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居民张文华驻足在屈原管理区天问街道桔园社区纺城记忆主题公园长廊内,一幅幅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场景唤起了她关于汨纺的记忆。
自中央、省、市安排部署调查研究工作以来,屈原管理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薄弱环节、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运用大兴调查研究“三项机制”,制定《关于在全区大兴调查研究助力屈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由区级领导带头深入辖区乡镇、村(社区)、企业等地开展走访调研,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吹向基层、吹进百姓心中。
“俯下身子”聆听群众心声,在沉下身、静下心中望民情。
“这一大块空地杂草丛生,到处是生活垃圾,既影响社区环境形象,又浪费公共资源,应该要用心打造”。在今年4月份的社区屋场会上,张文华说道。
天问街道办事处是由曾经的汨罗纺织厂改制而来,高峰时期,厂内拥有上万员工,产品畅销国内外,作为国家二级企业在省内外都享有盛名。时过境迁,昔日的汨纺辉煌已成过去,如何留下记忆、记住的乡愁?是广大老汨纺人心中永远的牵挂。
念民所忧,行民所盼。为了办好群众诉求,屈原管理区党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挖掘纺城记忆,并根据群众休闲需求,精心设计“时光、法治、健康、文化”四大长廊,刊登百余幅汨纺老照片,投资约140万元,公园建设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把群众的乡愁“写”在细节里,也把群众生活的更多幸福感“留”在“方寸”中。
移步见公园,推窗见绿意。走进纺城记忆主题公园,曾经的社区“脏乱差”地带,已经成为了记忆。如今,干净清爽的鹅卵石小径、古色古香的凉亭、崭新的健身器材,特别是象征着“汨纺精神”的织布机雕塑,让居民眼前一亮。
夏日晚霞下,张文华和她的家人坐在凉亭里,笑着谈论公园的变化,“现在纺城记忆公园的环境,和市内的公园有得一比!”
“迈开步子”走进群众家门,在心贴心、面对面中访民意。
为扎实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屈原管理区党委从一开始就定了规矩,要求全区各单位以一名科级干部带领一名普通干部认领一个调研课题的方式,每季度定点走访联系群众20户以上,每户走访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督查,不让调研成了“走形式”,而是成为干群之间真正的“连心桥”。
“听说家乡发展势头非常好,所以今年我就回了村上,但和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差距很大,希望能多组织去外地学习的机会。”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汤玄思说道。
6月28日晚,在河市镇三和村船头片村民胡均良家里,人群聚集,传来阵阵讨论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屈原管理区党委书记向科军正在与镇村干部、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针对群众提出的疑惑、困难、问题等,向科军认真做好记录,并现场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对策,耐心向群众回答。
从身体状况到工作情况,从经济收入到看病就学,从人居环境到移风易俗,从矛盾纠纷到基层治理,向科军和群众无所不谈,在一问一答中慢慢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身挨身坐,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真心话,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用一场调研解答群众的星星点点,也要用调研汇聚起屈原发展的璀璨星河。
“撸起袖子”解决群众难题,在办实事、出实招中纾民困。
6月份,在“大兴调查研究”活动专栏中有群众反映,营田镇推山咀社区沿江片有一段道路因为沿线都是企业,货车长期碾压,导致道路出现破损坑洼,影响周边群众正常出行。
“我们一直想修,也筹集了资金,但是这块路面破损面积小、点位多、分布广,没有施工企业愿意承接”。社区党总支书记柳国栋说。同时,因为破损的道路是沥青路面,不像混凝土路面那么好处理,必须得专业的人来干。
小问题久而未决,成为居民的“心头大事”。为帮助社区解决这一民生难题,营田镇党委联系各方资源,最终找到了城区附近一处的施工队伍并帮社区修整了道路。看着焕然一新的沥青路,坑洼路平了,百姓心暖了,社区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衡量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得好不好、落实没落实,关键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只有把群众的“堵心”难题解决了,才能说明我们工作做到位了。
截至目前,屈原管理区各级党员干部走访群众4629户,收集建议1652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84个。
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记者 方 璐 通讯员 李梦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