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千万顶流网红秀才塌房,让我看到“无知时代”最大的危机

日期: 来源:洞见收集编辑:洞见

成长源于开放包容,而不是自以为是。

作者:洞见ciyu

最近,互联网上有两件很吊诡的事。

你听说过一个叫“秀才”的千万级网红吗?

他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中老年粉丝收割机。

在视频中,他时而置身有车有楼的乡村宅院,像事业有成的创业才俊。

有时他穿成套的西装西裤,玩转“厅局风”;

偶尔拿罐装啤酒,深夜独倚栏杆,像个受伤失意之人。

这些视频迅速俘获了一大批中老年粉丝,让他成为千万级网红。

一位62岁的女士一个半月内,就给他打赏了价值50多万元的礼物。

一位70多岁的吉林老太太独自来到蒙城,只为见秀才一面。

可是神奇的是,直至他账号被封这件事上了新闻,自诩5G冲浪的年轻网友,常年奋战在吃瓜第一线的他们,才第一次听说过这个顶流。

还有一件事。

一位男网友无意中刷到一个男女吵架的视频,他艾特了老婆来看,老婆看完评论也艾特了他。

两个人互相看了对方的手机,竟然发现彼此的评论区是完全不同的画风。

网友是男性,他看到的评论区都是从男性角度出发去思考的,会让男性很有认同感。

他老婆的评论区,却是帮女性说话的。

网友展示的这些评论,并非他刻意挑选,而是留言区最靠上的评论。

可以明显看到评论的排序,并非按赞的高低依次排列,有些是特地挑选出来给他看的。

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网友@阿瑜不愚 说她看到的评论区是好多孩子抱怨家庭,她妈妈看到的评论区是很多家长倾诉不易。

看完这些,我不由得脊背发凉。

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提过一个概念:信息茧房。

简单来说,就是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身处这样的茧房中,被我们所隔绝的或许不只是某个人,还有真实世界的某个侧面。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曾言:

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人类无知的状态,反而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无知时代”。

我们以为鼠标一点,就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轻松获得各种知识。

以为网络如百花筒,各种观点碰撞,我们可以走出偏见和鄙陋。

可实际上,我们现实的世界,却越来越遥远。

我们被取悦了,也被驯化了。

我们所看见的世界,不过是算法想让我们看见的世界。

2

王小波写过一篇《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个古怪风俗:

凡是给国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会得到国王的提升;

凡是给国王带来坏消息的信使,就会被国王送去喂老虎。

所以元帅出征在外,凡是麾下将士有大功,就派他们给国王去送好消息,使他们得到提升;

凡是麾下将士有大过,就派他们给国王去送坏消息,顺便给国王的老虎送去食物。

后来,有大过的人都死光了,为了保住麾下的将士,元帅只好编造各种好消息,

于是国王就只能听到好消息了。

网络中的我们像极了王小波笔下的这位国王:所听皆为想听,所见皆为想见。

袁世凯称帝失败以后,据说他如梦初醒,称自己是被骗了。

在整个骗局当中,骗他最厉害的是一份报纸:《顺天时报》。

《顺天时报》原本是面向所有人发行的。

但有人动手脚,做了一份给袁世凯量身定做的报纸。

袁世凯每天就收到这么一份报纸,上面全部是假新闻。

袁世凯便相信,自己称帝是顺应民意。

100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顺天时报”。

我们每天都在看着迎合自己的观点,视野越来越狭窄,偏见越来越严重。

这就是“信息茧房”的危害,构建了一个无形的井,让我们坐以观天而不自知。

3

美国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提出一个“奶头乐”的理论。

给80%的被边缘者一个“奶头”,他们就能心安理得、安于现状,而不至于引发社会动荡。

这种让人心甘情愿沉迷其中的“奶头”,有两种形式。

一是发泄型娱乐,比如色情产业、游戏;

二是大众娱乐,比如肥皂剧,八卦等等各种节目。

他说人一旦沉迷于这种“奶头乐”中,失去进取心,就会永远被桎梏在底层。

就像是互联网宠物,被算法投喂,被机器饲养。

人性喜色。

当看到迷人的帅哥,性感的美女,谁都忍不住多停留一会。

算法捕捉到了你的喜好,于是你刷到一波又一波的帅哥美女。

你沉迷其中,应接不暇,无法拒绝。

人性喜乐。

你搜各种段子,搜各种梗,为一个个笑料捧腹大笑。

后来,你的视频中都是各种段子、各种低俗笑话。

你沉迷其中,欲罢不能,无法自拔。

渐渐地,你习惯了这种感官上低级快乐,无心学习,也懒于学习。

社会学上有一个“滤气泡效应”。

算法可以随时了解用户偏好,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但同时也会筑起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用户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自得其乐。

你喜欢什么,你爱好什么,手机就给你推送什么。

我们都在自己喜欢的泡泡里乐此不疲地漫游着。

最后的结果就如下面这一张图:

思辨力成了稀缺品,注意力涣散成了病症。

这是信息茧房的另外一个危害,在垃圾快乐中废掉自己。

4

很喜欢张小龙的一段话:

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在这个互联网世界,我们要学会选择,而不是被选择。

这里有3个建议,帮助你撕裂信息茧房。

1. 听你不喜欢的观点。

社会学家把人的认知分成了三个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

我们被桎梏在信息茧房中,就是因为安于舒适区。

听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就打心底排斥:这人净胡说八道。

看与自己一致的观点,又不禁得意洋洋:我就说我才是对的。

一个人的思维如果永远亮着红灯,就停止了进化。

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针见血地指出:

阅读一种和你政见不同的报纸,如果这些人和这种报纸在你看来是疯狂的、乖张的,甚至是可恶的,那么你不应该忘记在人家看来你也是这样。

成长源于开放包容,而不是自以为是。

2. 见其他圈子的人。

农夫来到城市不懂交通规则,城里人到乡下分不清麦子和稻子。

大学教授不知外卖员怎么工作,外卖员不知大学教授研究什么。

每个人都有他的信息茧房,都有他的认知局限性。

关上对外沟通的门,就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绕圈打转。

罗振宇创业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湖畔创研中心学习。

在那里,他除了积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和各路高人聊天,这些高人来自各种行业、各种领域。

他说:创业时间久了,会感觉自己被困在了自己的认知格局里。而与他们的交谈,恰恰能帮自己打开思维,突破认知盲区。

一人之力有穷时,眼界容易囚于一亩三分地。

与不同的人交往,我们的认知版图就会一点点地被拓展。

3. 读不同类型的书。

余秋雨上大学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书。

一位老图书管理员告诉他:“我只要看一个学生的借书卡,就可以预测这个学生的前途。”

管理员说一个未来有大前途的人读书卡有两个特点:

第一,喜欢研读很多学科专业好书。第二,还喜欢跨学科研读经典好书。

有所成就的人通常是跨领域阅读者,能够跨界融通。

如果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么永远只能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的事。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书读多了,不一样的观念、不一样的风景就会在你眼前缓缓铺开。

蚕结茧成蛹后,只有两种命运可以选择:

一种是自己主动撕裂茧房,破茧成蛾;另一种是舒服地待着,最终死于茧房内。

我们现在也处于这样的茧房中,自己是迎来重生,还是走向毁灭呢?

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相关阅读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影里的老师们

  • 九月金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感恩的季节。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也都离不开老师的付出。回顾受教育的历程,在我们记忆深
  • 成年人的“上瘾性”行为,背后都是孤独

  • 你有没有很害怕一个人待着?就拿我自己来说,经常在独处时,陷入一种忙乱又空虚的撕扯中。为了摆脱孤独,总想做点什么,却又做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事。看书看不进去,就通宵打游戏;出门无处
  • 老师,我的诗画里有您!政苑小学师生欢庆教师节

  • 岁月如歌,童年如诗,诗如画,我诗画里有您——亲爱的老师。政苑小学的同学们开展了“礼赞教师节,情满秋意绵”系活动。孩子们用歌声和诗画表达自己的心意。他们将自己的心意绘在了
  • 且末图书馆 读书好去处

  • 一花一世界,一书一流年。为进一步丰富读书爱好者的精神世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9月8日,且末县教科局联合县文旅局在县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图书馆,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书,是人类
  • 致敬追光者 庆祝教师节

  • 直播日照9月10日讯 春风化雨又一载,换来桃李香满园。今天是9月10号,第39个教师节。连日来,我市各区县、乡镇街道、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庆祝节日的到来。9月9日,在山海天2023年
  • 这首歌送给您,谢谢您,老师!

  • 教诲似雨润师恩如海深今天我们迎来了第39个教师节每个人生命里总有那么一位甚至几位伴你一程却影响一生的老师在青春回忆里你忘不了课堂上他们时而作严肃态常对着大家说“
  • 五莲新增两条专属通道!

  • 新学期伊始,学校周边人流、车流量猛增,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近日,接送学生的家长会发现,实验小学、五莲一中学校入口附近的人行道变宽敞,原来狭窄局促的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著名诗人】苏俊:癸卯孟秋合肥行吟

  • 送苏一一赴合肥中科大攻读应用物理学硕士骑龙乍别五羊城。千里淮淝半日程。观物自应穷物理,做人须得近人情。身游楚合吴分地,耳带爷叮奶嘱声。莫笑衫青兼鬓白,吾家本色是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