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8日至22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举办,全球瞩目的雨果奖也将在此诞生,届时,来自全球的科幻作家、科幻迷将齐聚郫都。
世界科幻大会对郫都而言,不仅是科幻迷的盛会,更是郫都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借世界科幻大会举办契机,郫都区铆足劲抢占产业赛道,制定出台科幻产业扶持政策,抢抓机遇发展科幻创作、研发、设备、会展、文旅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科幻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助推区域科创动能迸发新活力。
大力推进项目招引 做强科幻产业生态
从高空俯瞰,颇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成都科学(科幻)馆熠熠闪光;四周,科幻公园、科创大道、科创服务中心等基础配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抢抓举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机遇,郫都区以会营城兴产的动生图景正有序展开。
“郫都区高度重视科幻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邀请科幻企业、大咖等研讨郫都区发展科幻产业的目标定位和方法路径。”科创新城管委会副主任刘旭介绍,郫都区提出以“双引擎四基地”为路径支撑,大力实施科幻IP创育等“六大工程”,将郫都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竞争力、显示度和美誉度的成都科幻中心。
早在今年2月初,郫都区组建了25个建圈强链招引培育工作专班,扎实推进全区重点片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其中一个便是科创科幻产业招引培育专班。
“我们围绕科幻主题场景、空间载体、装备智造等五大领域,率先对外发布首批机会清单27条。同时,借鉴先发地区经验,聚焦产业聚集成势、高质量发展、场景构建及产业生态建设等四大方面,制定了科幻产业政策20条,即将对外发布并实施。”刘旭介绍,科创科幻产业招引培育专班全力抓好项目聚集,已引进泛科幻类项目15个,总投资额48.6亿元。一批华语科幻星云奖等科幻头部奖项、IP、文创和科幻装备项目签约落地。
在做强科幻生态方面,郫都区梳理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42万余平方米载体,加快推进科幻产业高品质空间、超高清科技创新园、标准厂房等载体建设。“星槎”产业联盟已发布联盟倡议,构建涵盖科幻IP创作、培育、转化及交易全链条的生态体系。聚集国家、省级高能级创新平台81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4家。今年1至6月,全区新增新经济企业1470家、获评省级科学技术奖4个、引进顶尖团队3个。
厚植发展土壤 让科幻产业“热”下去
郫都区深知,世界科幻大会将进一步激发城市的创新力、创造力,并带动周边地区科幻产业协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联动专业机构,高水平运营成都科学(科幻)馆,打造全球科幻迷的精神地标;持续开展世界科幻大会平行会场、组织者大会等活动,延伸世界科幻大会品牌效应。积极争取亚太科幻大会等5个世界级科幻会议落户,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刘旭表示,科创科幻产业招引培育专班将持续跟踪洽谈泛科幻类项目,以及科幻未来大师奖等顶级赛会展,年底前招引落地重大项目5个以上。
同时,实施IP创育转化。依托《流浪地球2》、雨果奖作品等为代表的科幻IP,构建顶级IP群落;打造科幻作家艺术村,持续输出原创科幻作品和项目;搭建版权运营服务平台,为科幻文学、影音等作品提供创意开发、授权运营等全链条服务。年底前,落户3个以上顶级IP。
在构建科幻生态体系方面,郫都区还将发布《郫都区建设科幻中心行动计划(2023—2033)》、第二批科幻产业机会清单。做强“星槎”科幻产业联盟,支持联盟探索建立科幻产业行业标准体系、开展指数调研、打造孵化器、组建跨平台科幻媒体矩阵。同时,建设菁蓉湖、东林村等10个主题科幻社区,构建特色科幻打卡体系,在高速路口、公园绿道等区域,布局一批特色科幻小景、城市家居,打造地铁高铁科幻主题车厢和站点,开展科幻打卡消费活动。持续推动区内中小学科幻课程全覆盖,开展《奇思妙想》栏目等主题活动,普及科幻教育,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浓厚全域科幻氛围。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郫都区正加力加劲推动办会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深度融合,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科幻盛会,擦亮成都“科幻第一城”金字招牌。(记者 戚原 通讯员 刘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