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沈逸:“布林肯照片”之争,背后是一场博弈

日期: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集编辑:复旦发展研究院

作者 | 沈逸 教授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 “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顺利举办,众多海内外知名影视制作人、纪录片导演及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导师,结合自身经验,分别从主人公选择、题材确认、情节叙事、呈现方式、摄影技巧等多角度为拍摄好中国故事提出建设性建议,对在新时代下如何创作纪录片及纪实短视频进行深入探讨,对于践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工作带来富有价值和深刻意义,回应了当今时代对强化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强烈需求。

2023年6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随行西方媒体《华盛顿邮报》记者拍国务卿下飞机的照片,用厚厚的阴间滤镜塑造所谓中国的雾霾天,从环境入手抹黑中国。

中国媒体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网民迎面直击,用视频和照片展示当天北京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并指出美媒滤镜太厚,为抹黑中国不惜将布林肯肤色P成了非洲裔美国人的肤色。

图源 | 北京日报

这场博弈是数字时代中国做好国际传播面临挑战与机遇的一个缩影,从中揭示出了一些重要的规律,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其一,做好国际传播的首要挑战是解决欧美媒体心中自带的滤镜。

传播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在国际传播这个问题上,欧美媒体更多的时候是根据传播者心中自带的滤镜与预设的框架,对客观现实进行加工,包括挑选场景,设置角度,裁剪素材,继而用文字、图像和影像去向受众展示传播者希望传播的信息与内容。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不是单纯依靠打开国门,让欧美媒体自己看,就能“自然解决”的。

对做好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来说,识别并察觉西方媒体这种滤镜的存在,找到并指出其对中国现实的扭曲之处,继而在此基础上展示中国的真实形象,校正被其扭曲的受众认知,将是贯穿中国国际传播始终的一项关键任务。

其二,做好国际传播塑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要具备耐心与信心。

伴随中国崛起,国际舆论场成为美西方国家对中国战略竞争的重要场域,塑造负面认知,打压不同声音的力度,是超乎想象的。

从2018年开始,参与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论坛的美方人员,多次向笔者表示,在华盛顿已经没有说中国真实情况的氛围了,说了就是“熊猫拥抱者”,就是“亲中”,就是“政治不正确”。同时,从BBC前驻华记者沙烨的相关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歪曲素材,抹黑中国国家形象,制造基于错误信息的虚假新闻,对相当一部分欧美媒体人来说,是嵌入DNA的某种本能。面对这种复杂态势,做好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必须具备足够耐心,理解这是一场持久的战略博弈,难以在短期内一蹴而就。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舆论场,仍然遵循传播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伴随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日趋难以绝对垄断加工传播信息的权力。同时,无论基于何种意识形态,任何对信息的加工与扭曲,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虚假信息,面对真实有效的内容,始终可以说是“不堪一击”的。

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美国学者阿里森,用中国修建三元桥的视频,与美方类似的视频进行对比,简单明了地指出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普通网民通过对中国、俄罗斯、美国三国近期发布的征兵广告进行对比,视频发布后,境外视频平台优兔的网民,一边倒地赞扬中国军队的特点是纪律、俄罗斯军队的特点是勇气,嘲讽美国过度关注所谓政治正确,让美国军队的特点变成了体现性少数群体特征的“战士有两个妈妈”。

由此可见,中国自身的高速发展,以及在治理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破除舆论场中被网民戏称为“阴间滤镜”的错误传播框架,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充满信心。与此同时,今天我们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中的偏见、错误认知乃至敌意,是百年时间尺度上持续累积的,混杂了西方中心主义、冷战思维的残余乃至某种无法言说的种族认知,要破除这样的坚冰,必须保持充分的耐心,全面认识到做好国际传播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其三,做好国际传播塑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需要均衡目标与效果,构建更加全面有效的“工具箱”。

对中国来说,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必须构建“工具箱”,而非简单地试图找到“一招鲜”的“传播密码”。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项战略需求,中国需要的国际传播,不仅要解决受众的数量问题,而且更加关注传播的效果。

从客观实践来看,这意味着中国国际传播在需要流量的同时,又不能沉迷于流量;在以符合全球受众偏好的方式进行包装和讲述时,又需要严格避免“单纯迎合”,避免“强化”而非“挑战”既存的刻板印象与认知偏见。充分发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数字时代的新媒介的效能,全方位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真实现状,根据现有的效果看,成为中国在全球舆论场实现战略突围,帮助全球受众认识和理解中国真实情况的首要方式之一。

从短期看,破除欧美主流媒体强化塑造的刻板影响,强调中国形象的丰富性、多样性、立体性,可以成为一个着重发力的关键所在。从长期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传播人才与思维方式,持之以恒地输出表现当代中国发展多元与立体的故事才是长久之道。

从破除欧美眼中的刻板印象到构建稳定、健康的国际舆论生态,中国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体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立体性的同时,也需在传播语言、视角与形式上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从技术方面而言,不断提高数字传播的能力,有效发挥新媒介效能,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全球舆论场上的主动权。


相关阅读

  • 中科大少年班录取名单公布,共45人

  • 7月15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少年班录取名单公示》,共有45名学子入围。 从性别来看,男生共有39人,女生6人。 分省份来看,中国科大
  • 救人、垫医疗费,菏泽一男子这波操作太暖了!

  • 7月14日下午,牡丹区牡丹办事处村民梅得玉与家人来到中国电信菏泽分公司,郑重地将一面“助人见高风,遇难献真情”的锦旗送到电信公司员工张钊手里,对这位好心人表达感激之情。原
  • 7月15日2023年福冈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迎来首个决赛日当天,混双十米台女单一米板、男双三米板三个项目决出金牌中国跳水队收获三金一银包揽全部金牌!

    在混双十米台决赛中
  • 45名,中科大公布

  • 7月15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少年班录取名单公示》,共有45名学子入围。从性别来看,男生共有39人,女生6人。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从人
  • 我校成功举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一分论坛

  •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于7月9日至10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主办,以“中国的倡议,全球的行动”为主题,以推动“凝聚
  • 第20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绿色出行温馨提示

  • 第20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15日至24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车展期间,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多条道路施工且停车位有限,建议观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并注意避
  • 咸宁门球馆竣工开馆!

  • 7月14日上午,前来参加我市首届退役军人门球赛暨门球馆测试赛的参赛队员,先后来到刚刚建设完工交付使用的中国咸宁门球馆报到。这标志着中国咸宁门球馆正式竣工开馆。 当天,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沈逸:“布林肯照片”之争,背后是一场博弈

  • 作者 | 沈逸 教授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近日, “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顺利举办,众多海内外知名影视制作人、纪录片导演及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导师,结合
  • 电影《一门之远》将在大同开机

  • 近日,电影《一门之远》剧组在大同市美术馆举行媒体见面会,介绍电影相关情况。电影《一门之远》由大同籍电影人王三才担任总制片人,并与执导过电影《出租车囧事》的常然共同执导
  • 养老金开始上涨!你的养老金涨了多少钱?

  • 2023年养老金上涨开始落地。  进入7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发布了2023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兑现养老金的上涨。你的养老金今年涨了多少?  多地发布养老金调整方案根据人社部和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