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与光同行 | 老花镜和放大镜区别在哪里?

日期: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收集编辑:长春理工大学

编者的话

        光是万物之源,光学是人类最早着手研究的科学之一,无数光学研究者将毕生精力投入光学,才形成了现在的光学学科。

        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专业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由长春理工大学代建代管),是一个以“科技之光·引领未来”为主题,以普及光学知识、展示光学科技成果、推动光学科技发展、促进光学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为社会使命的光学科技场馆。

        日前,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与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策划推出“与光同行”栏目,于每周末科普一个“光学知识”,带领大家走进“光”的世界。

        本期“与光同行”,讲述“老花镜和放大镜”的光学故事。

老花镜和放大镜区别在哪里?

        老花镜和放大镜都是同一种透镜吗?二者有哪些异同呢?能直接把放大镜当作老花镜随时戴在眼睛上吗?图一是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爷爷手拿放大镜津津有味地看报纸,这张极具生活意义的图片似乎正用事实述说着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老花镜和放大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射入凸透镜,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集中在轴上的一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焦点,对于较薄的凸透镜这两焦点至透镜中心(光心)的距离大致相等,称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越短。同一物体放在不同位置通过凸透镜将形成不同的像,如图三,当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以内(如图中A点),呈一个正向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当物体在凸透镜1倍焦距至2倍焦距之间(如图中B点),呈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投影幻灯机。当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如图中D点),呈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从凸透镜成像规律不难看出,在使用放大镜时必须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越是放大倍数高的放大镜,需要透镜中心厚度也越厚,镜片面积可以越小。作为阅读用的放大镜一般不需要太高的倍数,镜片相对来说也会稍大一些,这样可拥有较大的视野以方便阅读,如果物距超过1倍焦距之外,则像将变成倒立,且需要在另一面才可以观察到。

        眼睛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也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如图四所示,不过,眼睛看远处物体或是近处物体不是靠改变物距或者像距来实现的(因为晶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基本上是不变的);它是通过睫状肌伸缩改变晶状体的凸凹程度来改变自身焦距,从而使像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光照通过神经发送给大脑解析出这是什么“物体”。一般人40岁以后随着人眼的晶状体逐渐纤维硬化,睫状肌伸缩性能减弱,使得眼球变短,晶状体系统的聚焦能力也减弱,结果是看远处物体较清晰,看近处物体却模糊,这时的眼睛状态就称为老花眼;借助凸透镜的聚光作用可以通过配戴老花镜来补充调节,从而让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如图五)。

        放大镜主要是将事物成像放大让人看得更清楚,不是用来矫正视力的,正常人眼看细微的东西也可以用放大镜;而老花镜是根据个人眼球屈光度不同而验配的,以便让物体的像更好地成像于视网膜上,达到看清事物的目的。

        放大镜和老花镜都属于凸透镜,如果将常用的放大镜折合成老花镜度数的话,相当于1000—2000度(眼镜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显然是不适合个人的。如果长期使用放大镜代替老花镜的话,会造成眼睛酸涩、肿胀、头痛等,严重的甚至会损害眼睛,所以老花镜需要在专业验光后科学配制,不可随意乱带老花镜,放大镜只适合短时间使用以及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使用,而科学佩戴老花镜是可以适合多种场合。


相关阅读

  • 除了泡脚盆,难道就没别的礼物可以送妈妈了?

  • 说话就到妇女节、母亲节了,大家都会在节日当天为自己的妈妈送上一份礼物,所以,今天咱就来聊聊什么样的礼物才能送到妈妈心里去。首先,送母亲的礼物不能“傻乎乎”,不能以“送妈妈
  • 90后延迟退休日记,笑到飙泪

  • Sayings:
    你最近一定听过这个词:“延迟退休。”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张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截图:或于 2023 公布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中,我国有可能将实现 65 岁男女同龄退休
  • 老花眼突然不花要当心

  • 作者:焦春娜最近一个月,李叔叔发现自己读书不到半个小时就出现头昏,眼睛酸胀,到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他眼睛已经出现老花了,看书读报时需要佩戴老花镜。
  • “文明放大镜”,发现生活中的美!

  • 《韩非子》中有云“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透露着我们做人处事的态度或许是随手捡起的垃圾或许是下意识间的排队礼让都是文明礼貌的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与光同行 | 老花镜和放大镜区别在哪里?

  • 编者的话 光是万物之源,光学是人类最早着手研究的科学之一,无数光学研究者将毕生精力投入光学,才形成了现在的光学学科。 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专业科技馆—
  • 听堂热评 | 硼砂泡黄金鲍 黑心企业就当刑法伺候

  • 3•15前夕,新京报记者接到爆料,辽宁大连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违规使用化学添加剂。记者进厂卧底后发现,该企业会用白色粉末调制的“药”加水稀释后浸泡黄金鲍。经化学实验室检测,
  • 潮评丨让不法者颤抖 才能让消费者心安

  • 潮新闻 评论员 逯海涛随着烟火气的重新升腾,三年疫情之后的首个“3·15”备受关注。3月15日晚,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如约而至,香精大米、不合格头盔、没有生产许可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