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余秋雨再访宁波天一阁 其好友捐赠16米书法长卷

日期: 来源:宁波晚报收集编辑:宁波晚报

 

33年前,余秋雨撰写发表《风雨天一阁》一文,引起广泛关注,并让天一阁藏书楼愈加广为人知;其间,他为创作离开案头,行走在祖国大地,继而走遍全球各地古文明重要遗址和欧洲上百个城市;11月8日,余秋雨第三次到访天一阁,故地情深……

这背后有哪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厚重且悠远?我们试图从他的口中,找到答案。

余秋雨和书法长卷《风雨天一阁》。

“秋雨迎秋雨”

昨天中午,记者一行来到天一阁博物院“蹲守”余秋雨;下午2点28分,平和儒雅的余秋雨先生风尘仆仆赶来,缓缓迈入天一阁状元厅,亲切地跟在场嘉宾、市民问好。

连日晴好的天气,昨天戏剧性上演了一幕“秋雨迎秋雨”的场景,氛围感与33年前的那个下雨天,余秋雨拜访天一阁时略有几分相似。

那次,是身为余姚人的余秋雨,首次瞻仰这一地处家乡的藏书圣地。正因为那次不同寻常的造访,才有了散文名篇《风雨天一阁》。

说起《风雨天一阁》,其辞藻之华美、情感之真切、立意之深邃,影响了一代读书人,甚至在30多年后的今天仍不断“吸粉”,让人常读常新,“我是余老师的忠实书粉,《风雨天一阁》这篇文章已经伴随我从青丝到华发了,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一名粉丝说。现场,余秋雨为粉丝签赠了《文化苦旅》书籍。

“此前,我在用我的脚步画一幅‘文化地图’,人们从我的书里知道了都江堰、莫高窟,知道了很多与黄河流域有关的遗迹,但我是宁波人,我又发现了长江流域也有很多精彩的地方,横比较、竖比较,天一阁进入了我的‘文化地图’。可以这么说,天一阁在我的‘文化地图’中的分量非常重。”余秋雨坦言。

勾起33年前“回忆杀”

时隔33年,余秋雨还记得《风雨天一阁》的创作历程吗?

1990年8月一个风雨如晦的台风天,余秋雨踏进了那个古朴清幽的庭院,站立在白底黑字的匾额之下抬头仰望,随后踩着咯吱作响的木地板,登上了倾慕已久的天一阁。

“那天风大雨大,我挽着裤腿、赤着脚,就在这里走来走去,看、了解、听老人讲故事,搞清楚来龙去脉……”余秋雨回忆起第一次登楼时的细节。

他坦言,这篇文章的影响比较大,“当初,我没有跟人辩论中国文化是什么样的,而是通过讲一个家庭藏书的故事,用众多细节去体现,令人不得不信,因为藏书楼在、书也在。”

“这个故事写在30多年前,我很高兴的是,我们现在对中国文化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完善,天一阁越来越美、越来越有价值,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证明一点,大家在认识中国文化尊严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尊严,因为我们是从中国文化里中走出来的。”余秋雨表示。

苏社钦书写的16米小楷长卷。

“天一阁故事”续新篇

那么,传承传统文化,文化人应该怎么做?

余秋雨认为,要将传统文化用现代语汇“导入”到现代人的思维系统里。“说到这点,我很感谢苏社钦先生,他是一位优秀书法家,把我的文章《风雨天一阁》用美丽的小楷一字一字写成一幅16米长卷,把它变成了艺术作品;同时,我也很感谢天一阁让我写出了这篇文章,所以,在征得苏先生同意后,将这个作品捐赠给天一阁。”余秋雨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往还”,在这个往还当中表现出现代人对传统文化有魅力的友情交流,“我们一起传承天一阁风范,传承中国文化风范。”

随后,苏社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余秋雨先生相识的经历以及阅读《风雨天一阁》时的感悟,并谈到创作小楷长卷的心路历程。他表示:“立冬之日,有幸与余秋雨先生一起到访天一阁,感受天一阁450余年的书香文化,可谓‘好上加好’,并借《风雨天一阁》书法长卷来表达对天一阁文化的敬仰。”

其后,在余秋雨和现场观众的见证下,苏社钦亲手将长卷交予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庄院长向苏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可谓“前有传世名文,后有风雅墨韵”,《风雨天一阁》的故事在30多年后又续新篇章。

文字背后的“中国力量”

天一阁为何屡屡吸引文化人的目光?那些文字背后的力量又是什么?

事实上,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的出现,是明代文化、文学繁荣的结果。“阁主”范钦是官员,也是学者,著作《天一阁集》收录了他创作的诗歌、乐府、碑记、铭文等近1500篇,在世时与众多文友在天一阁内吟诗作画,互抄珍藏,成为一时佳话。

“天一阁珍藏古籍30万卷,其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如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堪称世上绝无仅有,完整地记录了有明一代的历史。”天一阁博物院副书记郑薇薇介绍道。

同时,天一阁可歌可书的故事激发了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自明以来,天一阁与文学家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据不完全统计,仅吟颂天一阁的旧诗就有近300首,古今文人如黄宗羲、全祖望、余秋雨、冯骥才等,他们造访天一阁的名篇成为弘扬藏书精神的最佳载体;余秋雨先生的《风雨天一阁》,已成为中国当代散文经典。这也是天一阁与文学互相激发,共同成就的典型例子。

“天一阁是家庭个体用家族传承来保护文化的一种实证,是中国精神力量的存在,应当成为我们朝拜的对象。”谈到天一阁在当下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地位,余秋雨认为,天一阁不仅仅只是藏书和读书的场所,还应当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体现尊严的象征,出现在所有中国人的面前,让一代代人向它敬礼仰望,并且向海外彰显中国的文化自尊。

建阁450多年来,天一阁悠久的藏书文化在当代依然具有蓬勃生命力,天一阁对文人学者的“吸引力”,再次彰显了其深远的影响力。

记者 谢舒奕/文 潘苗/摄

相关阅读

  • 广州地铁展出“一带一路”主题国风手绘长卷

  • 金秋十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为了进一步展示“一带一路”10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共建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民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合广州地铁于
  • 组图丨秋雨中的岱庙 美成手机壁纸

  •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7讯 秋风秋雨,吹停了不少游人的脚步。摄影家朋友们不畏风雨、来到泰安岱庙,留下了秋雨中千年古庙的美景,张张都是手机壁纸!秋雨淅沥,寒风断续,湿了红墙瓦砾
  • 秋雨过后的城市公园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刘炳友一场秋雨一场寒。11月6日,雨后的淄博市城区凉意十足,但天气晴好。经过秋雨冲刷的城市公园,树木花草在蓝天、暖阳映衬下色彩斑斓,市民参
  • 秋染淄博︱只等一场秋雨 我便粲然现身

  • 11月4日,博山白石洞景区,游人如织。最美的那棵600多岁的银杏树依然满目葱绿,往年此时的它早已披金带甲,院落里撒满一地金黄。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秋季气温反常,持续走高,等一场
  • 浙江书展宁波元素抢先看 多本新书亮相

  • 宁波馆设计效果图 浙江书展作为落户宁波的出版盛会,也给了宁波本土作家和本土出版单位集中亮相的机会。 今年位于宁波国际会展中心8号馆的宁波馆,以海丝文化、港城文化
  • 天一阁论坛为啥这样“红”?

  • “如果论坛也评级,天一阁论坛一定也是国家5A级。”“经常在网上看两位教授,这次终于能看到真人啦。”“凝古智望未来,聚天一齐风雅;皓首万言共一轮古今明月,大咖驻场星光熠熠;三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余秋雨再访宁波天一阁 其好友捐赠16米书法长卷

  • 33年前,余秋雨撰写发表《风雨天一阁》一文,引起广泛关注,并让天一阁藏书楼愈加广为人知;其间,他为创作离开案头,行走在祖国大地,继而走遍全球各地古文明重要遗址和欧洲上百个城市;1
  • 随县安居镇:“链”上党建赋能产业发展

  • 秋尽冬来,叶黄叶落,但随县安居镇日光蔬菜大棚里满眼翠绿,串串果实压弯枝头,运菜的卡车排成长龙,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今年初,安居镇党委积极探索“链上党建”新模式,按照“产业发展
  • 着汉服霓裳 传千年文化

  • 与游客互动,讲解汉服文化  今年,洛阳的汉服文化火了。在洛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汉服的外地游客、市民,还有博物馆、景区、行政服务大厅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处处彰显着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