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西乡立交桥下的十元理发街:摊主和顾客几乎都属于来深圳的打工人

日期: 来源:金羊网收集编辑:金羊网

夜幕降临,天桥下理发师们依旧忙碌

这里的摊主和顾客几乎都属于来深圳的打工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小婉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在深圳宝安区,广深公路和西乡大道纵横交错之处,搭起了一座西乡立交桥,桥上车流如水,桥下人流如织。有人的地方就有买卖,但这里的买卖有些特殊,关乎“脸面”——十几二十位理发师常年聚集在这,依次排开,摆摊剪发,标价大多为10元一次,形成了十元理发一条街的景象。

椅子、镜子、剪子、推子、梳子,再加上吹风筒和围布,是这些街头理发师必备的工具。工具简单,但手艺并不含糊:剪刀与推子共舞,乱发坠地;吹风筒一开,拂落脸上肩上碎发;再用微湿的海绵一抹做好清洁,理发服务也就接近尾声了。一套下来,顶多十分钟。

快,是最直观的感受,利落,是细看下的感悟。西乡立交桥下十元理发一条街的摊主和顾客,几乎都属于来深圳的打工人,短短的十分钟后,他们各自东西汇入城市奔涌的浪潮里。

“十元理发”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十元理发

人来深圳,除了上下沙,还漂在西乡。据2022年数据,西乡街道共有90个城中村,是深圳城中村最多的街道,也是深圳人口最多的街道。早上6时许,随着打工人步履匆匆,西乡已热闹起来。打工人肚子饿了要吃饭,因而大小餐饮店、大排档再加上流动早餐摊,星罗棋布散落在城中村里;头发长了就得剪,因此在城中村里,十元快剪店或者街头理发摊,并不稀奇。

但像在西乡立交桥下,聚集如此之多的街头理发摊位,在深圳并不多见。9月19日晚上8时许,在非高峰时段,一路数过去,足有21个理发摊位在营业。

18年前,61岁的徐克友就在这里摆摊剪发。他从19岁开始学理发,一剪60年,原先背着木箱子,在湖南老家走街串巷为人理发,后来子女来深圳打工,老徐带着箱子也跟着过来。“2005年,西乡立交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周围光秃秃的,但人很多。”徐克友回忆道。

在改革开放后,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那些年里,产业聚集、工厂林立,大批外来打工者涌入西乡,再加上西乡立交坐落在宝安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附近,极高的人流带来旺盛的理发需求。同时,桥下空间宽敞、安全,有地方可以稍微遮阳挡雨,是个理想的摆摊点。因而,在近20年里,即使理发师不断变换,西乡立交桥下,仍保持着理发一条街的景象。

立交桥下的这条街并不长,但理发师们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支个理发摊并不需要占多大地方。两把椅子,一把放一面方形镜,一把让客人坐,讲究点的还会备上两块坐垫轮流替换;旁边的围栏上,挂着各样花色的理发围布,所有的理发工具都能放进一个小箱子里。只剪发、不洗头,染头发只能染黑色,极简到甚至只需要剪刀和推子就足矣。顾客和理发师的剪前交流也就两三句话,不办卡,也无推销,快的话,顾客从落座到剪完头发付钱,不过5分钟。

“以前我剪一次头发收5块,现在剪一次收8块。”徐克友说道,18年里,剪发价格只涨了3元,在这条理发街,这是基本价格。大多数摊位,剪一次头发10块钱,还包含刮胡修面。

价格实惠、体验便捷。一天下来,西乡立交桥下,来自五湖四海打工人们的头发,糅杂在一起,落在了深圳的土地上。

晚上,理发师傅戴着头灯给客人理发

熟客经济

这些街边理发师,大多早上6时就开始摆摊,白天靠小招牌和人声招揽顾客;傍晚时,每个小摊支起一盏小灯,一路排开,场面有些壮观;到晚上10时许,理发师们才开始陆陆续续收摊。

“在理发店里花35块钱剪的头发,和在这里花10块钱剪没什么区别。”外卖小哥小李介绍道,附近的外卖员、快递员,基本都是这些摊位的常客,“挣点钱不容易,能省就省点,而且老板们剪得又快、手艺也不差。”小李光顾这些街头理发摊位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他指点记者:“很多老师傅的,这个河南来的(师傅)剪发三十年,那个重庆的(师傅)也剪了好几十年了。”

十元理发一条街上,除了有五六十岁的老师傅压阵外,也不乏年轻人。34岁的王庆(化名)今年7月才开始在西乡立交下摆摊理发,来深圳前,他开过两次店,均以失败告终。来到深圳后,王庆决定重拾理发旧业,但没有选择去理发店应聘,因为“喜欢自己干,在店里不自由,要被管着”;也没有选择自己开个理发店——在西乡附近一间小的铺面,一个月租金约要4000元,再加上各种成本支出,反不如在桥下摆摊挣得多。

一天理三十个头,是这些理发摊位的平均值,即使远不如繁盛时期的一天上百人,一个月下来,也还能有些赚头。“赚得辛苦,风吹日晒,特别是高温时候,就算在桥下,也挡不了多少毒日。”王庆说道,“这里的理发师傅,基本全年无休,要是不来的话,有些熟客看你今天不来、明天不在,第三次就不会再光顾你了。”

王庆刚摆摊理发时,无人问津,“到晚上八九点钟,一看才赚了几十块钱,特别着急。现在摆久了,熟人多了,也就慢慢好起来,一天能有个几百块,心里也就踏实了。”

做好熟客经济是这些街头理发师的经营之道。理发街上摊位多,任君选择,但很明显的,大部分客人踏进这条街后,并不为摊主招揽所动,而是径直走向自己熟悉的理发师傅。随便一问,在同个摊位理发三五年的多如牛毛。

顾客毛先生提道:“我是湖北过来打工的,给我剪头的老周也是。我照顾老乡生意就常来,他剪得好,我就把他介绍给工友们,都是来深圳打工的,都不容易。”在深圳,在不同角色里,打工人们惺惺相惜。

随女儿一起来深圳的杜娟正在给客人剪头

女理发师

光顾这些街头理发摊位的,大多是男性,不管是中年男人,还是年轻小伙,甚至附近学校的小男孩,都乐于坐在露天摊位上,享受十元一次的服务。但也不乏有女士过来照顾生意,她们更倾向于选择女性理发师。

在一众男性理发师里,52岁的杜娟尤为醒目,她很爱笑,人缘也不错,有熟客骑着电动车飞速经过她的摊位时,即使不停下来理发,也会跟她打声招呼。

2019年,因为女儿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深圳工作,杜娟也跟着来到西乡。起初,她想找份保姆的工作,“管吃管住,还不用晒太阳,但要交钱考试,我做不来。”

一次买菜的时候,杜娟经过西乡立交桥,看到这条十元理发街,就萌生了重操旧业的念头,那时她还在一家健身房打杂工,试过一天干两份工作,实在太辛苦了,最后选择全天在桥下摆摊。

杜娟自诩理发手艺好,顾客一走近她的摊位,她看一眼就知道来人适合什么样的发型,要怎么样剪——她拿着剪刀手法潇洒、干净利落,杂发落完,顾客也满意地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点点头。刚摆摊的时候,杜娟的生意并不好,“刚来的时候,人家打工的也不相信你,你说得再好、手艺再好也没用。”她解释道,“后来,慢慢有了熟客,收入才好起来。”

在附近工厂打工的老陈,照顾杜娟生意已有三年:“找到她就一直让她‘飞’,都‘飞’习惯了,换第二个,还真不行。”杜娟给老陈剪头发的时候,有生客正在摊位间犹豫,杜娟还没开口,老陈就招呼上了:“你来这剪,这儿可以!真的可以!”

在来西乡之前,杜娟不是在老家湖北打工,就是北上去开理发店。“有个店面,肯定不一样。摆摊辛苦一些,老家有四季,在深圳感觉只有夏天和秋天。”杜娟细数那些艰难——“紫外线强的时候,擦防晒霜都没用,脸上红红的一块”“前段时间下大暴雨,水在桥下流过,都到脚脖子了,我们就在水潭里给顾客剪头发”。

但杜娟还是挺喜欢深圳这个地方,这么些年摆摊下来,也没想过回去,一方面是因为“在深圳这个地方你只要吃苦耐劳,就能挣到钱”;另一方面是“这里的人还不错,素质高,又热情,不然我不可能留那么些年”。

杜娟的摊位靠着西乡立交桥下的城市绿化带,她不怎么识字,跟顾客介绍自己时,常指着后面的花圃乐呵呵地道:“诶,我叫杜娟,就是这些红红的杜鹃花呀!”


相关阅读

  • 从田间到城市,平安银行以金融服务新市民群体

  • 9月22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平安银行“田间到城里 安心守护你”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新市民卡发布会在深圳举行。继乡村振兴卡突破17万张之后,平安银行推出新市民卡(深圳特色版
  • 深圳召开中秋国庆期间市场秩序合规指导会

  • 9月22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中秋国庆期间市场秩序合规指导会,从规范节日期间市场价格行为、茶叶和月饼等应节商品过度包装、餐饮消费等多个方面,指导企业加强合规建设,共
  • 官宣!2023深圳马拉松定档,报名通道已开启

  • 9月22日深圳马拉松官方宣布2023年深马将定档12月3日7:30并开启了报名通道本届赛事只设置马拉松(42.195公里)一个项目,总规模为20000人(含团体200队)。报名将于9月22日10时正式开
  • 用深圳精神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 ——写在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即将开启海外首秀之际③■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祁琦在全国20余座城市收获无数掌声与赞誉之后,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受邀将于9月27日至30日
  • 元故事 339期▪深城记㉝ | “金龟慢”

  • ■胡野秋深圳的特点是快,“深圳速度”至今仍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代名词。无论是瞬间拔地而起的大楼,还是像竹节一样日日生长的道路,乃至于在写字楼里和流水线上走路带风的白领蓝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