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雪域文化 流光溢彩的金银铜器

日期: 来源:西藏主要新闻收集编辑:西藏主要新闻


铜鎏金錾刻工艺作品香炉局部。


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锻造工艺师罗布顿珠专为婚礼打造的系列工艺品。


铜碗收边


铜碗打制


铜碗初步造型


铜碗初步成型


工匠次嘎在打制作品。


铸造工艺所需工具。


夹布日手工铜像艺术有限公司的金匠江村(右一)在打制金线。


锻造工艺所需工具。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西藏一级造像师次嘎的作品包括铜鎏金器皿、错银香炉、错金错银宗教器具以及金银铜等锻造的钱包、火镰、装饰藏刀、门钹……

  作为目前西藏工匠艺术圈内的领军人物,由次嘎一手打造的两件作品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在西藏,有很多像次嘎一样的工匠。他们远离家乡,在拉萨打拼多年,艰难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和民族工艺美学的交汇之路。

  长久以来,传统手工技艺与地域习俗、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从个人佩戴的金银首饰,到家庭日用的锅碗瓢盆,再到寺院供奉、文博机构馆藏的诸多造像精品……它们的制作者是民间手工匠人,更是西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者。

  作为西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金银铜等器具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

  西藏博物馆曾推出一期西藏金银器精品文物陈列展。那场堪称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的金色展览,陈列了甄选自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西藏博物馆的130余件(套)金银器文物珍品。

  据悉,当时的陈列展分为庄严法器、缤纷食器、琳琅配饰三部分。透过这些名称,观展者不难看出展出器具曾经的功能、用途。

  这些文物珍品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集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文化底蕴等。

  据西藏博物馆相关专家介绍,西藏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历史悠久,特别是吐蕃时期,曾达到过最繁荣时期。历史上,随着宗教在当时社会影响程度的提升,宗教法器曾成为西藏金银器打造工艺的主流,加之当时权贵阶级注重饮食器具、装饰配件等的品质,涌现出了一大批金银材质打造而成的艺术佳品。

  据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宗教用品大多取材贵重,由当时手艺高超的工匠艺人精工巧作。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布达拉宫等文保单位,珍藏了包括酥油灯具、长号、手摇鼓等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以金银为胎和宝石缀饰的法器,以富丽庄严闻名于世。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在其所著《撤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一书中提到:“在对唐朝文化作出了贡献的各地工匠中,吐蕃人占有重要的地位。吐蕃的金器以其美观、珍奇以及精良的工艺著称于世,在吐蕃献给唐朝的土贡和礼品的有关记载中,一次又一次地列举了吐蕃的大型金制品。吐蕃的金饰工艺是中世纪的一大奇迹。”

  近年来,在海内外的一些研究中也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金银器,也让我们得以窥探唐代吐蕃金银工艺的高超水平。

  相关文博专家表示,今天,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发现的实物,都可以证明吐蕃金银器从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中原唐朝和中亚、西亚金银器相比较,其中一些精品的制作水平已达到与前者大体相当的程度,表明吐蕃已成为当时东亚地区一个重要的金银器生产制作区域。

  关于这点,当时中原王朝的文献记载也能证明吐蕃进贡的金银器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唐代金银制造工艺中也曾独树一帜。

  史书记载,唐代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吐蕃赞普派遣使节向唐王朝贡献了一座“金城”,城上不仅立有狮子、大象、骆驼、马等动物,动物之上还有骑手。与这座金城同时贡奉给唐王朝的,还有金瓮、金颇罗等金器。

  “这些足以说明当时西藏地区金银器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相关文博专家表示。

  据了解,当时的吐蕃金银器从造型上来看,既有杯、盘、碗、壶等各类生活用具,也有耳坠、戒指等首饰以及作为服装饰品的各类牌饰,还有马具、马饰等金银饰件。

  其中,器形最大的,是今天保存在拉萨大昭寺内的一件银壶。这件银壶的造型十分特别,它的上端开有圆口,口缘饰八曲纹,口沿的下方做成空心立体羊首,羊首的后侧竖起两耳,羊首前端上下唇间衔有一个圆管形小流,羊首下为喇叭状的细颈,颈上端饰弦纹、四瓣毬纹各一匝,颈下部接球形瓶身。纹饰部分有鎏金痕迹。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此银壶的主要位置,有一组生动活泼的鎏金图像,饰有单人弹琵琶和成组人像各二组。其中,弹琵琶者将琵琶置于背上,双手背于身后,呈“反弹琵琶”的姿态,与著名的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如出一辙。

  关于这件银壶的来历,学者们至今都有不同的推测。但这件颇具传奇色彩的银壶,正好印证了西藏金银饰品除了体现自身文化中的“传说”“讲究”之外,更能体现文化间的借鉴与交流。

  浏览完文博殿堂,我们再回到街头巷尾。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的锻造工艺师罗布顿珠来自西藏最著名的工艺之乡——昌都市柴维乡加荣村的一户金工世家。

  出身“工艺世家”是今天多数在西藏工匠领域颇具地位的手艺人的共同特点。

  2010年,罗布顿珠带着从家族和家乡父老习得的手艺,来拉萨闯生活,并成为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的一位铸铜老师。6年后,他成为雪堆白传统技艺传承人、老匠人仁增的“关门弟子”,系统地学习了金工理论知识和雪堆白传统花纹及设计。

  “遇见仁增师傅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罗布顿珠说,除了精湛的技艺,他从仁增师傅那里学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

  和许多西藏工匠师傅一样,这些年,罗布顿珠带徒学艺的同时,也制作传统生活日用金银铜制品、宗教用品、建筑装饰等。他所在的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还结合时代需求,推出旅游纪念品、现代工艺品等,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回望过去,拉萨、昌都等地都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枢纽,大量金银器加工店就曾林立于这条著名古道的街巷。

  今天的拉萨,你可以在街头巷尾随时走进一家金银加工店,与手工金银器饰品来一场奇妙的邂逅。

  轻纺珠宝金银店和齐心珠宝店都是这个行业在拉萨的老店,经营至今超过30年。他们售卖的金银器装饰配件极具西藏传统特色,外观简约、粗犷,不失大方典雅之美。

  “所有首饰都是手工精雕细刻出来的。”轻纺珠宝金银店老板兼手工匠人王师傅说,“但因为今年的金银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应的,首饰也就不得不涨价了。”

  齐心珠宝店的老板则是一对藏族夫妻。平常,老板娘主要负责售卖,她丈夫主要负责加工金银器。

  通过对以上两家店的采访和现场观察,记者发现,目前,西藏金银器手工艺装饰配件行业存在缺乏创新、款式单一等问题,导致无法吸引年轻人前来消费。但可以期待的是,在众多西藏金银器工匠的努力下,这项技艺会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发展。

来源:西藏日报

相关阅读

  • 高考回忆录 畅谈旧时光

  • 1992年,张爱斌参加硕士论文答辩。次仁罗布。图由受访者提供“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你还记得参加高考的那年夏天吗?每个人都有远大的前程和勇敢坚韧的毅力,至今都无
  • 金银花开幸福来

  • 渭南日报 记者 马周宁 摄影报道眼下正是金银花采摘期。5月24日,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千亩金银花枝繁叶茂,一簇簇金银花俏立枝头,花香四溢,村民娴熟地采摘花蕾,田地里一片繁忙景象。
  • 金银花产业助增收

  • 5月是金银花盛开的季节,日前,济宁市任城区安居街道汪西村80余亩金银花迎来了采摘旺季,一簇簇金银花苞俏立枝头。村民们三五成群,手挎着筐篮穿梭在田间,双手不停地在翠绿的金银花
  • 【民族文化】唐卡溯源‖刘忠俊

  • 唐卡溯源刘忠俊一、前弘期(7—9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原两路传入的,西藏前弘期的绘画一是受到印度波罗艺术的影响;文成公主进藏时把中原佛教绘画也带入了西藏,这一时期,印度、中原的
  • 拉萨市“双创”载体累计孵化企业1854家

  • 近日,记者从人行拉萨中支获悉,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切实改善文旅行业金融服务,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针对乡村文化旅游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人行拉萨中支依托“线上+线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雪域文化 流光溢彩的金银铜器

  • 铜鎏金錾刻工艺作品香炉局部。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锻造工艺师罗布顿珠专为婚礼打造的系列工艺品。铜碗收边铜碗打制铜碗初步造型铜碗初步成型工匠次嘎在打制作品。铸造工艺所
  • 北京金石慈善基金会资助赫乡各民族学生

  •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各民族学生的关爱帮扶工作,结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5月30日,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联合县司法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北京金
  • 玉门:党建引领执法 服务凝聚民心

  •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玉门市城管执法局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力、迎难而上,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在城市管理领域落地生根、落实见效。“党建+
  • @所有人,河南爱卫办发布倡议书,请查收!

  • 全省广大人民群众:2023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无烟 为成长护航”。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和责任,为了给全省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无烟、清洁
  • 高密市第四届初中青年教师好课堂大赛举行

  • 为落实《2023年高密市教育工作要点》相关精神要求,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范式,提升青年教师课堂评价素养,引领专业成长,提升育人质量,近日,2023年高密市第四届初中青年教师好
  •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查询

  •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查询平台已经开放,考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成绩查询。查询方式一:手机端查询关注济宁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济宁教育发布”,打开子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