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百姓更加主动的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加自觉的保持整治成果,一直是困扰镇村干部的一个难题。很多村庄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对环境进行了集中清理,但整治成果难以长期保持,特别是农村房前屋后空闲地、道路两侧“四堆”问题反弹严重。在山东菏泽蔡堂镇,当地探索利用经济杠杆撬动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长效保持的难题,因地制宜发展“边角经济”,对各村房前屋后空地、空闲宅基地及道路两边路肩等空闲地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台账,通过广泛种植菊花、小黄花、油菜、绿化苗木等经济作物,大大减少了“四堆”的形成和反弹,同时还促进了村庄环境的美化和绿化,节省了清理“四堆”的费用。2022年全镇利用各类闲置土地资源1000余亩,发展边角经济亩均产值5000元以上,实现了闲散土地整合利用、村容村貌改善提升、集体群众双增收的多重效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依托管庄村中草药产业园区成熟的种植经验和生产加工能力,由中草药产业园免费向村民发放菊花种苗,在各类边角地种植菊花、皂角、小黄花等中药材,待收获后由企业以保护价进行回收回购,通过大面积推广菊花等中草药种植,村民将中草药种植、管理真正当成“自家事”,村内危房、禽畜养殖、柴草堆放都得到有效改善。依托本地万富苗木种植合作社的资源优势,由各行政村负责整合村庄道路两侧路肩,合作社免费提供各类绿化苗木并负责后期管护,待苗木长大进行销售时,由合作社和村集体按比率进行分红,通过这种模式的开展推广,全镇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种植各类绿化苗木10000余棵,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减轻政府道路绿化资金投入的同时,还有效促进了村集体收入的增加。
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当地积极推广中草药以及绿化苗木种植的同时,鼓励各村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本村的“边角经济”新模式,全镇多个村庄各式各样的“边角产业”纷纷崛起。后刘村充分利用本村坑塘多的优势,通过对坑塘进行清淤治理种植莲藕,荷花美化了环境,莲藕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李寨村借助本村大型食用菌种植基地的优势,鼓励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宅基地种植黑木耳,基地提供菌袋和技术指导并以保护价进行回购。安六村利用空闲地种植油菜花20余亩,黄菜园村利用闲置地种植蔬菜10余亩,梅庄村利用空闲地种植杏、桃等各类果树1000余颗。各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各类边角经济,充分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为村民和村集体多元化增收提供新思路。
据当地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蔡堂镇将继续做活零散土地文章,大力发展边角经济,充分开发各类闲置土地,种植菊花、小黄花、黑木耳、油菜花、绿化树、果树等各类作物2000亩以上,实现村庄绿化、美化、净化,让房前屋后既有风景又有“钱”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秋丽 黄小异 冯帆 通讯员朱玉 杨依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