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偶遇竹器铺

日期: 来源:南方杂志收集编辑:南方杂志

真有那么一天建起南粤农耕文化博物馆的话,务必要为竹子的农耕文化留一席之地

◎建衡

◎本文责编/张蓓蕾

早前去佛山街头摄影,在中山公园附近一条横街内,偶遇了几间售卖竹器的店铺,店内摆设各种各样的竹器制品:竹箩竹筒竹筲箕,竹梯竹篙竹鸡笼,竹帽竹席竹睡床,竹椅竹凳竹灯笼……看着这些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的器物,思绪万千。

竹子在中华文明中悠久绵长。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市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就发现了竹子的实物,证实在原始社会时期先人就使用竹子。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有5首,间接提及的有几十首之多。如《诗经·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子特别喜爱。宋代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成为千古佳句。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历史,竹子被广泛利用。建房、搭桥等大型建筑离不开竹子,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的都江堰(约公元前256年)现在仍可见到竹子打的桩。农耕中不乏竹子做的农具,走进寻常百姓家满目是竹床竹桌竹椅等家具、竹箩竹筒竹筲箕等器皿,大概如此才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说吧。如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塑料铝合金不锈钢代替了竹器,使其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步消失了,倒是在博物馆,看到不少历史斑驳的竹子的器皿。

当我看到撑艇用的竹篙时,想起“文革”时期我当知青,到中山县黄圃公社(今中山市黄圃镇)插队,那里是河涌交错的水乡,小艇是生产和运输的主要工具。我们用竹篙撑艇,虽劳累但快乐。因为掌握了一种技能,用竹篙随时把控小艇的快慢、转左转右、掉头,随心所欲。又想起邻屋根松叔曾经对着竹篙给我说过的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旧时有人借物抒情吟咏撑艇竹篙:   

“在娘家青翠欲滴,

在婆家面黄骨瘦。

不提也罢,

一提起泪水汪汪。”  

这段话说的是竹子在竹丛中临风摇曳青翠欲滴,一旦被斩下晾成竹篙便变得“面黄骨瘦”。在撑艇过程中提起竹篙便滴下点点的水滴,犹如妇人的眼泪。以一根竹篙,一语双关地道出旧时代妇女地位低下的那句广东俚语“做人新抱甚艰难”(当别人的儿媳妇十分艰难)。

一次 ,春耕插秧,我们在秧田拔秧,用禾草把秧苗绑成一扎一扎往小艇上堆放,然后运去大田插种,旁边的根松叔诗兴大发即吟“禾草绑秧母缚子”,站在运秧小艇上的潮福哥对上一句,真是佳对:

“禾草绑秧,母缚子;   

竹篮装笋,父携儿。”

我心中暗暗惊奇,贫下中农也不是个个无文化,当中还真是藏龙卧虎呢,而且,真的离不开竹子—竹篮和竹笋。

那时的农民耕田劳作十分辛苦,日晒雨淋,尤其是每年七八月份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在田野烈日之下劳作,夏收夏种抢时间抢农时,起早摸黑低头弯腰全部用人手劳作。这时候生产队的耕牛顾不过来了,还要用人力犁田和耙田,不像如今可以用拖拉机耕作 。每次收工回到那个用竹子与禾秆搭成的屋,当地人称为“秆寮”的家,已经极度劳累。煮好饭望着那碟头菜和那樽豉油便毫无胃口不想吃饭,不知怎的突然想起《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对啊,吃不下饭是活不成了。于是便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扒饭。那时知青戏称这叫做“舂白灰”。硬是把白饭塞进嘴里稍加咀嚼,便粗暴吞入胃里,硬生生地吃下三碗米饭。这时候不由自主就想起曾经读过的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身居竹子与禾秆搭成的“秆寮”,刻骨铭心地体验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霎时萌生出对上天的莫大敬畏之心,之后几十年的生活中没有忘却中山黄圃水乡的一“竹”一饭。

那时候的人虽辛劳却依然不忘吟诗作对苦中作乐。我想,人生本来就是苦涩的,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的意义乃苦中作乐也,在平常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发现美,寻找快乐。

认识几位老朋友,他们正在调研南粤农耕文化,发现广东作为经济文化第一强省,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农耕文化博物馆。他们正在研究如何填补这一空白的建议。我想,真有那么一天建起南粤农耕文化博物馆的话,务必要为竹子的农耕文化留一席之地……

站立在竹器铺前,细品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竹子器皿,想起了时下流行的那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相关阅读

  • 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 以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办好丰收节,推动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益于推进乡村振兴,对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中
  • 当“元宇宙”遇到乡村

  • 近日,在全国文明村——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的古槐路上,“元宇宙画展”开展。一边是古老的农耕文化,一边是全新的数字技术,这两种元素“混搭”在一起,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一这场元
  • 体验竹编魅力 探寻民族风情

  • 近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塘汇街道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社区人口家庭协会开展了“体验竹编魅力 探寻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带领青少年探索民族文化之美。活
  • 浙江农林大:科技竹种出共同富裕路

  • 绿色中国9月15日电(特约记者陈胜伟)近日,广东省韶关市与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浙江农林大学将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集聚顶级竹子研究专家团队力量,为韶关市竹
  • 董耀会:长城存在意义的再认识

  • 长城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在社会和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始终面临生死存亡、构建社会秩序、传承和发展文明三
  • 稷山将举办后稷农耕文化节系列活动

  •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稷山县2023年后稷农耕文化节将于9月23日开幕。  此次文化节系列活动包括论坛开幕式、后稷农耕文化研究成果发布仪式、缔结农耕文化研究联盟仪
  • 桑植陈家坪村:非遗“活” 旅游“火”

  • 61岁的汪玉梅闲着没事的时候爱唱山歌,她怎么都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走在路上唱山歌的无心之举,居然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场景”。2018 年,张家界魅力旅投公司在桑植县空壳树乡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偶遇竹器铺

  • 真有那么一天建起南粤农耕文化博物馆的话,务必要为竹子的农耕文化留一席之地◎建衡◎本文责编/张蓓蕾早前去佛山街头摄影,在中山公园附近一条横街内,偶遇了几间售卖竹器的店铺,店
  • 融湾入海 梅州起跑

  • ◎统筹/练学华◎执行/林若川 杨洋 李育蒙 许俊仟梅州没有海。作为一个岭南内陆城市,梅州向东南距最近的海有100多公里;向西南距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也有300多公里。这样一个“两
  • 万里赴鹏程——马叙伦一家的“北上”故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叙伦(一排左三)与家人在北京。一排左二夫人潘媞,二排左二马龙珮、左三马龙环,三排左一寿墨卿、左二马龙翔、左三马龙瑞、左四马龙章、左五马龙潜。  20
  •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文化惠民演出进农村活动启动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秦鹏报道)9月19日下午,石人子沟街道涝坝沟村,演员们欢跳舞蹈《黑走马》,牧民们跟着音乐节奏热情呼应。9月19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歌舞剧团演员为石人子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