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文化·闲谭】红遍唐宋的胡饼,连皇帝都好这一口!

日期: 来源:奔流新闻收集编辑:奔流新闻

古丝绸之路上的饮食文化③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饮食文化中面食的“吃法”更为丰富。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引进了“胡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芝麻,还引进了加入胡桃仁的饼,因此,以后凡是用炉烤制并撒上胡麻、夹胡桃仁的“饼”都被称为“胡饼”。现在人们常吃的烧饼就是使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面点。

1】

   

嘉峪关新城三号墓曾出土一块画像砖,图为女子在盆中揉面,后面的墙上挂着铛、箕等厨具。

   

她要制作什么面食呢?学者分析,多半是胡饼。

   

胡饼起源于西域,是中原与西域饮食文化交流而成的产物。

   

胡饼进入中原的时间应不晚于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已有“胡饼”条:“胡饼,作之大漫冱(hù)也,亦言以胡麻着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

   

其中的髓饼是放进制作胡饼的“胡炉”中烤出来的,应是内地人在胡饼基础上的创新。从这番解释来看,东汉时“饼”的种类已不少,胡饼已与现代的烧饼做法差不多,上面要撒芝麻(胡麻)。汉灵帝就最爱吃这种面点。

   

魏晋南北朝时,不仅北方人食胡饼,南方也普遍吃胡饼。《晋书》记载王长文“于成都市蹲啮胡饼”,这段记载说明胡饼已到了西南地区。而《晋书》也记载“王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的记载,这段记载表明江东地区也已经流行胡饼了。

   

而真正让胡饼发扬光大,是在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唐朝,农耕技术的发展加速了饮食文化的升级,也让热衷于“口腹之欲”的唐人在“吃饼”这件事上玩出了新花样。

   

因为定都长安,在饮食习惯上更接近北方,所以唐人对面食的热爱也是刻在骨子里的。那时候,以不同烹调方式制作而成的“饼”,几乎占据了唐人食谱的“半壁江山”;而胡饼的盛行,也见证了唐朝的经济和文化繁荣。

   

在唐时,胡饼其实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所有经涂抹油脂后烤制而成的扁平面食都可以被划入胡饼一列。胡饼出现后,中原人开始像西域人那样用专用烤炉来制作面点。

2】

   

在推广食胡饼之风俗这件事上,酷爱吃胡饼的李唐皇室绝对“功不可没”。

   

简单来说,胡饼在唐代美食圈快速流行起来,都得益于皇室的“赐饼”习惯——因为每逢特殊节日,皇帝都会将胡饼作为赏赐分发给手下。像“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依然。”记录的就是皇室向大臣赐饼的场景。

   

因为皇室贵族爱吃胡饼,引领了上流社会的吃饼风潮,所以民间百姓会竞相模仿也不是一件太过奇怪的事了。

   

如果能回到唐代,你会发现长安城中卖胡饼的店摊十分普遍。按《太平广记》“童子以珠易得三十余胡饼”的说法,在长安街市上采购胡饼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

   

胡饼类似于现在的芝麻饼,时任忠州刺史的白居易诗中写“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胡麻就是芝麻之意。可以想象,面脆油香的芝麻饼,可能还伴有外来香料的气息扑面而来 。

   

胡饼除了只有芝麻的素胡饼之外,还有肉胡饼,当时的富贵之家开始尝试升级版的胡饼:切好的羊肉层层叠叠地铺在胡饼之上,中间夹着各种香料和豆豉,再用酥油润泽,放在炉中烤到肉半熟就吃。

   

但这种吃法豪爽有余,雅致不足,一种来自波斯叫做饆饠(biluo)、也称毕罗的美食在长安流行开来。

   

最初的毕罗是一种有馅的面制点心,它的烹饪方法是用油炸。这种从波斯传入的带馅儿的面点,比胡饼小一些,味道非常独特,唐人凭借着精巧的手艺和大胆的想象力,开发出了蟹黄毕罗、樱桃毕罗等新品。

   

蟹黄毕罗,时人有记载“赤母蟹,壳内黄赤膏如鸡鸭子共同,肉白如豕膏,实其壳中。淋以五味,蒙以细面,为蟹黄毕罗,珍美可尚。”这种将蟹黄加工后用面团包起来的做法,很接近于当下的蟹黄包哦!

   

而樱桃毕罗则变成了治愈系的甜点,饼皮做好之后里面的馅料主要是樱桃做的樱桃酱,把樱桃酱包进去,在半透明的面皮后面显现的是朦胧的红晕晕的美感,这在《酉阳杂俎》卷七中是有明确记载的:“韩约能作樱桃毕罗,其色不变。”

3】

   

但真正的胡饼,始终没改变干粮的本色。

   

远离中原的边塞地区,胡饼同样受到了戍边将士的热烈欢迎。从后世流传的一些细节中不难推测,当时的士兵们经常会随身携带一种以羊肉为内馅的胡饼“古楼子”作为干粮。

   

另外,在敦煌文书中遗留的众多寺院账本里记录了僧人和工匠吃胡饼的情况。

  

唐传奇《虬髯客传》书说到李靖与红拂女夜奔太原,住店时,遇到豪侠虬髯客相见恨晚,倾谈之际,不免腹饥。

   

李靖便出门买来胡饼,虬髯客抽出腰间匕首,切下羊肉,两人就着胡饼一起吃。

   

好一幅英雄相见,快意江湖,豪放宴饮的画面……

   

到了宋时,胡饼仍然深受民众喜爱,宋代笔记《东京梦华录》里提到,得胜桥郑家油饼店,“动二十余炉”;武成王庙前海州张家胡饼店、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需要雇几十名工人劳动。

   

从制作技艺和外形口感上看,汉唐时期的胡饼与今天的馕倒是十分相似;

   

清朝志书提到在新疆,人们“以饼为常食,大径尺余。用土块砌一深窟,内用细泥抹光,将窟烧红,饼擦盐水,贴在窟内,顷刻而熟。贫者惟食此,饮冷水而已。富者用糖油和面,煎烙为饼,亦有小如象棋子大者。”

   

按这制作技艺,说是馕,半分不差。

   

一定要问胡饼为什么出自西域?这自然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西域多沙漠、戈壁,胡饼不易变质,方便携带,所以,古丝绸之路上往来中原的商旅的行囊中都少不了储备胡饼这种干粮。

   

或是这样的送别场景:

   

“天阔地远,长路迢迢,那就背上一沓胡饼,上路吧!”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相关阅读

  • 考古文物解读 | 三彩龙首杯

  • 三彩龙首杯,高六厘米左右,杯身浮雕成龙首形,尤其一双龙眼炯炯有神,是三彩杯中的精品,现在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龙首杯是杯式之一,唐代流行,多为三彩制品。这件三彩龙首杯颇似横置
  • 文物诉说千年丝路上的民族交融故事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共同主办的“交融
  • 深入研究中华文明根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生生不息,是中华民族和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精神财
  • 好学又好玩,沉浸式体验“新疆制造”!

  • 近年来,在新疆工业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许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来一场工业游带孩子去瞧一瞧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是如何生产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几个在新疆必打卡的工
  • 古代从长安到敦煌走多长时间

  • 丝绸之路东段,即从长安到敦煌,在选择不同的行走路线、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肩负不同的出使使命的情况下,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一通过考察汉简材料、文献记载和
  • 会宁县15万亩胡麻丰收在望

  • 仲夏时节,会宁县成片的胡麻正逐步迈入成熟期,结出串串饱满的果实,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会宁县是甘肃省重要的胡麻种植基地,产出的胡麻籽含油量高、品质优良,被中国特产协会命名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当你遭遇「直升机父母」

  • 你是否感觉自己处在一段高度管控的亲子关系里?它给人的感受就像是,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直升机父母」这个名词在1990年由两位美国儿童
  • 《岷峨诗稿》148期丨领跑春风沙际绿,雪作满城花

  • 作者简介:独孤食肉兽,网名秋渚采萤人、摩登白石,生于昙华林,本名曾峥,香港诗词学会常务理事,2018湘天华杯全球诗词大赛评委。曾获中华诗词研究院首届屈原杯最受欢迎青年诗人奖、首
  • 检察官说法|多元化救助,困境家庭重燃生活信心

  •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通讯员 阮彬 刘小培“感谢检察官阿姨,现在家里还好,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近日,武汉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官再次电话回访时,司法救助申请人周某的女儿感激地
  • 京津冀这轮强降雨为何如此极端?气象专家详解

  • 7月29日以来,京津冀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侵袭,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单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河北局地累计雨量甚至超过了1000毫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京津冀这轮强降雨如此极端?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