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仍存在四大误解

日期: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收集编辑:中国食品安全报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由来已久,伴随着现代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使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日前,由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起的《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仍存在四大误解。

误解一: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

本次调查显示,62%的消费者认为“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长期大量”其实是外行话,真正懂食品安全的专家不会这么说。比如在评估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时,要充分考虑“终生、每天、大量摄入”的极端情况,因此网络上所谓的“长期大量摄入有害健康”几乎不可能出现。此外,国家标准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时也是“算总账”,因此大家担心的“叠加效应”也涵盖在内了。

误解二: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

本次调查显示,70%的消费者认为“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罗云波表示,这种想法可能与人们普遍存在“化学恐惧症”有关,但不论是天然来源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物质”,在管理上也是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方法和准绳去评估其安全性。因此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同样安全的,无论何种来源。

误解三:“0添加”“0防腐剂”更安全?

本次调查显示,66%的消费者认为“0添加”“0防腐剂”的食品更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0添加”“0防腐剂”是典型的恐慌营销,利用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和不信任,反过来也进一步强化了“食品添加剂有害”的认知。实际上,“0添加”“0防腐剂”并不会更安全,有时还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作用,可能对其他产品形成污名化和不正当竞争,不利于食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误解四:三聚氰胺、瘦肉精是食品添加剂?

三聚氰胺、瘦肉精是两种典型的违法添加物,然而本次调查显示,仍有近8成消费者将其误认为食品添加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只有政府批准使用的才是食品添加剂,未经批准而使用的是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混淆了食品添加剂与违法添加物。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专业界和食品行业围绕食品添加剂已经做了大量科普,但很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建议专业界进一步加强传播策略研究,让科学知识和理念真正做到“入耳入心”。

相关阅读

  • 数字经济:激发山西零售业新活力

  • 消费者在无人售货机前扫码购物。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若男 摄“您有新订单,请注意查收。”5月30日,在太原尖草坪区迎新街的一家小超市内,外卖接单系统的提示音提醒老板小
  • 注意!“6·18”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指导书来了!

  • “6·18”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在即,为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公平规范、健康有序的网络交易环境,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向全市网络交易经营者发出《“6·18”网络集中促销合规
  • 反对“野蛮装修”,中消协出手了

  • 6月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宣布开展“反对‘野蛮装修’ 提振消费信心”专项监督公益行动。近期,哈尔滨某楼盘租户“野蛮装修”造成200多户业主住宅受损的问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邹平市黄山街道:千亩冬小麦开镰收割

  •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 当前,“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已全面展开。黄山街道紧盯“割、晒、保、收”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抢收小麦,全力抓好夏收夏播,确保应收尽收、应播尽播。
  • 成都全面部署小区治理攻坚三年行动

  • 居民小区是市民共同的生活家园,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2020年以来,成都全面推进居民小区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近日
  • 在长春世界雕塑园感受夏天的活力

  • 绿荫、微风、蝉鸣、跃动的小松鼠,翩翩起舞的天鹅,奏响仲夏交响曲。行走其中,感受雕塑园的夏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芒种之后便是高考,这是梦想启程的季节。祝福莘莘学子旗开得
  • 潍坊老行当故事 | 四十二道工序,一件黑陶

  • 一张照片、一篇文字就是一段历史“潍坊融媒”老行当征集开启了一段时光之旅让我们一起欣赏那朴实、怀旧、美好的潍坊老行当故事▼▼▼  黑陶是产生于诸城市的一种泥制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