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城街道府前社区的幸福食堂门前,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在排队领取社区发的免费“共享大包”。有几位老人激动地围着社区志愿者们,为了能够看看免费共享大包到底什么样,除了自己还有谁可以领取。
“大爷大娘们,请排好队不要着急,凡是社区通知大家来领的今天都能领的上咱们社区志愿者们亲手包的包子,大家请放心,咱们都是用最好的油、最好的面、最好的调料、最好的馅,如果觉得好吃,咱们还会免费给大家送。”府前社区祥福家园志愿者李连华忙的不亦乐乎,她一边为老人们递上打包好的免费“共享大包”一边给好奇的围观老人们解说着。
府前社区是东营市典型的以老旧小区为主的城市社区,整个社区11000余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996人。社区老年人大多生活节俭,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并不强。为了能让社区活起来,府前社区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增来这样形容。府前社区从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的实际困难入手,扩大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有序参与,采取社区“共享大包”的方式,把社区与居民绑定在了一起,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兴趣,实现了单纯的消费者到主动地参与者、销售者的转变。
府前社区探索“社区经济+公益慈善”的模式,面向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低价销售,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的实际困难。全年365天,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主动排班为老年人蒸包子、送包子,社区“共享大包”在党建引领下坚持公益“初心”,自正式运营以来,销售情况异常火爆。府前社区的居民都议论纷纷,有夸赞的,也有提建议的。府前社区“共享大包”俨然已成为街谈巷议的“社区明星”。短短几天,许许多多的社区居民开始关注“共享大包”,有的顺带着对社区工作开始感兴趣了。他们开始喜欢了解社区,把自己融入社区。府前社区“共享大包”成为了连接社区居民与社区党委的“引子”和“纽带”。
“说实话,党建引领社区经济现在很普遍,全市321处幸福食堂中包包子卖包子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府前社区‘共享大包’不一样,咱们社区的包子是有远大理想的”。府前社区党委书记生沈阳这样解释。“一是为民服务、亲自上阵。在咱们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包包子是一项必备技能。为了让社区老年人吃上放心包子,大家亲自上阵,为民服务从亲手包包子、亲自送包子上门开始。二是用包子‘赚’包子,赚了包子免费送社区老年人,以包子为媒介,搭建党心民心连心桥。府前社区‘共享大包’实行每天365个蒸包的公益模式。其中,每天300个蒸包是加上65个蒸包后的成本价模式销售,另外65个蒸包即这300个蒸包销售后挣得。”
经深入了解,相比外面包子铺卖的包子,府前社区“共享大包”无论是在食材上还是在价格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现在,众多社区老年人都在盼着免费“共享大包”送到家,全体小区居民都在关心关注着这件事情,更有一些社区居民开始主动以志愿者的身份来义务劳动。老年人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开始主动关心、主动参与社区工作,并且因为“共享大包”质优价廉,社区居民们对“共享大包”的评价和对社区工作认可度也很高。
“用‘共享大包’连接志愿服务的‘志愿服务+公益’的助老为老新模式是我们‘共享大包’的初心。包子也不只是包子,体现的是社区党委以包子为媒为老服务的真情。用我们的‘真情’换来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心’。小包子也能发挥大作用。让更多的社区爱心人士和群众将会自发加入到府前社区‘共享大包’。等时机成熟,社区党委把‘共享大包’完全交给社区居民。在坚持食堂公益性不变的情况下,让社区居民自己运营”。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府前社区党委书记生沈阳表示。
用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增来说,“‘共享大包’最终交给群众是‘共享大包’最独特的地方。社区党委通过‘共享大包’践行群众路线,服务群众,融入群众、发动群众再到最后实现在党建引领下,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这是群众自治的一次有益实践。”
“路虽远,不行不至。”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共享大包”,一种“社区经济+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的助老为老新模式正在府前社区从设想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