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发自北京
视频剪辑 夏雨
通讯员 杜蕾
4月2日,“翰墨中华——熊召政诗文书法学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承办。
熊召政系著名诗人、作家、文化学者、剧作家。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湖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等。
展览展出熊召政书法新作140余幅,所书内容均为他原创的诗、词、联、赋等文艺作品。其出版的近百种各类著作版本与手稿,如以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一名的历史小说《张居正》手稿等同时展出。
展览诗书并茂地抒发了熊召政对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中华民族历代英雄豪杰和千秋史迹,以及壮丽山河、荆楚大地的爱与知、思与游、咏与赞。
四大篇章尽展他对文人书法的独特理解
步入展厅,淋漓翰墨中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驻足欣赏,字与文背后的情感与哲思如静水流深。
展览分为“华夏根脉”“史诗墨象”“故国神游”“荆山楚水”四个篇章,充分表现出熊召政对中国文人书法的独特理解。
“华夏根脉”篇章作品,聚焦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功勋卓越的政治家,以及智者圣贤。“一脉中华传不尽,民心攒处即春天。”这是参加第三次炎帝故里寻根节所感;“却是金瓯难久缺,陇头司马定中原。”这是过五丈原怀诸葛亮;重读《史记》,叹“刖足心常健,行藏气不空。令人千载后,犹耻作雕虫”;参观云岭新四军部旧址,想“忍从青史读江南,多少英雄聚此山。三月杜鹃啼欲住,欣看碧血化春澜”。
“史诗墨象”,用笔墨抒写关于历史发生地以及历史人物所见所闻,这里有“浮槎仗剑过蓝天,手把龙旗破虏颜”的郑成功;“兵戈销尽箜篌在,丝路通时玉酒浓”的张骞。也有《张居正》付梓后的所感:“江山不肯空文藻,骚客何时敢赋闲。”
“故国神游”显现熊召政在祖国山河大地上游走的印记。访成都杜甫草堂,“细雨酥泥红满路,竹篱楠影绿盈窗。”游翡翠山茶园,“一叠青山千叠梦,岚起处,茶园尽在画屏中。”行于江南道上,“三五行人青岭上,芦花白对夕阳红。”
“荆山楚水”则是他对家乡江汉大地的赞美。在此展厅,“几脉青峰云路下,不知名处亦飞花”的清江画廊,“乡亲邀我醉,高卧白云怀”的神农架,“我正凭栏无翠袖,大江一掌起空寒”的黄鹤楼等湖北名胜古迹及自然风光,通过熊召政的诗意表达、笔墨丹青,远行千里,拥抱众多北京市民及全国游客。
一直不停地把生命当成一首诗在写
“如果把大地比作文化的沃土,书籍便是这片沃土上长出的庄稼。在电子读物问世之前,纸质书本的种类与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高度的标尺。没有人喜欢寸草不生的大地,也没有人不喜欢葱茏茂盛的田野。”
除书法作品外,展览还展出其出版的近百种各类著作版本与手稿。
如《<永乐大典>引出的话题》《一整条长江都装在你的心里——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论坛的演讲》《张居正》以及《张居正》电视剧本手稿等等。
熊召政青年时代以诗歌享誉诗坛。他的政治抒情长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曾获1979—1980年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他以散文名世。游记散文《烟花三月下扬州》《饮一口汨罗江》曾分别入选湖北省、江西省2010年高考语文阅读题;从1993开始,历经十年,潜心创作的四卷本历史小说《张居正》,以全票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一名。近年来,《明朝帝王师》《明朝大悲咒》《千古风流》等著作先后出版。
据了解,熊召政为完成第二部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大金王朝》,近十年来,他十到黑龙江,十二次走上蒙古高原。
在开幕式结束后的诗文书法学术恳谈会上,熊召政回顾过往经历,分享人生经验,他说道:“你要一直不停地把生命当成一首诗在写,你不停地离开你的家乡,到一层一层的远方去寻找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会慢慢感觉到家是谁,国是谁;慢慢地,你的境界扩大了。首先是见识的扩大,然后才有心胸的扩大。”
书法艺术展也是“文史大课”
“白云苍狗,岁月如梭,不觉我已近古稀之年,承各方执事者之美意,假座中国美术馆为我举办名为‘翰墨中华’的诗文书法学术回顾展。我一介书生,毕生快事全在读书、写作与壮游,从入选诗文中,约略可以看到我的人生印记。”熊召政介绍。
4月2日,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艺术界、影视界、学术界等150余位相关领导及嘉宾参加开幕式。
对于“翰墨中华——熊召政诗文书法学术回顾展”,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评价,在熊召政的情感表达中,在他的笔墨中,表现出他对文化的热爱,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主办方表示,近年来,荆楚大地上涌现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大家,在中国文艺百花园里始终占据重要地位,熊召政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次展览规模大、题材广,它不是一场单纯的书法艺术展,而是一个富有文化和学术含量、富有创意的复合型、创新型的艺术展览,更是一堂饱含着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与历史乡愁的“文史大课”。
展览将展至4月10日。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