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宋乐府的拟古精神

日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收集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

  与蓬勃发展的词曲艺术相比,宋人的乐府诗写作带有突出的拟古色彩。无论是取用汉魏六朝之旧题名,还是仿唐人自立新题的新乐府,宋人乐府诗基本属于徒诗化的写作。客观而言,宋代乐府诗的整体创作实绩无法与唐人相比,甚至以乐府名家的诗人数量也不多,但在宋代极重乐府礼乐建设,儒学道统持续推进、影响力日增的时代背景下,宋人的拟古乐府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寄托。

  张载:“追正题意”的《古乐府》组诗

  张载是北宋“五子之一”,理学奠基人,崇奉《易》《礼》,讲学期间带头践行古礼。在音乐文艺观上,张载主张诗乐一理、乐与政通,尤对诗乐的“持性”育人功能特别重视,所著《正蒙·乐器篇》《经学理窟·礼乐篇》对此多有阐发。张载《古乐府》组诗九篇,均采用汉魏乐府题名,是其重振诗乐之道的心志寄托。在将这组诗寄示程颢、程颐时,诗人自叙写作缘由:“载近观汉魏而下有名正而意调卒卑者,尝革旧辞而追正题意,作乐府九篇,末篇《鞠歌行》。”何谓“名正而意调卒卑”?结合乐府诗在晋宋齐梁的发展情形,张载批评的正是汉魏以降,乐府转为文人抒情诗体后的新变风格。

  汉魏乐府浑厚古朴,无事雕藻,晋宋则趋于绮丽,如陆机、鲍照的拟乐府文辞多铺排夸饰、音节跌宕。至齐梁沈约、谢朓等人抛弃汉魏乐府古辞内容,直接赋咏题名,文辞趋于清绮流美。当然,若就艺术方面看,晋宋齐梁文人的新方法并非不可取,但终究与汉魏古辞的本意、本色渐行渐远,这正是张载斥其为“调卑”的原因。张载不满后世乐府之变,曾直言:“后千余年乐府皆浅近,只是流连光景、闺门夫妇之意,无有及民忧、思大体者。”(《吕氏家塾读诗记》)鉴于此,张载慨然“革旧辞而追正题意”,作此组诗。

  张载拟乐府“追正题意”,并非要求篇辞内容与题名一致,而是篇辞内容与汉魏古辞的辞旨相符合,即合于古辞之“意”。由于汉乐府的题名多为截取歌辞首句而来,并不完全概括内容,与内容关联不紧密。张载古乐府“追正题意”,要求篇辞内容与古辞一致,显然意在拨正晋宋齐梁甚至唐人乐府中虽用古题、不袭古意的做法。

  如《鸡鸣》诗:“鸡鸣嘐嘐兮台怀忧,兄弟表里兮台心求。黄金门,白玉堂,置酒恺乐,荣华有光。桃伤李僵,尔如或忘。”简括汉乐府《鸡鸣篇》而来,略写原辞夸耀富贵场面,重点抽绎出篇末训诫兄弟的主题。对照汉乐府辞:“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堂。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可知张载非但仿拟汉乐府篇旨,还直接化用汉乐府的语词意象,刻意追求与汉古辞的“题”“意”双向一致化。

  此组古乐府多用杂言、骚体,文辞拙朴古奥,一改汉魏乐府的五言流利体调。个别用语显然特意从先秦经典撷来,如《鸡鸣》首两句“台”字,义即人称代词“我”,见《尚书·汤誓篇》:“非台小子,敢行称乱。”但汉乐府中,“我”作为人称代词,使用极广。张载刻意替之以“台”,倒显晦涩。对此,朱熹是有些意见的,他说:“横渠只学古乐府,做辞拗强不似,亦多错字。”“错”倒也未必,至少不合时宜。朱熹同为理学家,但对于诗歌写法,显然较张载更具法眼。

  这种简括前代乐府旧辞的做法,在同时期其他诗人的拟古乐府中也有表现,思想却未若张载深刻。文同,字与可,北宋中期著名画家兼诗人。其文集《丹渊集》内有一卷“乐府杂咏”,多属拟汉魏六朝乐府旧题之作。文同没有关于“乐府杂咏”创作动机的说明,他所仿拟的作品辞旨内容似也未经严格筛选,思想并不统一,代表作《秦王卷衣》赋咏旧旨,文辞华丽,情思缱绻。在文同笔下,汉魏六朝乐府旧辞很大程度上仅是拟古诗学的资源,而张载《古乐府》具有深远的理想寄托,与他整体重继道统的使命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张载《短箫歌》“朝廷万年,继明重光”;《日重光》“日重光,天际翔,愿言贞明永瞻望”;《度关山》“度关山,循九州,省耕宽徭询明幽”;《对酒今朝》“对酒今朝,乐时明昌。物若人和,台忧弥忘”。其最后一篇《鞠歌行》再次申明创作意图,“述空文以见志兮,庶感通乎来古”,“鼓弗躍兮麾弗前,千五百年,寥哉寂焉”。这种忧世思想,缘于张载对儒家道统、礼法精神遗坠不明的深切悲感。因此,“张载尝慨然思欲讲明,作之朝廷,被诸郊庙矣”(《宋史·乐志》)。其拟古乐府组诗,与他阐扬《诗经》的“解诗十三章”,均为“发古诗之微”的有意结撰。

  诚然,若从诗歌艺术角度看,张载《古乐府》不见称道,但放眼张子一生对儒家礼乐精神及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其拟古乐府甚至刻意仿古的精神理应得到敬重。南宋理学家王鲁斋释《鞠歌行》曰:“此古乐府之名。张子叹道之不行,思欲著书以觉来世,因述己志而作也。”其言可称张子知音。

  张耒和曹勋:“补乐府”的精神

  乐府诗作为源出朝廷礼乐建制的歌辞文体,在魏晋以后虽经文人诗化,但与朝廷礼乐的关系并未中断。乐府机构负责朝廷礼乐的职能属性深入人心,成为后世文人乐歌写作的向心力。故自中唐元结、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至晚唐皮日休,均有“补乐歌”性质的乐府写作。承袭唐人补察时政、观采风谣的创作理念,北宋文人继续发扬为古今乐府“补亡”“补遗”的精神传统。

  首先,补乐府之遗。张耒,字文潜,苏门四学士之一,于苏门文人中辞世较晚,对两宋之际文风递嬗颇有影响。与张舜民相似,张耒也是晚年倾心乐府诗,《宋史》本传谓其晚岁“乐府效张籍”。今《张右史文集》存“古乐府歌诗”三卷,是苏门文人中乐府诗存世最多之人。张耒于音乐无所长,不擅长制作倚声词,此与乃师苏轼及其他学士尤为不同,但其所制徒诗乐府规模数量为苏门之冠,当可补其不能制曲之遗憾。张耒始作乐府诗并非起于晚年,但人生后期历经磨难,世事体会愈加深刻,后期乐府诗无论古题还是自拟新题,多能结合个人经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江南曲》《寄衣曲》等篇,可见张耒效法张籍和王建乐府的一面,《光山谣》《输麦行》为纪实乐府之代表。《输麦行》为诗人晚年移居陈地所作,序曰:“余过宋,见仓前村民输麦,止车槐荫下,其乐洋洋也。晚复过之,则扶车半醉,相招归矣。感之,因作《输麦行》,以补乐府之遗云。”这是针对乐府之阙而补之,希望能为朝廷所采。该诗为纪实之作,但“农家乐”绝非北宋后期普遍现象,诗人“感之,以补乐府之遗”,只是希望这一难得的官民和谐的治世图景播入乐府,以劝励君臣,风化天下。

  稍后,王洋作《和张文潜输麦行寄滁守魏彦成》与友人共勉,张耒弟子周紫芝亦效之作《输粟行》,均受张耒影响。周紫芝另有《五溪道中见群牛蔽野,问之容州来,感其道里之远,乃作短歌,以补乐府之阙》,写作动机相似。

  其次,补乐府之亡。即古乐府有题无词,或古词亡佚者,后人为其补作乐府歌词的行为。此种补乐府以两宋之际诗人曹勋最为突出。曹勋《松隐文集》前六卷为“古乐府”,涉及乐府题名近二百。这一写作规模,在两宋文人的乐府创作中居于首位。对于乐府文体,曹勋有自觉的选择意识,诗前往往冠小序申明写作意图。如《三峡流泉歌》序曰:“古词皆亡,《琴集》云初阮咸所作,今新而补之。”《圣人出》序曰:“古乐府有题无词,因新而补之。”《锦石捣流黄》序曰:“古词皆亡,亦不知所起……今新而补之。”《陇头吟》《白雪歌》《乐未央》《黄鹤》诗序皆曰:“古乐府有其名而亡其词。”

  曹勋还有《补乐歌十首》, 所补皆上古乐章。关于补亡动机,曹勋在《箕山操》序中所说甚明:“《琴集》有名无辞,今补而广之,庶乎后之览者可以仿佛前人之心云。”探访“前人之心”,申广古乐府之意,此亦代古人言志、传扬古乐府精神也。

  张舜民:俟“百世知音”的乐府写作

  张舜民,字芸叟,北宋中后期著名画家兼诗人,苏轼挚友。张舜民人生的后半段与其他元祐党人一样,数贬于外,居止流离。其文集《画墁集》一百卷,惜至南宋后期已残阙不全,后人钩稽补遗,今仅存九卷。《全宋诗》收张舜民古乐府诗九题十一首:《紫骝马》《关山月》《来日大难》《君马黄》《邯郸少年》《东武二首》《城上乌》《望行人二首》《胡无人》。这些作品主题、风格不全然统一。如《城上乌》写征行离别之悲,语辞沉痛,“爷牵衣,儿抱膝,东邻西邻哭声一,道上行客肠断绝”。《望行人》诉离思之恨,“别以三秋为久,生以百岁为期。不如还家对亲戚,浮名浮利徒尔为”。《紫骝马》塑造了一位老大伤悲者的形象,“扶肩策杖出门行,抱子弄孙楼上坐。忽然涕泪满衣襟,为见骅骝面前过”。《东武二首》皆据史事生发感叹,“世事如轮环,曾不借须臾。前此十数公,今已成丘墟。胡不长守此,乃与子孙居”。《来日大难》言人命短促,不若顺其自然。虽是拟旧题乐府,出以代言抒情,但阅读这些作品,明显感受到作者历经岁月风霜、看透世事变幻的心态。

  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张舜民“晚年为乐府百余篇,自序称‘年踰耳顺,方敢言诗,百世之后,必有知音者’云”。可知张舜民晚年曾倾力于乐府诗,规模至“百余篇”。从其“百世之后,必有知音”的自叙推测,这些乐府诗必不合于当世审美,诗人之发愤心理,或亦如张载“信其不可为然且为之”也。上述古乐府诸篇,与汉乐府具有相当程度的性质吻合。诗人自言“年踰耳顺,方敢言诗”,大半缘此。

  再据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三记载:“张舜民谓乐天新乐府几乎骂,乃为《孤愤吟》五十篇以压之。然其诗不传,亦略无称道者。”可知在张舜民晚年所作百余篇乐府诗中有《孤愤吟》五十篇,该组诗深受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之影响。诗人不满于白氏新乐府格调浅俗,别作《孤愤吟》与之较量,内容应同为当世时事,语辞艺术更加讲究。惜乎作品不传,欲为其知音竟不可得,悲哉!宋末刘克庄《筑城行》《开壕行》《运粮行》《苦寒行》《国殇行》《军中乐》《寄衣曲》《大梁老人行》《破阵曲》等乐府歌行创作,均为承续这一时事精神的代表。

  宋代朝廷极重礼乐,推尊古乐,发起过多次乐议讨论乐府雅乐建制。兼之儒学复兴以及文化复古,强化了宋人对乐府文体的溯源意识。郭茂倩《乐府诗集》每题有序解考其题名所起,后人拟作附后,显然该体例意在正乐府源流,令后人知流变所自。郑樵《乐略》也持正、变眼光审视历代乐府沿革。宋人对乐府起源的认识突破两汉,直指先秦。周紫芝《古今诸家乐府序》颇具代表性,其曰:“世之言乐府者,知其起于汉魏,盛于晋宋,成于唐,而不知其源实肇于虞舜之时……至孔子删诗定书,取三百六篇,当时燕飨、祭祀、下管、登歌一皆用之,乐府盖起于此。”周氏将乐府之源推至“虞舜之时”,取法圣人“删诗定书”,自然抬高了其编选古今诸家乐府的意义。不过,乐府以古为尊,固所当然。

  综上,以追求礼乐古制为政治背景,以儒学复古为思想文化根基,以《诗》《骚》为源,前述宋代乐府诗人面对词曲新乐之流行大势,通过“正题意”“补乐府”“俟知音”等拟古创作行为,寄寓深刻的政治、人生、著述理想。这种拟古精神,对元明时期拟古乐府风气的高涨产生了直接影响。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梁海燕


相关阅读

  • 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万元奖金征集馆徽

  • 昨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馆徽设计方案,最高奖金10000元。馆徽设计方案包括: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馆徽(标志)、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Han-Wei L
  • 打开这本书 解码“三孔”碑刻文化

  • 日前,第二届华东地区优秀美术图书奖评选结果揭晓,共有来自华东地区九家美术出版社的135种图书参与评选。经过组委会的投票表决,由曲阜市文物局主编的《石迹千秋——如何破译“
  • 马向阳:探访汉魏洛阳故城|洛阳作家写洛阳

  • 编者按丨洛阳,到底是座怎样的城市?洛阳有山水画卷星罗棋布,有巍峨城墙千年守望,也有玉楼金阙拂衣裳的诗酒趁年华和青砖黛瓦里的烟火人家。如果写洛阳,就不能只写洛阳。要写流光溢
  • 隐藏在河南各地的东汉遗迹,哪些你还没有去过?

  • 汉朝,是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先后分为西汉东汉两个阶段,前后延绵四百余年。东汉时期,当时的国都是洛阳,仅仅在河南,就有不少汉朝的景区,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相当值
  • 从屋顶“俯瞰”八方风雨十六国

  • 本报讯 昨日上午,汉魏洛阳城考古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博物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圆满落幕。两天时间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十六国时期上下的考古成果,并着重聚焦于瓦件文物的发
  • 提醒!济宁多家景区临时关闭

  • 济宁新闻网讯 近日,济宁多家景区因系统改造升级或设备更新维护临时关闭,在此提醒广大游客不要跑空。关于孔庙、孔府、汉魏碑刻陈列馆临时闭园的公告尊敬的各位游客:因孔庙、孔
  • 乐府诗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

  •   乐府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有“一切诗体皆从乐府出”之说。乐府诗具有叙事性,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是劳动人民生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宋乐府的拟古精神

  •   与蓬勃发展的词曲艺术相比,宋人的乐府诗写作带有突出的拟古色彩。无论是取用汉魏六朝之旧题名,还是仿唐人自立新题的新乐府,宋人乐府诗基本属于徒诗化的写作。客观而言,宋代
  • 庄浪:深秋送温暖 救助暖人心

  •   “入冬前给我们发放了越冬煤,现在又给我们送来棉衣、被褥,政府时刻牵挂着我们,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着落。”庄浪县通边村72岁的特困供养对象陈大爷摸着新发的被褥说。  深秋
  • 东北设施农业需防强雨雪 南方雨多影响晚稻收晒

  • 过去一周天气有何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影响?未来天气趋势如何?有哪些农业生产建议?且看本期《农气直通车》10月29日至11月4日大部农区气温高光照足利于冬小麦油菜播种出苗
  • 亚运冠军吴云轩回太仓了!

  • 杭州亚运会男子双向飞碟50靶团体赛中吴云轩联手队友韩旭和刘疆驰以总分362分的成绩夺得冠军近日亚运冠军吴云轩载誉归乡沙溪镇和市文体广旅局工作人员看望慰问了吴云轩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