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图片故事|且慢造物 用最慢的方式制作一张婚书

日期: 来源:四川画报收集编辑:四川画报

“没有好的宣纸,就做不出传世的好国画。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百道工序,其中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李慧萍跟学生们讲解着捞纸的要领,为他们的首次捞纸体验作准备。 

民国婚书——在讲求效率和批量化的今天,慢代表着一种仪式感

几年前,李慧萍还是一名广告人,虽然每天过得风风火火,但她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慢一点!慢一点会不会更好一点?”当时的成都,聚集了一帮做文创的人,这些人每天都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摸索和打造着各式各样的跨界文化产品。“对了,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慧萍毅然辞了工作,在1906创意工厂开了一间“且慢造物”慢生活博物馆,还原古法造纸与印刷技艺。1906 创意工厂曾经是成都最早制造火药的工厂,清末洋务运动期间,这里生产白色火药,所以被称为“白药厂”。现在,这里已经听不到一百多年前冶炼火药的声音,却吸引了众多文创类手工坊匠人,成为成都文创地标之一。 

从植物与矿物质上提取染色颜料

将纸浆融入水中,搅拌均匀,之后再捞出。每天,李慧萍与树皮、竹浆、木浆、刻刀等传统造纸、印刷工具为伴。“70 后”的李慧萍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的夹江县,国画大师张大千说“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二宝”,这“二宝”指的就是安徽宣纸与夹江宣纸。李慧萍从小生活的县城里,随处可见造纸坊。儿时难以割舍的情怀一直延续至今,让她能安静地做一名匠人。 

“且慢造物”慢生活博物馆创办人李慧萍

纸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一张湿润的宣纸便有了雏形,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捞”上。为何要让人们体验造纸?她说:“不是要回到古时候,而是让现代人在前人的工作中,找到和自然界的联系;并在日常中去体会对一件事的执着。我想这是一种启发。” 

将纸浆融入水中,搅拌均匀 

纸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一张湿润的宣纸便有了雏形 

宣纸薄如蝉翼,但每张纸的重量误差不能超过一克

李慧萍还将花卉、树叶与宣纸结合,形成了创意品。

铜字模、老式中英文打字机、木活字、各号铅活字,手工造纸的流程和工具……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停留在历史中。几年间,李慧萍收集整理了大量传统活字,并将古法造纸融合凸版、雕版以及孔版印刷,践行年轻化和时尚化。“让人亲身体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也在想,传统造纸和印刷既然被重新当作一种新的表达方式,那么它们就一定能够在各种新媒介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在网络里,它们的独特气质同样也是能表达的,甚至在游戏里,它们也能营造出特定年代的氛围。”李慧萍介绍道。 

在按顺序排列好的雕版上涂墨、覆纸,反复擦拭加压

博物馆内的活字架上排列着近三万个活字,等着人们去挑选和排版。

待选取好活字之后,就在模具中进行编排,为下一步的印刷作好准备。李慧萍带着年轻的学生们学习印刷。 

博物馆内的活字架上排列着近三万个活字

如今,李慧萍的团队吸纳了不少对此怀有热忱的年轻人。“我的理想是赋予宣纸新的表达方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一起,让古人的智慧得以延续”。李慧萍十分关注“腾讯× 故宫”“腾讯× 敦煌”等近年涌现出的“传统文化网红”,她认为这些“网红”的出现,恰好证明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传统文化植根于人们心中,在一切都快的今天,反而以一种优雅缓慢的姿态抚慰了人心。“如果以传统文化为骨,以现代技术和表达方式为翼,是不是能让更多人得到滋养呢?” 

充满热忱的年轻人端详着刚刚印刷出来的作品

民国婚书是李慧萍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品——“在讲求效率和批量化的今天,慢,很多时候代表一种仪式感,代表一件我们认为重要的事,值得花更多心思、更多时间去给它。”民国雕版婚书,意义也在于此吧。手工和用心,更与“两姓婚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的庄重和喜悦相称。闲暇之余,李慧萍会四处寻找关于印刷、造纸有关的老物件。从别的城市的老物件市场淘来一件雕花印版,李慧萍如获至宝:“老物件是有灵魂的,只是被遗忘了。我想找到它们,让它们在现代也能继续发光。” 

李慧萍喜欢四处寻找有关印刷、造纸的老物件

眼下,创意类的新春贺卡、植物类的宣纸书签等在网上的销量倍增。李慧萍和她的团队加班加点地赶制着这些传统工艺文创产品。“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终于开始重视表达了。我们其实是给人们一种个性化的、柔软的表达方式。快了这么多年,慢下来其实很珍贵”。 

李慧萍喜欢四处寻找有关印刷、造纸的老物件

“你用长达半天的用心,让一张纸有了时间的味道,让一块木有了雕刻的温度。且慢下来,美好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且慢造物门口的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希望大家都能在快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片刻“慢”心欢喜。 

外国友人前来感受传统技艺

近几年成都文创氛围渐浓,在全国范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李慧萍说,她会继续专注于造纸和印刷这一片小天地,但会让自己拥有更广的视野,让慢的核心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播。 

“且慢造物”慢生活博物馆的一切似乎都停留在历史中



文、图/ 孙琳


相关阅读

  • 启封非遗里的中国故事,品读城市中的龙母传说

  • 2023年8月18日,蛰伏三年的南国书香节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回归,于广州琶洲会馆盛大开幕,精彩的展览、丰富的活动吸引了无数新朋旧友前往。8月22日下午,新世纪出版社在广东馆活动区举
  • 宣城文房四宝,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之路

  • 近期,安徽大学“翰墨丹青”暑期实践小组秉承着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探求,踏上了一次充满内涵的文化之旅,深入探索中国宣纸和徽墨的制作工艺,感受传统工艺背后蕴含的匠人精神与文化
  • 书法家钟裕庆作品欣赏

  • 钟裕庆,雅号翰墨散人,浙江宁波人。1955年5月出生于上海,现居住于上海市虹口区。自幼酷爱书法,曾临摹学习汉隶《曹全碑》、《乙瑛碑》,楷书学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和颜真
  • 画家杨彬权画作欣赏

  • 荣誉证书作品欣赏作品名称:《山水情缘》作品尺寸:68cm×138cm作品材质:半生宣纸作品简介:山水相依,构图完整,山石坚硬有山势之雄壮,水似柔情柔中有刚,祥云烘托氛围更加迷人与神
  • 瑞安东山:感受古代智慧 学习时尚分类

  • 一笔一墨一丹青,一纸一字一发明。为丰富辖区少儿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及感悟,近日,向阳社区将垃圾分类,低碳环保活动宣传融入到“春泥计划.儿童友好”
  • 帮古老的宣纸“触网”

  • 1988年出生的李超用10年时间做了一件事——将家乡百姓辛辛苦苦制作的宣纸“连上”互联网,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工艺成果走向千家万户。  但为这个梦想蓄力之前,他曾吃了一番宣
  • 田艳龙美术作品欣赏

  • 田艳龙,汉族,1970年出生于安徽,现居亳州市。擅长山水画、工笔画、雕刻艺术。多年以来,在书画上得到名师指点,尤其在国画上得到了人物画画家吴山明教授的指导,创作的作品广受收藏
  • 元故事 283期 | 讲故事的人

  • 一群来自晶报的媒体人6月25日从深圳赶赴北京,参加了由“后浪电影”和深圳报业教育集团为晶报度身打造的视频业务专题培训课。在课上女导演任长箴一直强调,情绪是讲故事的驱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图片故事|且慢造物 用最慢的方式制作一张婚书

  • “没有好的宣纸,就做不出传世的好国画。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百道工序,其中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李慧萍跟学生们讲解着捞纸的要领,为他们的首次捞纸体
  • 广汉市金鱼镇:三措并举,共谋乡村振兴

  • 近期,广汉市金鱼镇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措并举开展全域结对帮扶工作,与金阳县青松乡共谋乡村振兴举措,有效提高帮扶实效。促交流,共商举措。开展全域结
  • 震惊!班级群“开学安全第一课”打开竟是......

  • 新的学期开始了,骗子们疯狂潜入家长群冒充班主任、老师发布收费通知,不少家长上当受骗。但是,如果假的“班主任”在家长群里发布的是上课通知呢?家长们是不是会马上按要求落实下
  • 警惕这7种思维模型,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 编者按:创业维艰,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能取得成功。优秀的创业者懂得利用经过验证的思维模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这篇文章来自编译,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