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真的会“断崖式衰老”吗?衢州样本揭示中国女性衰老时钟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朱平 叶晓倩 通讯员 成睿 徐莉

图源视觉中国

当一个30岁或50岁的女性,和你说“我老了”,切记,不要轻视。

因为这是有原因的——

近日,衢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在《细胞》旗下子刊Med杂志发表了题为“Determining a multimodal aging clock in a cohort of Chinese women”(基于中国女性队列的多模态衰老时钟的建立)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中国女性衰老过程中激素水平、免疫能力等方面的生物学标志物,创新性地建立了中国女性的多维衰老时钟,并揭秘了中国女性衰老的两个关键年龄点:30岁和50岁。

没错,关键词有:中国、女性、抗衰老。

为什么要构建中国女性衰老时钟?它对人类抗衰老研究有何意义?记者对话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及国内衰老研究专家。

中国女性“衰老时钟”是什么

“我们的年龄增长就像转动的时钟,衰老也一样。简单地说,这个中国女性衰老时钟是汇集了面部时钟、激素时钟、免疫时钟、脂质时钟等多层次的一个复合时钟。”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衢州市人民医院的张峰教授告诉记者,为了“画”出这口钟,研究团队在衢州建立了涵盖20至66岁的当地女性自然人群队列,并通过规范饮食和作息等来降低自然衰老以外的因素对研究带来的影响。

从研究结果获得的衰老“时钟”看,在30岁和50岁两个时间点,参与研究的女性志愿者出现了明显的衰老相关指标变化,前一个时间点表现为代谢水平的脂质累积和类固醇分子减少,通俗地讲就是血里面脂肪多了,雌激素少了;后一个时间点则是器官、细胞和分子等方面的剧烈变化。

研究文章发布后,张峰在女性朋友中一下子成了红人。“一夜变老”是不是真的?什么是“断崖式衰老”……不断有女性朋友们向他抛来关于衰老的问题。

“一夜变老是有可能的,在各种形式的压力下,人体的生物学年龄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而从压力中恢复过来后,这种增长可能会发生逆转。我们研究所发现的断崖式衰老所描述的,是在30岁和50岁这两个年龄段,衰老速度明显加快的现象。”张峰说,衰老一直是女性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针对女性的系统衰老研究,特别是专门针对女性的衰老时钟研究在全世界还比较少见。

所以,中国女性衰老时钟不仅建立了生物学度量年龄体系,解答了与衰老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还具有评价衰老干预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激素变化与女性衰老的多个方面具有密切联系。”同是参与此次研究的衢州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傅向红医生介绍,如今,临床上会用激素补充治疗来缓解女性因衰老引起的症状,这次研究使用多维衰老时钟进一步验证了激素替代疗法的有效性,为延缓女性衰老指明了方向。

“认识衰老只是我们研究的第一步,我们最想攻克的是如何延缓衰老。”傅向红说,后续研究团队将通过扩大人群数量和地域范围,并结合前沿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从系统维度解析中国人群的衰老特征,构建出更多层次的衰老时钟。

“突然变老”是种什么感觉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研究都显示,衰老过程虽然持续进行,但并非匀速发展,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感觉自己“一下子变老了”。

面对衰老,女性往往更加敏感。偶尔长根白发,多条浅浅的皱纹,或许并没那么在意,但当这些迹象,集合成一个衰老组合套装来到面前,多数女性都会有种心脏被“哐当”撞击了一下的感觉。华华就是其中之一。

华华是参与这次中国女性衰老时钟研究的志愿者之一。“每天照镜子,怎么可能会没发现自己在变老。”但真正让她开始为衰老感到紧张,是在生完二宝后:精力差了,每天不午休下午工作效率就很低;睡眠变浅了,经常半夜莫名其妙醒过来;就连胃口也改变了,以前很喜欢的美食不再能勾起欲望……身体突然出现的这一连串变化,让37岁的华华迫切想知道,自己真的一下子老了吗?

在得知张峰教授团队参与的这项研究后,华华毫不犹豫地报名做了志愿者,想让科学数据告诉自己,有没有想象中那么老。

虽然在最后研究团队给出的报告单中,华华发现自己并没差劲。但收到“初老”信号的她,还是忍不住继续每天对着镜子,拨开头发,数数那片白发激增的区域又新增了几根,刷刷手机研究网红们推荐的抗衰老护肤品,她还为自己买了一堆营养品和维生素,“吃下去总是有点作用吧”。

同样是志愿者,和“初遇”衰老的华华相比,50岁的韦女士表现得更从容些,“这是个自然过程,不是你怕,它就不来了。”

在韦女士印象中,强烈的衰老感觉出现在她绝经后,皮肤、睡眠都开始变差,尤其是引以为傲的记忆力,一年不如一年,“以前我可是’过目不忘’的,现在不行了,很多事要反复暗示自己才记得住。”

在同龄人中,韦女士的衰老速度已经属于慢节奏,但她很想知道:十年后我会老成什么样?我能活到几岁?

“对衰老的判断,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容貌上的体现都只是表象。”同为女性,傅向红特别提到了卵巢功能在女性衰老过程中的评判,“女性衰老,往往是从卵巢开始的,它是女性特有的器官,每个女性都会面对卵巢衰老带来的变化。我们后续也将在卵巢衰老与女性个体衰老的相关关系以及干预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人怕的不是“老”,而是“衰”

虽然衰老不可逆,但尽量延缓它的进程已成为国内外科学界关注的热点。

中国女性衰老时钟出现之前,美国斯坦福大学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中心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表示人体衰老有3个变速档,分别是34岁、60岁和78岁;

今年年初,来自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肿瘤研究所和法国巴黎大学的科学家在《细胞》上首次提出衰老的十二个标志;

……

“衰老研究热度攀升的背后,是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刘俊平教授主要从事衰老生物学研究,2011年从澳洲回国的他在杭州师范大学创立了衰老研究所。他告诉记者,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正加速到来,不仅是在中国,世界很多国家皆是如此,而它将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多方面带来影响。

人们是真的怕老吗?其实细想一下,人们惧怕的并不是“老”,而是“衰”。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不同器官的衰老会导致人们出现慢性疾病等衰老相关疾病,而这些疾病正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刘俊平说,衰老研究就是希望能通过一些方式找到那把调节衰老的钥匙,最终让人们实现自然健康地变老,不罹患衰老相关慢病,健康老龄化问题才是研究衰老的真正目的。

这个观点,和英国计算生物学家、科学作家安德鲁·斯蒂尔在《老而不衰的科学》中的大声疾呼不谋而合:治愈衰老并不意味着长生不老,甚至与(群体平均)寿命的延长都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会大大减少痛苦、提高健康水平。

刘俊平告诉记者,实际上,人类关于衰老的研究历史悠久,但真正给这项研究带来加速度的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已是全世界衰老研究科学家达成的共识。2020年,刘俊平团队就利用细胞端粒研究,揭示了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FBW7与肺衰老及男性高发的肺纤维化的关系,他们还发现,女性雌激素上调端粒“生物钟”对延缓衰老很重要。“通过这些研究,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抗衰方式,高质量地养老,这也是我们衰老研究所的目标。”

既然衰老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如果能没有病痛、优雅地老去,或许更多的人会坦然接受它。

女性也会不再把年龄当作敌人,就像电影《芭比》里,那位坐在公园里满头白发的老妇人那样,自信地回答:“我知道,我很美。”

【潮新闻+】

衰老研究所所长是如何抗衰老的

衰老研究所?要不是这次采访,记者还不知道杭州藏着这样一个科研机构。前天下午,揣着一肚子好奇,我来到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探访这个“低调”又神秘的地方。

午后的暑假校园,空旷安静,慎园三楼两间实验室时不时被打开的门显得有点另类。“我们暑假都这样,大家每天还是会来实验室里做实验。”杭师大衰老研究所的王洪燕老师告诉我,因为手头有课题,假期来校园工作已经是常态,“我们做的是基础研究,很多都需要靠实验数据说话,整个过程也会很漫长,所以我们所长经常说,要耐得住寂寞。”

王洪燕口中的所长,就是刘俊平教授。

“12年前,我回国创建衰老研究所,很多人都像你这样好奇,无论是对所长,还是对这个所。”可能真是遇见过太多同样的好奇,刘俊平介绍衰老研究所时始终保持着平静的语调。

他说,衰老研究所做的是从基础科学研究出发,解决衰老如何发生、发展和导致慢性疾病的原因,同时,寻找长寿机制,看那些万分之几或十万分之几的百岁老人们身上,究竟有哪些可以预防衰老相关疾病的基因。“十几年下来,我们还是有不少发现的。“说到这句时,刘教授小小激动了一下。

那么,衰老研究所所长自己又是怎么抗衰老的?

刘俊平说,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到国际通用的“123“法。

1是指睡眠,有一个高质量的深度睡眠对抗衰老很重要。因为人体器官修复的过程就是在深度睡眠时发生,我们白天身上发生的部分损伤,可以靠睡眠来做应急修复。

2指运动,这里面包含了两类重要运动,一是身体运动,二是精神思考,很多人会忽视后者,身体运动了,但脑子不去读书,不去思考,这样衰老过程中,出现脑痴呆等问题的概率就会增加。

3指饮食“三条”:少吃、均衡、适当满足自己。前两条不难理解,对第三条,刘俊平的理解是想吃什么时要适当满足,因为这反映了机体的需要。我们经常会听见百岁老人说,天天吃红烧肉,或者每天要小酌一下,虽然科学上讲,任何一滴酒都是不健康的,但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这些损伤是可能被修复的。“因为你开心了,就会睡得好,或者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就会变得活跃,帮你调控好那些物质带来的损伤。“

听刘俊平讲完“秘诀“,我突然发现,原来抗衰老也不是那么神秘,港剧里早就给了提示:做人呐,做重要的就是开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AI测肤系统为衰老“拐点”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 近日,美图宜肤“皮肤检测与数字化标准联合实验室”最新的关于衰老“拐点”的重大研究成果,于2023国际皮肤科学会研究大会(ISID)上发布。该衰老“拐点”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嘴角纹、
  • 苏晓苑:做编剧,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钟玲 “最近几年,能够吸引我的还是女性视角的作品,题材上我的确想做一些创新,未来不排除我会尝试科幻或者悬疑这样的类型。不过,我刚刚完成一部
  • 张莉:抒发新时代女性写作激情

  • 近日,著名文学评论家、女性文学好书榜发起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携《暮色与跳舞熊:2022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做客南京,该书跨越“50后”到“90后”多个代际,展现了作品风格
  • 冷知识: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善于投资

  • 编者按:在投资领域,绝大多数成功的投资者都是男性。因此,你可能会认为,男性可能比女性更善于投资。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这篇文章来自编译,作者在文中结合两篇投资机构的分析报告
  • 四面智能时钟落户烟台火车站北广场

  • 27日上午,记者在烟台火车站出站大厅看到,一座高约10米多的四面智能时钟已经落户,表盘清晰醒目的时钟刻度,为来往的市民旅客提供了精准的“时间引导”服务。在火车站广场日常管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肉鸡企业业绩报喜 强势扩产仍有盈利空间

  •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肉鸡上市企业在上半年业绩预告中纷纷报喜。肉鸡上市企业四大龙头中,圣农发展、益生股份、仙坛股份均预计上半年业绩大增,民和股份虽仍有亏损,但表示亏损已大
  • 解锁“艺术+思政”的创新打开方式

  • 艺术教育具有引导正确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独特育人功能。将艺术教育融入思政是很多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
  • 首次发现!金华婺城南山保护区科考上新“菜”

  • 潮新闻 共享联盟·婺城 马晓芬 通讯员 庄前进 记者 陆欣日前,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南京林业大学开展“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在持续对南山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