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总编辑宁夏行丨走进中卫沙坡头 看“麦草方格”如何降服“沙魔”

日期: 来源:山东法制报收集编辑:山东法制报

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区处在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是历史上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得名沙坡头。为了阻挡“沙魔”的侵蚀,科研人员、治沙工人在艰苦的治沙实践中摸索发明了“麦草方格”治沙法,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重大转变。

走进沙漠腹地,看“麦草方格”如何固沙。

  10月12日上午,“2023全国都市报+新媒体总编辑宁夏行”调研采访团冒着细雨走进沙坡头,了解“麦草方格”如何降服“沙魔”,体验最原始的治沙方法和各种充满劳动智慧的“升级版”治沙技巧。

  车辆驶入腾格里沙漠腹地,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表面铺着一层密密麻麻的“麦草方格”,就像覆盖了一层灰褐色的地毯。停车登上沙丘,一片片麦草方格整齐划一,一丛丛柠条、沙棘、花棒等沙生植物迎风摇曳,为漫无边际的沙漠增色不少。

  采访团成员一边驻足观看,一边拍摄素材,等候在这里的中卫市固沙林场负责人唐希明激动地打开了话匣子。

  20世纪50年代初,腾格里沙漠距中卫城区仅四五公里,周边村庄经常受到风沙侵害,沙尘蔽日、黄沙遍野,掩埋农田、侵蚀黄河,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黄河水生态安全。1954年,为了贯通西北和华北之间的大通道,国家开始修建包兰铁路,根据规划,铁路将穿越腾格里沙漠42公里,其中沙坡头段从高达百米的沙丘间穿过。

  在沙漠修建铁路,当时并无成功的国际先例可借鉴。为了攻克固沙难题,多方力量在沙坡头集结。1955年,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野外综合观察研究站——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立;1956年,全国首个专业性治沙林场——中卫固沙林场成立。

  为了确保这条国家交通大动脉的安全畅通,科研人员、林场工人和当地群众与沙漠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斗。为了战胜“沙魔”,保证沙漠铁路的畅通,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摸索,最终创造了“麦草方格”治沙法,成为铁路通车初期最有成效的固沙方式。

  1988年,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中卫固沙林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的荣誉。

  “‘麦草方格’治沙法就是用铁锹把麦草扎进沙地里,固定成20公分深、1米宽的方格子,这样可以有效减弱地面起沙风速。扎好以后,再在‘麦草方格’里种上柠条、花棒等沙生植被,通过人工或机器播下草种,刮风时会在草方格中央产生旋涡,逐渐把风沙和播下的草种堆积在四周,最终靠自然降水维持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最原始、最长久的固沙方式。”唐希明一边示范一边介绍。

  为了提高效率和成活率,治沙人员经过多次试验后,发明了一种“造林神器”,这个呈“干”字形的铁制植苗工具,末端有个卡口,可直接把苗木根系送入沙漠45公分到50公分深的湿沙层,减少对沙层的扰动和水分流失。“以前植树需要两个人,每天能栽800株左右,现在用上这个工具,每天能栽1600多株。”唐希明说。

唐希明现场演示“造林神器”植苗。

  听完介绍,采访团成员纷纷变身治沙卫士,拿起铁锹体验“麦草方格”治沙法,有的还拿起“造林神器”,在治沙工人的指导下在自己扎的“麦草方格”里种下柠条等沙生植物。

种下柠条等沙生植物。

  治沙的“终极目标”是把“沙”变成“土”,形成珍贵的“沙漠皮肤”——生物土壤沙结皮。走进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介绍当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治理的前沿探索和有效的生物策略之一——人工生物土壤沙结皮技术,即通过在沙面接种蓝藻、地衣、藓类等隐花植物促进生物土壤沙结皮形成。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人工生物土壤沙结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即将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未来这项技术的产业化,将革新我国的沙化土地治理技术体系,为我国加快荒漠化治理进程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沙漠研究试验站工作人员说。

  昔日的沙海变成了今天的绿洲,形成了“人沙和谐、沙为人用”的良好局面。这一治沙模式已经走出宁夏、走向世界,为全球土地荒漠化治理贡献了宁夏经验和中国智慧。

人进沙退,环境变美,迎来白鹭展翅翱翔。

  沙坡头的治沙实践赢得了采访团成员的称奇和点赞。“一开始看到草方格,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听完介绍才了解了它的作用,虽然是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方法比较原始,但这里面大有学问,是治沙工人探索出来的一个科学方法,尤其在亲手体验之后,更加体会到了治沙的不易和艰辛。相信这种治沙方法经过大规模推广之后,对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一定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燕赵都市报副总编辑陈亚飞说。

记者:孙永泉

责编:李思羽

相关阅读

  • 它们长大不容易!

  • 近日三条有关#沙漠植物被越野车碾压#话题冲上热搜⬇⬇⬇腾格里沙漠大片治沙植物被自驾游的越野车碾压破坏植物达上万棵!上千万的阅读量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心痛!可惜!严惩!沙漠种
  • 走,一起到金塔看胡杨

  • 金秋十月,是金塔胡杨最美的季节,胡杨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金黄色的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层林尽染,美轮美奂,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将荒野装点的像童话世
  • 去金塔胡杨林,赴一场千年之约

  • 提起胡杨,你脑中一定会浮现出一曲“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生命赞歌,而金塔县的胡杨林,还能给你带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视觉享
  • 4000余棵腾格里“沙漠姑娘”被越野车碾压背后

  •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中秋国庆长假期间,腾格里沙漠中大片用于治沙的植物被自驾游的越野车碾压。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被碾压的植被系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基地的花棒。阿拉善盟林
  • 向绿而行70载 “磴口模式”锁“黄龙”

  • 文/摄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黄河自西向东流入内蒙古,形成了壮美的“几字弯”,这里不仅拥有广袤肥沃的河套平原,也地跨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成为黄河泥沙
  • “双节”期间莎车县喀尔苏沙漠景区迎观光旺季

  •   “双节”期间,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喀尔苏沙漠迎来了旅游观光旺季。  10月5日,记者走进喀尔苏沙漠景区,看到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别样的大漠风情吸引了各地游客打卡拍照,在
  • 绿染沙海又生金

  • 当沙漠中气温达到39摄氏度时,人的心情也烦躁起来,只有看到绿色,才能感到一丝清凉。9月3日,“绿色长城看兵团·环塔行”全媒体报道团队一行顶着烈日走进二师三十四团。车辆在团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农业农村部观摩淄博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汤继文10月11日下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 11
  • 阜阳市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我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市连续第四年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通过扎实推进“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建立科技型企业
  • 我国高性能液体橡胶首次实现国产化

  •   10月12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近日,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5000吨/年液体橡胶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高频覆铜板用液体橡胶。该装置采用的是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