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知名文化学者齐聚沙坪坝区,踏访红色遗迹,观摩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并为剧目提档升级建言献策,助力打造红色经典之作。
作为巴渝文化的繁盛地、沙磁文化的发源地、抗战文化的聚集地、红岩精神的诞生地,沙坪坝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打造文化传承示范区为载体,持续擦亮红岩品牌,壮大红岩志愿者队伍,将信仰汇聚成光,以行动诠释传承,让红岩精神成为沙坪坝这座英雄之城最鲜明的精神地标。
《重庆·1949》剧照
弘扬红岩精神
传承城市文脉
3月26日,由沙坪坝区委宣传部、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沙坪坝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重庆兴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一九四九演艺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全国知名文化学者沙磁文化行暨《重庆·1949》观摩座谈活动”在沙坪坝区隆重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柳建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等11位全国知名文化学者齐聚一堂。
文化学者一行人先后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韩子栋陈列馆等红岩遗址,探访了千年古镇磁器口,游览了重庆记忆博物馆,在重庆1949大剧院观摩了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现场感受了巴渝风土人情和红岩英烈的浩然正气。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各位学者畅所欲言。特别是针对传承弘扬红岩精神的重点文艺作品——《重庆·1949》,建言献策、各抒己见,力求更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打磨艺术精品,提升艺术价值,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观感体验。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委、市文联以及沙坪坝区、《重庆·1949》相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歌乐青松铸忠魂,浩气长虹烁古今。沙坪坝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是巴渝文化的繁盛地、沙磁文化的发源地、抗战文化的聚集地、红岩精神的诞生地。
在这里,徐悲鸿于嘉陵江边创作出了著名的《巴人汲水图》,傅抱石在金刚坡下创立了独有的笔墨技法“抱石皴”……郭沫若、巴金、冰心、徐悲鸿、李四光等都在此留下过足迹。
艺术大师们在巴山蜀水的滋养下完成了蜕变和升华,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沙磁文脉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今,新时代下的艺术家们齐聚沙坪坝,传承红色基因,繁荣文化事业,为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培育沙磁文化新标识
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
以文而立,因文而兴。沙坪坝区是重庆文化大区、文化强区。
沙坪坝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持续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在打造文化传承示范区上开创新局面。
“沙坪坝区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开放引领示范区、文化传承示范区、人民城市示范区’,聚焦重大项目、重大招商、重大改革、重大工作,一体推进沙坪坝‘长架子、长肌肉、长模样’,奋力推动沙坪坝区图新图变图强。”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文化传承示范区为载体,沙坪坝区着力培育沙磁文化新标识,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全区注册红岩志愿者30余万人,扎实开展红岩新风引领、红岩银龄守护、红岩爱心护苗、红岩邻里守望、红岩乡风润泽五大专项行动,塑造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城市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
统筹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出《重庆·1949》、《红岩红》、川剧《江姐》等一批红色文化剧目、文艺精品,推动红岩精神进家入户、入脑入心。精心打造“古镇十二巷”等重大文化项目,升级“千年磁器口·时代新磁场”名片,联动创建歌乐山·磁器口国家5A级景区,成功创建国家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
下一步,围绕打造文化传承示范区,沙坪坝区将聚焦“那一座城——青春之城”“那一方岩——红岩精神”“那一座山——诗意田园”“那一条江——嘉陵绣带”“那一座镇——古镇磁场”等,精心设计载体,推动文化工作具体化、项目化、场景化,全面提升沙坪坝文化美誉度、辨识度、影响力、感召力,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国际传播力。
链接
《重庆·1949》
用一座城的记忆致敬一座城的精神
作为沙坪坝区重点文旅项目,重庆1949大剧院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为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量身定制的重庆首个大型实景式剧院,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一室内剧场。该剧院已成为沙坪坝区承载“红岩精神”的重要支撑,彰显沙坪坝区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重庆崭新的红色文化新标识。
《重庆·1949》以重庆解放前夜为历史背景,以白公馆、渣滓洞为剧情源点,以黎明到来之前的中国共产党员、各界爱国民主人士、普通市民为人物主体,从更大的时空维度,更广阔的历史视角着手,多条主线并行叙述,构筑恢弘的历史画卷,全新演绎“红岩经典”。
通过旋转交错的多维立体舞台、磅礴恢弘的舞美布景、先进的动态全景音画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及蒙太奇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观众可集体沉浸式“穿越”1949年,重新领略那段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红色革命史诗。
声音
艾克拜尔·米吉提 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过去重庆有过很出名的红岩作品,《重庆·1949》是新时代下的第一部新作品,意义重大,广受好评,目前已演出600多场。这部戏是在沙坪坝量身定做的舞台,配备了顶级的设施设备,极具社会价值。希望以后的游客来到重庆,都要来沙坪坝看看“1949”,到红色遗址接受熏陶。
程绍武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
我来到白公馆、渣滓洞,接触到实际场地和人物,就像走进了历史空间。随后观看《重庆·1949》又进入了艺术空间,让我颇受震撼。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很难做到作品化、故事化、传播化,《重庆·1949》却做得非常好。通过塑造艺术形象、现代的舞台设计、生动的剧情设置,打造出可以流传的故事,让红岩精神得以广泛传播。
柳建伟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重庆·1949》剧院一流,创意一流,舞台设计、先进性十分亮眼。在我看来,沙坪坝区文化资源集中,交通便利,前景广阔。可以充分发扬好红岩精神、做好磁器口文章、精雕《重庆·1949》舞台,三者联动,充分彰显沙坪坝区的城市精神品质。
饶曙光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
我看过很多情景式剧,《重庆·1949》融合了各种艺术形式,代表了情景剧的新水平,是传播红岩精神的好作品,“破圈”的成长空间非常大。
龙一 知名作家、编剧
《重庆·1949》是我印象最深、感觉最好的一场情景剧。重庆是一块艺术创作的宝地,充满了独特的文化、语言、历史。这部剧讲述了在黎明前夕牺牲的革命烈士,展现出了史诗性的悲剧,极具震撼力。
宋方金 知名编剧、作家
这部戏看得我心情澎湃,用四个成语来表达——大开眼界、上天入地、前所未见、一出好戏。整部剧的实景空间一流,舞台变化让我应接不暇,光影功夫十足,质量非常高,细节很棒。
杨劲松 国家一级编剧
《重庆·1949》具有极为震撼的舞美,体现了科技现代化对舞台技术发展的巨大推动,是一部一流的舞台作品,重现了重庆英雄人物顶天立地的形象。不管坐在剧院的哪个位置,观影得到的情感感染力都是铺天盖地的。
赵兰振 作家、《十月》杂志社原副主编
先参观红色遗迹,再观看实景演出,就能对重庆的文化历史产生直观认识,强化对重庆的记忆。巴蜀人民有着巴蜀性格,红岩精神正是这种性格的生动体现。
(记者 詹米璐 王彩艳 高绮)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