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霞: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兼任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早期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儿童和少年精神医学专业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直从事儿童保健及发育行为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儿童早期发展与养育照护,高危儿生长发育监测与早期干预康复,孤独症、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脑瘫、多动症、学习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诊疗与康复。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儿童保健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儿童心理行为门诊;周二全天:儿童早期干预康复中心;周三下午:儿童心理行为门诊;周四全天:儿童早期发展中心。
有一群孩子,他们“很酷”,平时基本“不需要”和小朋友玩;他们经常不理人,一出门就像放飞了自我;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听力正常却不闻不问,像星星一样孤独地闪耀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4月2日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 守护“星星的孩子”,本期名家访谈,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兼任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池霞主任医师。
婴幼儿时期起病,男孩高于女孩
池霞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也称为自闭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我国多城市的联合调查显示我国6—12岁儿童ASD患病率为0.7%,男女比例为4.1:1。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症状和预后,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小丸子(化名)是来自外地的小朋友,2019第一次来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妈妈说他平时总爱自言自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他交流很困难,老师反映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也融入不进去,之前在老家已经确诊了孤独症谱系障碍;丸子妈妈非常焦虑,感觉天都要塌了。
后经人介绍,找到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池霞教授。池教授介绍,小丸子在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后,便与妈妈一起,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其中包括:智力训练、社交沟通训练(初阶、进阶)、社交高级课、语言语用训练等课程,同时丸子妈妈也参加了TPEI家长培训、社交课家长培训等。
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专业的课程中,小丸子妈妈逐渐掌握了与孩子社交互动的有效策略,并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环节(如:吃饭、洗脸、洗澡等)和游戏活动中,有效地提升了干预的效果。“小丸子由原来不跟别人接触、沟通到能跟幼儿园里的同伴一起玩耍互动,由不关注大人到能主动模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由不理解语言到情境中主动表达等等,连幼儿园老师都开始夸奖他阳光自信爱思考,上课一点问题都没有。”丸子妈妈感慨,难想象眼前的孩子和幼儿园小班那会儿是同一个人。
豆豆(化名)是一岁半时来到市妇幼儿童保健科体检,医生发现豆豆看人的次数很少,时间也短,叫他名字也不理……经过各项评估,被诊断为疑似孤独症。妈妈天天焦虑得不行,体重暴瘦。
豆豆妈妈经过我们的心理梳导,了解到早期干期的重要性,及时地调整了心态,积极参与儿童保健科的医生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专业治疗师团队为豆豆和其家长安排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TPEI模式早期干预课程。经过三年的努力,孩子一点一点地进步:从原来的不关注人、独自玩、不模仿、不理解语言到现在上幼儿园小班能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认真专注地观察老师、规则感强、灵活地运用语言及合适的方式与同伴交往。亲朋好友和邻居们都说豆豆像变了一个人。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多层次干预康复,帮助孩子更快回归校园生活
“自闭症”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会很陌生,但是对于一个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来说却是心中永不能磨灭的痛。池霞介绍,“治疗师支持下的父母介入早期干预”模式简称TPEI,主要是指0—6岁ASD儿童早期干预模式,在治疗师的支持下,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帮助父母有效掌握ASD儿童早期干预技巧,学习亲子互动策略,提高父母技能,协助家长将技巧融入生活,创造出一种长期的、持续性的、有益于特殊儿童发展的家庭环境,改善预后。
此外,池霞告诉记者,自2006年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开始致力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形成了由医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护士共同参与的医疗—康复—教育多学科协作的诊疗团队,形成“筛查—评估—诊断—干预—康复”相结合的儿童早期干预康复模式,并针对针对不同年龄段孤独症患儿的社交能力开展相应康复训练和家长指导,形成多层次的干预康复模式,帮助提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适应能力,从而适应主流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出现这“五不”要警惕
池霞介绍,孤独症的诊断需要医生根据对儿童症状、病史、生长发育史、行为观察、评估和精神检查确定诊断,目前尚无客观的生理学和生物学指标。如果儿童出现以下5种早期行为标记,简称“五不”行为,就应该注意有无ASD的可能。
1、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ASD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ASD表现之一;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比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
4、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ASD诊断的必要条件,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考虑ASD可能。
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池霞提醒,随着社会的进步,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家长可以阅读一些孤独症相关的书籍或查阅有关视频。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她鼓励家长通过这些专业的途径,了解孤独症及各种干预方法。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目前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没有特效的药物和器械治疗。
通讯员 史月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