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爷,身体好点没有?我们今天又来给你身体做个小检查,先来量量血压……”3月29日,记者跟随老君街道老庙子村的村医郑林鑫,来到村民杨德才家开展日常义诊服务。
像这样走家入户的义诊,郑林鑫每个月都要开展两次。“有些老年人自己在家,要么看病出门不方便,要么就是觉得小病小痛不碍事。”郑林鑫说,所以他每个月会定期到一些村民家上门服务,对村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群体进行医学回访,入户体检,做好摸底排查。
“郑医生,帮我妈看看身体,量量血压吧。”“要得,我一会儿就去。”在杨德才家的院坝里,郑林鑫爽快答应过路的村民。
“杨大爷,近期要多注意休息,这个药一天吃两次哈。”检查完身体,郑林鑫拿着药品向杨德才嘱咐道。
在农村,村医是打通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据悉,高坪区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采取对口扶持、多点执业、巡回医疗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了“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格局,全区32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
与此同时,在走马镇金凤山村,来来往往的村民出入干净整洁的村卫生室。“近期天气温差大,感冒的村民比较多,大家都来这里拿点感冒药。”金凤山村卫生站站长沈志刚介绍道。
今年是沈志刚从医的第28个年头,从他当医生以来,一直默默的坚守在村里,守护着一个个村民的健康,筑牢了乡村百姓的“健康大门”。
据该村村民介绍,过去沈医生的诊所很简陋,现在经过重新装修打造,将诊所建成了卫生服务站,并增添了医疗设备。“卫生站不仅开在我们家门口,沈医生也是全天候提供服务。在村里就能实现看病、配药等医疗服务。”村民杜贞云说。
群众看病能放心、舒心,这与该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层服务便捷度大幅提高紧密相关。高坪区做深做实医疗卫生“后半篇”文章,按照“区域统筹、提质增效”的工作原则,全面完成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优化设置19个乡镇(街道)卫生院,2个地名卫生院。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19个建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验收,其中16个达到基本标准,3个达到推荐标准。
“目前,我区还有效整合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组建签约服务团队309个,建成16个标准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室。多点多面开展“三级联动”巡回医疗活动,签约服务与健康体检同步开展,把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高坪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该区制定了《高坪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调整优化医疗布局,印发了《南充市高坪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方案》,突出构建东观、长乐、龙门、阙家4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优势互补、互联互动”区域医疗格局,加快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东观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全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中医康复科创建成全省第一批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特色科室。目前,长乐中心卫生院新院区建成投用,新增床位100张,片区辐射带动作用初显。通过各种措施,高坪区全面提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让全区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健康红利,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幸福感、获得感。
全媒体记者 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