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像“你个老六”“我真的会谢”“芭比Q”……这些被网友玩出花的“梗”,如今正在未成年人的社交中流行。除了中小学生,还蔓延到幼儿群体。然而,很多家长和教师发现,孩子口中的“梗”自己越来越听不懂了,深入了解会发现,其中不少是带着恶臭气息的“烂梗”。
最近,笔者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会时不时讲出一些让人一头雾水的话。例如:不小心把玩具弄掉到地上了,他会说,“芭比Q”了;跟人聊天时,他有时会说,“你个老六”。
问及这些“梗”的意思,他显然是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的。
笔者及家人在反思,孩子到底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些网络“梗”。最后发现,他看电视时,爱看一些平台的短视频,而视频中总在有意无意地“爆梗”。上网搜索那些“梗”的意思,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梗”都可以找到一个清晰、明确的解释,只能半蒙半猜个大概意思,而有的则明显带着非常不友好的意思。要纠正孩子说“梗”的习惯,只能卸载掉电视上的相关短视频平台,并以身作则加强引导。
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开展线上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3%的参与者表示发现孩子在日常说话中使用网络“烂梗”。在网络时代,出现网络词语、使用网络词语都很正常。但不能披上网络语言的外衣,就肆无忌惮地使用奇言怪语、甚至是污言秽语,也不能为了玩梗而玩梗,更不能玩“烂梗”。
事实证明,过多使用“梗”,会影响孩子的语言习惯,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似乎离开网络流行语言,就不会好好说话了。当然,一部分年轻人也同样有着“词穷”的困扰。在表达很厉害的意思时,似乎只懂得“绝绝子”“yyds”等。
更重要的是,携带恶俗、低级趣味基因的“烂梗”,传递着不良的价值取向,对三观尚未完全成形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杀伤力。近日,四川成都有个男孩,仅仅因为名字里有个“坤”字,结果被同学集体“玩梗”,嘲笑他是“鸡哥”,还在他课本上以及课桌上写着网络词语“鸡你太美”,导致男孩自残、抑郁的严重后果。这是在“玩梗”还是在霸凌?真是细思极恐。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鸡你太美”,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出自蔡徐坤在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之中的自我介绍表演。原歌词为“只因你太美”,网友们把“只因”听成了“鸡”。之后被部分网友用来恶意嘲讽蔡徐坤为代表的流量明星,并用这段音乐制作鬼畜恶搞视频,上传到网络上的各个平台,逐渐成为网络热梗。
“烂梗”泛滥,不能让孩子遭殃。调查显示,孩子接触网络“烂梗”的来源,排在前两位的是短视频和同龄人交流。但追根溯源,同龄人交流中用的“烂梗”自然也是从网上看来的。因此,要避免“烂梗”毒害孩子,需要多方合力,首先需要净化网络环境。短视频平台和相关部门责无旁贷,应该完善严格的监管制度,要让那种为了流量而传递“烂梗”的视频得不到流量,甚至无法发布、传播。除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平台的监管,学校和家长也需要共同努力,提醒孩子注意文明用语,引导其树立规范用语的意识,养成好好说话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