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噪声污染,成都在行动。3月21日,成都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通气会,会议通报,据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城区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同比下降1.1分贝;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0分贝,同比下降0.3分贝;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1.2%、68.4%,与上年相比,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成都市噪声扰民投诉在群众关注的环保领域投诉中较高。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分别为占69.3%、24.5%、5.3%、0.9%,办结率100%。
2022年,成都市完善制度建设,明确责任分工,持续将“宁静蓉城”降噪行动纳入“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生态惠民工程”,将噪声污染整治纳入年度“生态环境治理十大行动”,编制并印发《成都市2022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都市“三大战役”办副主任旷良义表示,“行动方案制定了6大行动、16项任务、若干条工作措施,层层落实到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市)县,定期开展调度,并纳入生态环境目标考核,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
接下来,成都将如何继续为城市“降噪”?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市“三大战役”办还将致力于完善制度建设、缓解噪声投诉、加强能力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推动《成都市环境噪声(震动)管理条例》修订,按照《成都市2023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要求,聚焦市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持续开展噪声专项整治。2023年,全面完成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开展“宁静小区”创建试点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体系研究试点。加大道路交通噪声形成机制及防治方法、效果的研究,推进噪声科学治理能力建设。
此外,会上还展示了四枚“雪山守护者”数字徽章。这是市生态环境局首次发行数字藏品,将于3月22日世界水日在灵境·人民艺术馆平台正式发行。“雪山守护者”是基于成都“绿水青山·生态文明”文创大赛一等奖作品制作的数字藏品,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常用的环保设备:雾炮车、水下探测无人船、六旋翼无人机、移动尾气检测车、大气走航监测车。“雪山守护者”数字徽章将公园城市生态文明理念与数字藏品相结合,通过数字桥梁与城市年轻人对话,给生态文明成都表达赋予新的方式,为生态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开启了新的可能。
记者:任秋虹
编辑:张纹菊
责任编辑:陈奎
审核:魏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