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筱章(1921—1945),原名侯承寿,山东历城人,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读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泰西六支队二营六连任政治指导员, 1942年底,担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4年8月,侯筱章调茌平县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5年8月,冀鲁豫边区第一军分区组建六团时,任团政委。1945年12月29日,他率部于茌平城北反击国民党杂牌军的战斗中,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4岁。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好政委
1942年,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克服困难、坚持斗争、战胜敌人,发出了精兵简政的指示。侯筱章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指示,减少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充实连队的战斗人员。他带头精简了自己的坐骑,和宋畔池大队长合用一个挑夫。连队撤销班、排,成立四至六个分队,每个分队20人左右,干部、战士每人一条米袋,背三至五天的战斗粮。
部队通过精兵简政、小部队活动,保存、壮大了自己,打击了敌人,巩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为1943年下半年集中兵力打据点、炸碉堡、发动军事攻势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吃大苦、耐大劳的好干部
1942年和1943年,大峰山区遭受大旱,农作物歉收,群众食不果腹,饿死的人不在少数。此时,日军还经常出动“清剿”“扫荡”,到处杀人、放火、抢掠。天灾人祸同时压在人民头上,民众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然而,部队和人民在这艰苦的岁月里,仍坚持开展抗日斗争。
侯筱章以身作则带头节衣缩食,克服困难。他每天节余二两粮食,不动烟酒,每年少领一套军衣、两双军鞋,衣服破了自己缝补,和同志们同吃、同穿、同战斗。侯筱章的模范行动教育带动了全体指战员,各连队都以他为表率开展了节约一两粮、一分钱的节衣缩食活动,拟定了节衣缩食、克服困难的计划,部队全体同志都称赞侯筱章是吃大苦、耐大劳的好干部。
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领导
侯筱章对部队的政治工作抓得很紧。他经常根据上级指示,结合战争形势和部队的实际情况教育部队,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提高同志们的政治觉悟。他还经常召集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文化教员等政工干部开会了解部队的思想情况,研究从严建军的措施。
侯筱章还经常强调从严抓部队的纪律作风,他指示每连以指导员为首,组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检查组。每次移防前,深入班、排检查执行情况,做到借物归还、损物赔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每次战斗后,检查有无虐待俘虏、扣留战利品等违反战场纪律的不良现象。
侯筱章特别注意维护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有时他亲自召开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部队的批评意见,号召群众帮助部队纠正缺点,搞好军民关系。他经常深入班、排和战士们谈心,听取战士对领导干部的批评意见,发扬官爱兵、兵尊干、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侯筱章关心伤病员的疾苦,在当时生活条件困难的情况下,经常派人到后方医院看望慰问伤病员,有时每人送一条毛巾或一块肥皂,鼓励伤病员痊愈后重返部队杀敌立功。1943年初,部队在下巴打坏了敌人的一辆运粮汽车,缴获了几十袋面粉,侯筱章命令供给股全部送到后方医院,改善伤病员的生活。因当时生活条件恶劣,许多同志患上了“干眼病”“夜盲症”,他还通过关系从济南市购买了一些增加营养的“维他司保命”之类的药品分发给有病的同志。
由于他对政治工作做得细、要求严、抓得紧,因此干部群众都称他为善做政治工作的好首长、党的好代表。在他的带动下,峰山大队的干部、战士团结一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