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福‘英’到乡”实践团深入清远市英德市东部片区开展2023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推动英德当地红旅、农旅产业发展,为英德“红(优良革命传统)”“绿(茶文化等)”文化传播寻找新渠道,设计开发“红”“绿”研学新路径,为英德东部片区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深探英东农“绿”资源,中外学子“访、研、录、讲”共荐乡村好物
在英德东部片区白沙镇等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由中泰学子共同组成的实践团队参观了英沙茗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厂以及加工厂和英德市粤东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麻竹笋园,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到目前国内茶叶市场趋于饱和,急需开拓新的销售市场和新的发展模式,而英德麻竹笋因为个儿高肉肥、口感爽脆,深受食客喜爱而远销海内外,但是却存在产业链条短、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
实践团队将调查结果撰写成《英德东片区茶文化等农“绿”资源开发现状调研报告》提交当地政府作为咨询参考,团队发挥所学市场营销(BTEC跨境电商方向)专业技能所长,分析得出海外茶叶、麻竹笋用户或将成为主要消费潜力,认为可以在产品创新上纵向拓展茶文创产品、麻竹笋制品,利用互联网,抖音等新媒体等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力,在销售渠道上采用跨境销售模式,利用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对产品进行销售,以此对外宣传英德茶文化、麻竹笋农产品品牌,助力英德绿色农产品对外销售。同时,团队还研习中国茶文化内涵,录制视频传播中国茶文化。中外学子共荐乡村好物,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座谈
专题会谈
帮助茶农采摘茶叶
帮助农户收玉米
英东片区,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众多,英雄事迹颇多。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热心帮助下,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这些红色革命遗址,深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查询相关革命史料,写成《英德英东片区红色资源开发现状调研报告》,为之后的红色研学路线计划提供依据。
在渔湾村苏维埃红色政权遗址处,团队指导老师还结合苏维埃旧址背景为团队成员上了一堂生动且富有意义的党课,并在此前重温入党誓词。在桥头镇烈士陵园,团队详细阅读了完整的红色故事、革命史实,在参观结束后敬献花束在纪念碑前默哀3分钟以示缅怀革命先烈。
调研红色革命遗址
采访当地居民
为红色革命遗址亚婆石村录制宣传视频
此次下乡调研团队由中外学子共同组成,所学专业为市场营销(BTEC方向)专业(该专业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团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此次下乡实践活动中,在英沙茗茶叶有限公司团队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海外版Tik Tok等多个平台进行直播开展助农直播带货活动,直播直接选择在茶园中进行,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真实震撼及更加直观生动的直播氛围,是一场极具实践创新意义的直播。直播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受众面和消费群体得以扩大;充分发挥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独有的特色,中泰学子使用中英泰等多种语言对茶产品进行讲解,让中泰文化得到了交流与碰撞,使本次跨境直播更有“新奇感、国际感”。据直播数据统计,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3000余人,商品点击次数超4000余次,新增关注人数200余人,销售商品200余件。
同时,实践团队基于调研数据,根据英德当地特色,提出了“红”研“绿”旅产业模式,“红”是指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发展研学旅游经济,“绿”是指依托当地的茶文化等绿色产品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团队设计了多条“红”“绿”研学线路,多套手册、课程等,录制了红色故事讲解和宣传视频,希望以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具有英德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致力“红”研“绿”旅,中外学子为共筑英东美好未来持续发力
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举办座谈交流活动,收集反馈意见,“福英到乡”社会实践团完成了对英德东部片区的实地考察与实践,及时整理和总结调研数据,对接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认真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特点积极探寻解决的办法。团队成员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将市场营销、跨境电商课程和所学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国际交流学院独有的特色,以红旅和农旅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方向,推动“红”“绿”研学新路径的发展,以“红”驱动“绿”,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营销方案以推动英德东部片区乡村振兴。
“福英到乡”团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的高度赞许,也得到了英德共青团、英德市人民政府网等当地多家媒体的报道。团队成员商议,在下乡活动结束后,将继续与英东片区的政府和企业保持联系,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持续发力,让红色遗址不遗失在大众的视野,让乡村振兴的蓝图不只停留在纸上。
(供稿人:卓启鹏、刘禹良、张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