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探析媒体融合视域下文物类宣传创新路径

日期: 来源:中国报业收集编辑:中国报业
  • 薛  帅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文物事业得到充分发展,文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同时,考古界、文博领域的新闻事件也同样吸引公众目光,成为社会热点,且随着政府及社会力量对文物保护利用的持续推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理念越发深入人心。新时期,媒体在不断创新传播方式的同时,一些新的风险与挑战也随之出现。

传播现状及特点

1.社会关注度高,易形成“网红”效应和裂变式传播。从传播学角度看,传播成功与否取决于信息的吸引力、目标群体的接收能力以及传播媒介的有效性。根据长尾理论,社交媒体的实时性、互动性和易于分享的特性使得文物新闻的传播更加便捷和迅速,一旦有关键节点分享了这些信息(如有影响力的个人、组织或平台“推流”),就可能触发裂变式传播,使得信息迅速扩散。例如,2021年3月,随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发布,三星堆再次火爆“出圈”,社会各界探索古蜀文明的热情被点燃,不仅主流媒体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大量自媒体也涌入考古科普领域,一时间三星堆成为“网红”。

2.科技含量高,文化底蕴浓,社教功用强。根据互动理论,传播效果不仅取决于信息的传递,还取决于接收者对信息的反馈和参与。科技发展使得文博机构及宣传领域出现沉浸化文物展示方式,增强了观众参与感和认同感。例如,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曾与抖音共同策划推出《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让网友惊呼“活起来了”。通过加入动画技术、配音特效,众多国宝级文物在短视频中“复活”。其中,博物馆方把控好文物的严谨性,新媒体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创新表达,携手打造了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使文物寓教于乐的社会教育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3.受众年轻化,内容娱乐化,传播重交互。文物事业发展至今,受众已对观赏式接收方式产生疲劳。根据传播学理论,信息能否有效和高效传播,在于其目标受众定位的精准性与匹配度。在受众“年轻化”之路上,故宫已实践多年并积累了经验。近两年,电视媒体与故宫相互借力,《上新了·故宫》将综艺娱乐与文化科普相结合,紧扣年轻人的笑点与兴趣点,赢得了青年观众一致好评。同时,文物信息传播方式也越发倾向于交互传播,如电视栏目《国家宝藏》第二季,当每件文物出现时,屏幕下方会有实时二维码,观众可随时“扫一扫”将文物“捧”在掌中沉浸式“把玩”。

存在的问题

1.内容“失真”,缺乏严谨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新闻报道丧失真实性不仅会对媒体和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也将对公众的知情权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早在2000年某报为吸引观众眼球刊发虚假新闻,并错把三星堆陶片上的符号当作金手杖上的图样,称之为外星人留在三星堆的密码;时至2021年,仍有媒体为博眼球,在缺乏科学考证的情况下,不仅在标题中直接误导公众,更在内容上将“三星堆”与“外星文明”强行联结,“三星堆外星说”一时甚嚣尘上,严重影响了公众认知。

2.形式过度娱乐化,偏离文化本质。新媒体的崛起让文物传播形象日渐时尚化、大众化、亲民化,但在流量驱使下媒体对文物信息的呈现与传播却过度娱乐化。如近年来网络短视频平台刮起的“探墓”风。据抖音平台数据统计,以“古墓”为话题的视频播放量近4亿次,一些探秘“野墓”的短视频观看量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细究其讲解内容却多为“戏说”,缺乏事实考证,严重误导观众。相关专家对这一现象深表担忧,视频有可能诱使不法之徒进行盗墓,威胁文物安全。

3.呈现媚俗化,对流量追求大于质量。如果说早期文物文创衍生品形象宣传多呈现“萌萌哒”,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文化合理当代化的表现,那么如今毫不顾忌文化品位,单纯依靠“贱萌”“鬼畜”等所谓年轻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圈”,则是文博机构被流量“绑架”,导致其社会教育职能缺位。例如,日前淘宝发起的“2023丑东西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某博物馆以国宝“马踏飞燕”为灵感开发的文创“绿马头套”脱颖而出,获得“拔得头丑”奖,相关网络媒体对此大肆报道。这种靠“丑”出名的现象是严肃文化对流量的屈服,由于其传播内容低俗化,进一步导致受众对文物本身产生扭曲理解、对文博机构产生错误看法。

优化的建议

1.严谨规范表述,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考古的直接目的是还原历史真相,对于真相的发现与传播,媒体应立足严谨的学术论证与确凿的文物实证,时刻警惕夹杂其中的虚假信息。否则,相关不实之词不仅会对考古界、文物圈的努力成果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而且有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更有甚者可能直接影响媒体坚守舆论场的意识形态安全,误导受众的社会认知与价值判断。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对真实性的追求应永远放在首位。

2.正确宣传文物价值,加大对自媒体平台涉文物内容的审查、监督力度。当下,自媒体平台是内容失实、媚俗化、过度娱乐化的“重灾区”,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平台加大审查力度,对严重失实但传播数据极高、误导公众的文物“假科普”进行及时下架及整改,对以猎奇为噱头的博主、大V、主播的原创内容加强审查;另一方面,业界要发挥监督作用,主流媒体要对自媒体发布的这些失实内容进行“纠正式”报道,及时以选题、评论等方式曝光,扭转受众错误认知,勘正文物传播主旋律。

3.让文物“有尊严”地活起来,提高传播内容的文化品位。媒体以多元呈现方式不仅要让文物“活”起来,更要“有尊严”地活起来。要摈弃仅仅以猎奇、吸引眼球为目的的内容生产模式,让文物信息及价值的良性高效传播围绕文化内核展开。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文博机构开设的自媒体平台,都应清醒认识到“满足大众不等于迎合大众”“寓教于乐不等于完全娱乐化”,要发挥好媒体引导公众审美取向的职责,努力实现以文物宣传实践促进国民文化素质提升的目标,以文物滋养当代文明。

4.以全媒体传播助力文物新闻事件的正向发酵。面对重大考古新发现和涉及重要文物的新闻事件,媒体既要各司其职,又必须形成合力,既要抽丝剥茧,更要有的放矢,用致力于打造“四全”媒体的思维去观照此类新闻事件的始末及深远影响,调动社会资源、联通各方渠道,实现话题全民化与正向发酵,营造全民热爱文物、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与良好社会风气。

眼下,“文物热”现象仍在持续,媒体应明晰现状并积极总结传播经验,厘清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抓住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机遇,不断深耕文物价值内涵挖掘,使“文物热”不仅是一时之热,而是发展成一种“文物潮”的新常态,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编室主任)

 

参考文献

[1]胡萍.解锁融媒体时代新闻叙事的创新路径[J].传媒论坛,2019(11).

[2]张睿.新闻传播伦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新内涵[J].新闻研究导刊.2019(19).

[3]张欢.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艺术评鉴.2019(15).

[4]吕舟.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重建问题讨论[J].中国文化遗产.2017(02).

[5]吴成晨,黄慧敏.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热播的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15).


责任编辑:张晓燕

刊发于《中国报业》杂志2023年度6月上刊


相关阅读

  • 孙机先生生平

  • 孙机,男,汉族,1929年9月出生,山东青岛人,无党派人士,1949年6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研究馆员,1990年1月退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
  • 科技文化融合 传承发展并进

  • 近日,新乡学院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总要求,开展了“融通协作创新,共担文化使命”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展示传播区”“融合媒体
  • 广西大学风雨历程南宁时期

  • 策划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来源丨广西大学官网组稿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总编室编辑丨刘金妮校对丨杨茜萍责编丨胡晗曦主编丨陈周硕审核丨贾琦艳监制丨李伟红
  • 广西大学风雨历程桂林时期

  • 策划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来源丨广西大学官网组稿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总编室编辑丨刘金妮校对丨杨茜萍责编丨胡晗曦主编丨陈周硕审核丨贾琦艳监制丨李伟红
  • 广西大学风雨历程梧州时期

  • 策划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来源丨广西大学官网组稿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总编室编辑丨刘金妮校对丨杨茜萍责编丨胡晗曦主编丨陈周硕审核丨贾琦艳监制丨李伟红
  • 广西大学历史沿革

  • 策划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来源丨广西大学官网组稿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总编室编辑丨刘金妮校对丨杨茜萍责编丨胡晗曦主编丨陈周硕审核丨贾琦艳监制丨李伟红
  • 中国文博界泰斗孙机辞世,享年94岁

  • 今日上午8时09分,文物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逝世,享年94岁。在断代研究方面,孙机是汉代物质文化研究的专家;在古代车制研究方面,孙机论证了中国古车的本土起源说;
  • 讣 告

  • 著名文物专家和考古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研究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孙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探析媒体融合视域下文物类宣传创新路径

  • 薛 帅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文物事业得到充分发展,文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同时,考古界、文博领域的新闻事件也同样吸引公众目光,成为社会热点,且随着政府及社会力量对文
  • 总投资额200多亿元 威海42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6日讯 6月16日,威海市举行第二季度全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本次集中签约共签署4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222.3亿元,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
  • 海报丨养老院里的年轻人,何以为家?

  • 上海,要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老年人的友善之城。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让养老变成享老,让更多年轻人投身其间甘之如饴,仍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