设置了5场决赛,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高校队伍的不断融入和参赛节目的增多,让“百花奖”更具活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参赛的演员更加年轻化,表演的水平也更加专业化,更具看点。其中,驻区高校初次报名节目就高达近200个,众多高校专业院系表演者的加入,更是拉高了“百花奖”整体的节目水准。

三十七载,江夏“百花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株深植于群众土壤的文艺之花,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图片由通讯员朱才磊拍摄)

【链接】

回望“百花”来时路

37年的时光,江夏“百花奖”的舞台演绎了数以千计的作品,数万演职人员在舞台上一展芳华。

1986年,第一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开办,自此开始,连续10年每年一届。当届,由刘木祥创作的小品《生命在于运动》参加武汉市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

1995年,小品《洋跳蚤》参加全国四城市(西安、长沙、武汉、沈阳)小品大赛,荣获二等奖。

1997年,举办江夏区第十一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从这一年开始,每两年一届,与江夏区青年歌舞大赛隔年进行。

2001年,举办江夏区第十三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设置群文明星奖,表彰在比赛中有突出贡献的创编人员,首届获奖者为刘木祥、邱攻文、高琴。

2003年,在江夏区第十四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中,驻区高校首次登上“百花奖”的舞台,大赛陆续开设驻区高校、驻区部队、社团等专场,专场数达到12种(类)。

2015年,江夏区委、区政府组织百花盛开三十年——江夏区第二十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系列活动。“百花奖”舞台全新亮相,“声光电”完美交融,让百姓登台找到了明星的感觉。

2019年,江夏区第二十二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开办,当时,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办,因此当届主题为“江夏同心颂华诞,百花争艳迎军运”。

2023年,江夏区第二十四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在江夏区谭鑫培戏楼前圆满落下帷幕。现场观众累计4万余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据江夏融媒)


相关阅读

  • 低碳生活新时尚 志愿服务齐参与

  •   记者 高红梅 通讯员 郑琳瑶   近日,爵溪街道垃圾分类办联合县垃圾分类办在腾蛟公园以文艺快闪形式开展“低碳生活新时尚,志愿服务齐参与”——垃圾分类文艺演出进小区主
  • 重回简单!打开电视“拢共”就一步

  • 你是否有过怎么开电视的困惑?你是否进入该用哪个遥控器操作的迷局?打开电视后你是否进入过漫长的等待?等待过后你是否疑惑该摁哪个键?……这是不是打不开电视机的你?好消息!好消息
  • 开机即进入全屏直播!网友:改得好!

  • 记者27日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获悉,广电总局日前发布了《有线电视业务技术要求》等三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的通知,要求有线电视终端应提供“开机进入全屏直播”和“开机
  • 努力做好“北疆文艺评论”

  • 努力做好“北疆文艺评论”赵海忠 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北疆文艺评论”是为打响
  • 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

  • (通讯员:覃广波)芷江文化馆于11月27日上午,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店坪镇中学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活动,主题为“公共文化进村入户 清廉戏曲进校园”。本次活动的
  • 首届农行杯大学生迎新节目大赛全赛程精彩回顾

  • 2023广州大学生迎新节目评选大赛全赛程精彩回顾“为渴望舞台的人搭台,为追梦的人圆梦。”据此初衷,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和广州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农行杯——“青春飞扬 当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聚焦基层“关键小事” 办好群众“心头大事”

  • (记者 陈颖 通讯员 张钰莹)“家门口安装了健身器材,我们锻炼身体方便多了。”近日,建阳区崇泰街道嘉禾社区赤岸小区居民张彩华对小区内新增的健身器材竖起了大拇指。此前,嘉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