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跟着国宝去研学|四川博物院“小小国宝守护人”系列研学活动

日期: 来源:博物馆中国收集编辑:博物馆中国

中华文明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文明通过交往、交流与交融形成的具有多元一体特质的独特文明。巴蜀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文化,顺江而下它与荆楚、中原、吴越等文化交相呼应。其中,文物是文化的载体,透过文物,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独特的历史人文与精神特征,同时从文物实证中也可以清晰地感知中华文明的延续与统一性。因此,在新时代引导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感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质是博物馆新的历史使命。

2022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要发挥教育功能,支持博物馆参与学生研学实践活动,促使博物馆成为学生研学实践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四川博物院立足巴蜀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串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博物馆,在已有的研学课程和研学旅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川博“小小国宝守护人”品牌研学活动,以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实践“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该项目以“共建、共享”的博物馆合作机制,旨在整合利用长流流域、黄河流域的文物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以推动中小学生利用文旅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加深中小学生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研学旅行设计思路恰恰应和了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的理念。

立足巴蜀文化 多馆“共建、共享”探寻中华文明

四川作为文物大省,历史底蕴深厚,但巴蜀文化仅仅只是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的一颗星辰,怎么与其他星辰连成一片,共生、共存,焕发光彩?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四川博物院由小及大、由部分到整体,联动省内外兄弟单位,以“共建、共享”为合作机制开展研学活动。“小小国宝守护人”研学路线最初以川博为核心,与四川多家兄弟博物馆合作,逐渐拓展到联动省外各大城市;研学课程设计逐步由弘扬巴蜀文化拓展到探寻中华文明。

一是立足本土资源,拓展特色研学教育品牌。“小小国宝守护人”博物馆冬、夏令营研学活动是四川博物院特色品牌研学教育项目。今年以前,该项目主要在四川省内博物馆之间开展,四川博物院为发起单位,协同成都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兄弟单位共同参与,以馆藏资源为依托,通过文博职业体验的方式,实现“研”“学”并举,学以致用。学员自主选择守护的国宝,每天在合作博物馆内学习文博知识,结合主题文物开展实践探索。学生在了解巴蜀文化的同时,还能学习科学、历史、艺术等综合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公众演讲、命题写作等综合能力。

二是跨省共建研学路线,实现馆际教育资源共享。除了省内“小小国宝守护人”研学活动之外,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四川博物院还开发了包括古蜀、古建筑、三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系列主题的研学旅行线路和课程,15条省内外研学旅行线路,累计3000余名学生参与。今年,四川博物院重启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项目,并以“小小国宝守护人”为契机,推出省外研学旅行。该项目前期调研走访了全国20余所博物馆,历时半年多的筹备,深入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的各类型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研讨,以“小小国宝守护人”职业体验为实践,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为研究性课题进行总体设计,分别形成“三秦荣光”“河洛寻根”“寻梦敦煌”“长江之歌”4条研学路线,研学涵盖10余个城市,途经巴蜀文明、吴越文明、荆楚文明、中原文明等文化圈,从水利、生态、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科学等多维度探索中华文明,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质的认识和认同。

以“课程”为核心 全面推动研学旅行项目开展

“河洛寻根”研学合影

研有所成,学有所获,旅有所思,行有所得。研学旅行作为课堂的延伸,起着衔接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作用。研学旅行要真正落地落实,需要构建科学的研学体系,创新研学内容,多维度进行课程评价,助推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是打造首尾呼应,连贯的研学体系。在研学旅行开始之前,通过提前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开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在开营仪式中,集中了解研学旅行的目标实施框架,充分理解其目的和意义。在研学尾声,通过举行结营仪式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以视频回顾研学中的点滴,师生和家长共同探讨开营仪式中未解决的问题,并交流分享研学过程中的得失。最后,这些“小小国宝守护人”以视频讲述的方式,展示他们守护“国宝”背后的故事。整个研学过程,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二是开展体验式学习。在研学过程中将职业体验与设计制作相结合。职业体验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全程以“国宝守护人”的身份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增强历史情景代入感以及活动现场体验感。在设计制作活动中,他们运用各种工具、工艺进行设计,并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手工实践活动

三是设置多元的课程内容。基于各大博物馆的研学课程,综合评估选择既符合主题又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课程,并以“探究性学习”项目和综合实践“任务”为特别设计。课程根据校情、学情、域情,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对研学旅行进行校本化探索,以“项目”的形式建构起丰富的主题课程。如“楚人饮食”与“巴蜀饮食”的对比学习,在粮道街分组实践“舌尖上的武汉”,通过街头采访、观察记录的方式认识武汉美食的渊源,并在有限的小组经费中获得最大的美食享受。

四是形成完善的后勤保障。安全是研学过程的首位,严格按照研学旅行实践规范进行各项保障。师资配比高,导师分工细。如带队老师总负责行程各环节的执行;课程导师负责课程的对接和执行;后勤老师负责生活安排;另外,按照1:5的师生配比进行分组管理。出行前多次进行安全预案会议,形成安全责任应急处理机制。研学组织方为每位学员购买短期综合意外险,全程搭乘正规交通工具并配备医疗服务包,切实保障学生安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五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主课题下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集体性共识,增强文化自信。整个研学最终通过自评、互评、导师评价、愿望采集器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将综合实践中的“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大能力指标贯穿于整个评价设计当中。

效果反馈良好 探索完善合作机制

“小小国宝守护人”系列研学活动是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具体行动,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学会知识、学会生存生活。本项目拟以试点的方式逐步开展,通过不同的线路联动更多的同行单位,以“共建、共享、共赢”的框架进行合作探索。

在未来,四川博物院将建立以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等平台为推手的研学课程和线路资源库,组织实施开展馆际研学导师交流、培训等工作,组织开展联盟内的研学课程和线路展示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依托各地历史文化、旅游、文物等资源,共同致力于青少年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高质量发展。

研学导师课后答疑

作者:张莎 何东蕾

编辑:封佳仪 肖维波

审核:崔 波

---------------------------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相关阅读

  • “讲解+”新玩法,文博游“活”起来

  • 沉浸式讲解小剧场一件陶器,暗藏古人类活动的痕迹;一块瓦当,见证千年前城市的兴衰;一面铜镜,记录过往的审美潮流与工艺水平……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探
  • 结果揭晓!陕西省讲解员大赛圆满结束

  • 1月10日,“传承·传递·传播——2023年陕西文博系统讲解比赛”落下帷幕,来自全省12个地市和9家一级博物馆的103名讲解员同场竞技。经过数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秦始皇帝陵博物
  • 法门寺博物馆招贤纳士

  • 法门寺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坐落在国家AAAAA级景区法门文化景区内,是宝鸡市文物局下属事业单位,是一座以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1987年从法门寺塔地宫中出土的
  • 周末去哪儿——香港亲子研学游圆满结营

  • “这是一次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我们不仅是香港的访客,更是这座城市心跳的见证者,共同探索、感悟并记录下香港的故事。”“短短两天的行程丰富而紧凑,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每
  • 作文天地丨研学之旅

  • 淮安市淮海初级中学初一(9)班 李豫涵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我们开启了一场快乐的研学旅行,伴着11月的秋风,哼着欢快的曲调,我们踏上了研学之路,开启了一天的研学之旅。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