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耳、千里眼、飞毛腿……身怀这些绝技的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护理工作者,特别是在精神病医院工作的护理工作者,他们除了像其他护士一样护理好病人外,有时候还要承受着病人突如其来的打骂,对待患者就像哄小孩。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你幻听的情况已经没有了,再过一段时间你就可以出院,回归正常生活。”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病房里,中西医结合科副护士长柴家金和一名患者坐在病床上聊天,患者紧紧地握住柴家金的手,画面十分温馨。
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工作环境的封闭性,护理工作风险高、压力大,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精神病人护理工作。但柴家金2007年才毕业,就来到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工作。才来的时候看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时出现伤人、砸东西的行为,他也曾经恐惧过,但最终没有退缩。
在柴家金看来,他们工作的一个难点就是,很难知道患者在想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但是他们又不能远离患者,只能克服内心的恐惧,用心聆听患者,慢慢引导患者。
每天给患者喝药也是一项大工程。有的患者把药藏在舌头底下再把药偷偷吐掉,还有的患者把药藏在手指缝中,协助精神障碍患者服药是一项特别考验护士“眼力”的工作。柴家金核对好药物后,会认真盯着患者服药,吃药后会仔细检查患者的舌底、口腔、袖口等,确保患者服药到肚。
“因为我知道他们是因为生病了才会这样。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患者出院时会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谢谢,或是对之前发病时做过的事向我们道歉,或是说以后还想来医院找我聊天,我觉得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柴家金表示,和综合医院不一样,这里的患者内心很脆弱,除了做好护理工作,还必须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责任心。
医院曾经收治了一名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时患者蓬头垢面,浑身散发着恶臭味。柴家金尝试与患者沟通,并给他洗澡、刮胡子、剪指甲,换上干净的衣服。看着干干净净的患者,他心里觉得很宽慰。
“就想尽量让他们舒服一些。”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柴家金的心理压力很大,但心里那份职责却告诉他要勇敢,这份职责便是自己的“铠甲”。
工作16年,柴家金面对社会功能的衰退的患者,细心照顾,耐心开导,尽可能帮助病患恢复和保持社会生活能力,先后帮助6000多名精神科患者稳定病情,康复出院。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柴家金主动请缨出战,先后参加驰援湖北武汉、德宏州瑞丽市等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在完成治疗护理之余,他还与患者深入交谈,了解患者的想法,对思想负担较重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分享从家乡带来的鲜花饼、水果等特产,对患者进行手卫生指导、新冠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和呼吸操等活动,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依靠细心、耐心、诚恳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柴家金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赖和赞誉,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履职考核优秀等称号。被昆明医科大学和云南工商学院聘为兼职讲师,负责精神科护理学的理论教学任务,从一名普通的护士,走到了大学讲师,柴家金也会继续在精神科护理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为精神卫生事业贡献自己力量。
昆明日报记者:张晓莉
编辑:张 捷
审核:张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