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辽河油田持续推进转换开发方式支撑千万吨稳产透视

日期: 来源:中国石油报收集编辑:中国石油报

截至8月11日,中国石油首个普通稠油化学驱试验项目——辽河油田海1块聚/表复合驱试验项目,日产油比转换开发方式前增长157%,含水率下降12%。这项试验有望为稠油找到绿色高效开发新路径。

开展稠油化学驱试验,是辽河油田持续推进开发方式转换的缩影。面对资源禀赋日益变差、原有开采方式采收率提升有限的困境,辽河油田按照“多方式并重、先导试验先行、分期工业化推广”的思路,持续推进开发方式转换。截至目前,辽河油田共实施五大类转驱井组近700个。

■突破采收率“天花板”,在转方式中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

与多数老油田一样,随着开发程度加深,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面临新区资源禀赋日益变差、老区依靠原有技术难以保持稳产等难题。

传统水驱和稠油吞吐的标定采收率不到30%,通过转换开发方式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实现老油田延年益寿。为此,辽河油田在国内油田中率先开展转方式技术试验。2005年以来,先后有13项试验被列为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开发试验项目。通过多年攻关,辽河油田逐步形成了蒸汽驱、SAGD、火驱、化学驱、气驱五大提高采收率主体技术。

其中,SAGD是辽河油田诸多转方式项目中最闪耀的明珠。经过20余年不断消化吸收、创新技术应用,辽河油田将SAGD开发深度从300米拓展至1000米;突破隔夹层认识,形成蒸汽腔精细调控技术,培育出20口“百吨井”;实现了大排量高温电潜泵等重要技术装备国产化;整体年产量突破100万吨并连续稳产6年。目前,辽河油田中深层SAGD的采收率、百米水平段日产油等指标,均达到国外浅层SAGD开发水平,最终采收率可达70%,较原来的吞吐开发方式提升40个百分点。

辽河油田五大转方式项目平均单井日产油是转驱前的1.5倍至4倍,平均可提高采收率22个至43个百分点。转方式项目在释放增产效应的同时,还实现了生产成本下降。SAGD、化学驱、蒸汽驱等6个工业化推广项目,操作成本比原方式下降了8.9%,拓展了老油田稳产的效益空间。

■挑战自我勇攀高峰,在转方式中打造科技自立自强“新高地”

蒸汽驱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超稠油规模开采,SAGD在国际上首创“驱泄复合理论”,火驱首创分层电点火工艺,二元化学驱采收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转换开发方式工作中,辽河油田坚持科研生产一体化,以科研攻关破解生产难题,在解决生产难题中不断推动技术进步。近年来,辽河油田形成一批标志性技术成果,形成中深层稠油大幅提高采收率完整技术序列,推动稠油开采技术迈向“高峰”。

超稠油蒸汽驱技术的突破,是辽河人不断超越的例证。“黏度大于5万毫帕·秒的超稠油,流动性只有普通稠油的1/40,开采难度极大,机理也不相同。”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稠油所所长尚策说。近年来,辽河油田向这个世界级难题发起冲击。为弄清开采机理,科研人员先后进行了多次物理模拟试验,首次揭示了超稠油蒸汽驱开采机理,创新形成相关设计技术,首创蒸汽驱环形可调注汽工具,在杜229块建成了一个年产10万吨的生产基地,实现了超稠油蒸汽驱技术从“0到1”的突破。

通过20余年试验攻关,辽河油田建成了国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稠油开采先导试验基地及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创建了稠油热采实验等13个基础研发平台,自主研发了火烧油层比例物理模拟等8套标志性系统,科研实力整体跃升。辽河油田转方式项目获得国家级成果4项、省部级成果12项,获得授权专利395项,制修订各类标准53项。

■围绕“双碳”目标接续攻关,在转方式中当好绿色转型“先行军”

当前,我国油气行业正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奋力奔跑在绿色低碳转型新征程上,传统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成本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辽河油田准确识变,主动应变,积极开展相关试验攻关和技术储备,推动油气开采向着更加绿色的方式转变。

7月初,辽河油田冷家公司的一口稠油吞吐井在结束本轮采油后,技术人员没有再往井里注入蒸汽,而是注入一种药剂。“通过注入特制降黏剂,驱油效果和蒸汽吞吐相当。”冷家公司工艺研究所所长王国军说。近3年来,冷家公司已开展高轮次吞吐井降黏冷采措施17井次,阶段增油5000吨,减排二氧化碳5000吨。

稠油热采最大的问题是需要烧锅炉生产蒸汽,在此过程中会形成碳排放。近两年,为推动稠油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辽河油田开展了超稠油热采+化学降黏、普通稠油化学驱等开发试验,逐步扩大稠油“冷采”规模,减少碳排放。在推进稠油“热采”变“冷采”的同时,辽河油田还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试验,实现减碳与增油并行。正在开展的双229块碳驱油与碳埋存先导试验,是集团公司CCUS重点项目之一。这个项目将稠油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注入双229块的低渗油藏开展气驱采油,有望将区块采收率提升30%以上,埋碳200多万吨。目前,这个项目日注二氧化碳达到200吨以上,区块日产油从40吨提高到130吨。

来源 | 中国石油报

记者 | 罗前彬

特约记者 | 付钰

通讯员 | 付华一 赖丽

编辑 | 许向芳

责编 | 华槿颜

相关阅读

  • 超前部署 有序防范

  • 受台风“卡努”影响,8月12日,辽河油区普降小雨和中雨,少数井场出现积水。辽河油田超前部署、积极防范、有序处置,截至8月13日10时,油区没有一口油井因“卡努”影响而关停。“卡努
  • 中国石油专业力量力助涿州有序恢复

  • 8月13日,辽河油田、华北油田救援队完成河北涿州救援任务后回到各自企业,加上8月11日归建的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廊坊队(中国石油管道局抢险中心),3支救援队伍至此均圆满完成涿州
  • 储罐“摘帽” 提质提效

  • 图为吊装现场。8月2日12时40分,在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宋一联合站,直径为40.1米、起重达106吨的浮顶,与“宋一联2万立方米原油储罐”成功分离并安全落地,大庆油田历时73天的浮顶拆除
  • 冀东油田新能源发力打好“下半场”

  • 8月8日,冀东油田在石家庄市藁城区的首口地热先导试验井藁热2井一开完钻。这标志着中国石油首次在省会城市进行的地热能开发已进入现场实施阶段。今年年初以来,冀东油田围绕“
  • 长庆油田:传承精神勇担当

  • 图为长庆油田青石峁气田员工为西南石油大学师生讲解钻井作业原理。长庆油田在致力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着力加强石油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设,引领青年勇于担当
  • 【央广网】青海油田2023年钻井进尺突破百万米

  • 8月10日中午12点,随着柴达木盆地多部钻机的轰鸣,青海油田2023年钻井累计进尺突破100万米,是油田历史上最快一次年累计钻井进尺突破百万米,较2019年突破百万米提前46天,较去年同期
  • 甘肃庆阳:多“能”并用 红色油区增添绿色底气

  • 群山之间,苍翠葱郁环抱井场;塬峁之上,光伏电板栉比生辉;地上地下,油气双增伴随绿色低碳量效双提。近年来,在以零碳减碳为导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浪潮下,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四川规模最大地埋式净水厂投运

  • 毛家湾净水厂项目(地上部分)记者从成都建工集团获悉,近日,该集团承建的四川省已竣工的规模最大的地埋式净水厂──四川天府新区毛家湾净水厂项目完成绿化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步入
  • 倡导减油减盐减糖 保障身体健康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许多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多种疾病流行,严重威胁国民身体健康,不但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医疗支出也大幅增加。为此,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