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 浩
讲理村建乡里中心的时候,按要求需要为留守老人建日间照料中心。
村党支部书记金相超说:用不着啊!
不是这个村没有老人,而是这个村的老人一日三餐都有家人管。
“我跟儿子住一起,不是儿子儿媳做饭,就是孙子孙媳做,一天三顿,一顿都少不了!”9月5日,83岁的村民王爱说,到了晚上,儿子给她洗脚,儿媳给她梳头,她都成了活神仙了。
洛宁县罗岭乡讲理村,距离县城60里,距离乡里不到3里地,是河南省认定的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特色村。
讲理村一共143户546人,常住人口就有400多人;村里没有一处宅子常年铁将军把门,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全村充满烟火气。
一条山谷穿过讲理村。
谷中有开明湖,春季两岸桃花、杏花、洋槐花次第盛开;深秋时节,漫山遍野层林被红叶尽染。
当下正是初秋,层层叠叠的梯田盖了厚厚一层翡翠色的烟叶。
一座座灰砖土墙的豫西传统民居分布在山谷两边,民居串成一串,掩映在崤山的青山绿水间,仿佛世外桃源。
蜿蜒平整的村道两旁,错落摆放着老水缸、老磨盘等老物件,有些民居的外墙别出心裁地用瓦片装饰,一股子浓浓的乡村味道。
为什么讲理村这么有人气?
金相超说:“在家里不必外出,打工挣钱少,谁愿意离乡背井?”
讲理村的产业主要是烟叶、核桃、金果梨和牡丹种植,还有养牛的、养鸡的;农户挣多少不知道,光烟叶种植这一项,每年全村就要给国家纳税70多万元,平均一户纳税2万元,农民种地给国家缴税,这事现在可不多。
村民收入有了保障,青壮年出去打工的不多,谁不想当“孝子贤孙”?
讲理村,“孝”字当头。
“讲理村的讲的‘理’就是‘以孝为先,以理服人’。历史上,我们村就因讲理出名,周边村镇有什么纠纷都会找我们村人评理。”金相超说。
给别人评理首先要自己要知理、懂理、讲理、走理。
“讲理”是讲理村村民的符号,谁不孝顺老人、不和睦邻里,都没脸在这个村待下去,没脸说自己是讲理村人。
“走理”就是对“理”身体力行。
讲理村村民几乎都是跟家中老人住在一起,其中金相超家兄弟几个成家不分家,一大家子16口人,十几年了,一直在一口大锅里捞稀稠。
因为讲理,邻里和睦。
讲理村孩子的婚宴不请外人。吉日一到,“倾巢出动”,内当家的带着自家食材赶到村乡里中心百姓大食堂,切菜、烧火、蒸馍;男人们摆桌、上菜;娃子们跑来跑去分喜糖:一家有喜百家乐!
没有喜事的时候,村民就找乐。
村里有十里八乡规模最大的大鼓队,大鼓一响,70个鼓手到场;村里还有配置完整的戏曲班,吹拉弹唱各个岗位人才济济,甚至还设有AB角,农闲时三天两头在村里开台唱戏。
开心归开心,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金相超过去有个事很堵心。
“全村大部分人都乐意留在村里生活,在县城买房定居的家庭不多,村里70多个娃子们全都在乡里上小学和初中。”金相超说,让他堵心的是村里多少年没出过一名大学生,光有钱不行,乡村必须有未来。
怎么办?
2016年开始,讲理村党支部联系了洛宁县大学生联谊会,邀请联谊会的大学生们暑期到村为村里的孩子们拓宽视野、补习功课。
一开始光是学生们参加暑期活动,后来连家长也开始“回炉”学习了,普通话、礼仪、怎么上网课、怎么坐地铁、如何防诈骗等等,学生家长抢着管“老师”的饭、恨不得把这些年轻人认成自己的“干儿子”。
2017年,村集体出了13万元为全村每家每户购买了十年的有线电视信号和网络信号服务,讲理村的初中生人人都能通过网络和知名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城市学生同上一堂课了。
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效果。
“前年村里考上了3个大学生,去年考上了4个,今年考上了两个!”闹心、堵心的金相超终于开心了。
今年暑假里,讲理村第一批考出去的大学生金帅杰回家备考研究生,自然也成了辅导弟弟妹妹们的志愿者。
这就是金相超规划的讲理村人才战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讲理村是河南乡村振兴模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