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独家专访王珮瑜:把整个生命投入这件事,做不好就“告老还乡”

日期: 来源:上观新闻收集编辑:上观新闻
自去年1月起,“瑜老板”王珮瑜多了一个新的身份——瑜音社京剧小科班的“王校长”,至今正好一年。
从京剧演员,到京剧传播者,再到教育者,王珮瑜心里有一个目标,就是尽自己所能实现京剧艺术的当代化
在她看来,中国人喜欢听京剧,就是喜欢那股“劲儿”,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留在我们血脉里的基因。
做京剧传播,是用大家喜爱的方式“打通”自己的血脉,找到基因里的那股“劲儿”。而做京剧教育,就是为了让这股“劲儿”在孩子们身上延续下去。


1993年,15岁的女老生王珮瑜第一次登台。这出《文昭关》,是她被上海市戏曲学校破格录取后学习的第一出戏。
梦里都是自己扮上戏,在台上英姿飒爽的样子。但临上场戴上髯口的那一刻,一股陈腐的臭味熏得她一出场就差点忘了词。
王思及老师告诉王珮瑜,想要不戴公用的髯口,就要好好练、好好学,将来成了角儿就能定制私房髯口了。
几个月后,再演《文昭关》,王珮瑜获得了“小冬皇(孟小冬别称)”的美誉,京剧界都知道上海出了一个余派女老生。
其实,一出道就备受观众厚爱的王珮瑜直到30岁才真正开窍。“30岁之前我凭着天赋在舞台上发光,30岁之后,我不能再靠天赋吃饭了。”那一年,恩师王思及离世,临终前他对王珮瑜说:“老师要走了,你要成为自己的老师,要对自己要求高。
王珮瑜开始用笨办法跟过去那个聪明又有些骄傲的自己告别。她学着老前辈们,用最艰苦的方法磨炼自己,原来唱一遍就会的戏,她开始数黄豆、画正字,一遍一遍地磨,把内心的杂念一点点磨掉,激发出新的自己。
2022年1月,王珮瑜开办了京剧小科班。身为校长,她把自己点点滴滴的体验告诉眼前这些刚刚入门的孩子,无论天赋高低,京剧面前人人平等。
前不久,小科班成立近一年后,孩子们第一次上台演出。在今潮8弄的 “有戏堂”里,他们踢腿、下腰、拿顶,迈着小碎步走起圆场,炯炯的目光里写满了自信。
王珮瑜和观众们一起频频叫好。她知道,不是每一个孩子将来都能戴上属于自己的那副髯口,但京剧舞台一定能为他们的人生打开新的可能,正如这舞台上虽然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尽收广袤的世界
记住超越自己的感觉
上观:去年1月8日,瑜音社京剧小科班开启了第一课。从瑜老板到王校长,这一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珮瑜:这一年来我体会了创业者的辛苦。我们有几个月没法正常招生,也不能面对面给孩子上课,老师也有一定的流失,这对我们这个刚刚起步的小科班来说是挺艰难的。但再难也过来了!
上观:瑜音社这些年来深入许多学校做了大量的京剧普及工作,为什么还要创办小科班,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吗?
王珮瑜:从2008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到中学、高校给学生介绍京剧。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年轻人对艺术的感知力、认知力超出了我的想象。就像我一直说的“京剧不是普通观众认为的那个样子”,年轻人对京剧的接受度也是出乎我意料的。只要有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很容易激发孩子对京剧的兴趣。
我是科班制培养出来的演员,开京剧小科班也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把每个学员都培养成专业的京剧演员,但是万一呢?在我们这个“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平台上,万一能够为戏曲事业提供一些新鲜血液,不是很好的事吗?
当然,我们主要还是希望为京剧事业做一点基础的普及工作,在我们这里学习的孩子起码知道手眼身法步,知道唱念做打,会唱流水,会念白,知道湖广音、中州韵。不管他们将来是否从事这个专业,学习京剧的这段经历都会不断地滋养他们。
上观:听说,有些学员的家长是你的粉丝?
王珮瑜:是的。9年前,我参加上海京剧院“京昆跟我学”项目,学生中有一对年轻夫妻。今年他们俩带着儿子来报名小科班。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当年她怀孕时跟我学了一段《洪洋洞》,现在孩子已经8岁了,他也很喜欢京剧。我真没想到,当年一颗小小的种子多年后发芽了。
上观:现在一共有多少孩子在小科班里学习?
王珮瑜:有50个左右,最小的5岁多,最大的11岁。在那天上台参加汇报演出的孩子里,最短的只学了不到三个月。
孩子们的表现真的超乎我们的意料。我们采取的是传统的京剧教学模式,也就是科班制,我起初还担心有些孩子会怕苦、怕累,坚持不下去,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孩子放弃。他们都很有上进心和好奇心,充满了对这门艺术的敬畏。
上观:你曾经说,京剧对于孩子的意义,应该是惊喜与趣味,再加上一点克服困难的乐趣。在外人看来,学戏难免与吃苦联系在一起,小科班如何让孩子在苦中体会惊喜与乐趣?
王珮瑜:当孩子们慢慢打开京剧这个“宝盒”:服装、刀枪把子、唱腔、站姿、坐姿、礼仪……对他们来说,全都是惊喜。有孩子告诉我,他在同学们面前稍微露一手,大家就觉得他很厉害。别的同学会弹钢琴、跳芭蕾或者街舞,他会唱京剧,他觉得非常自豪。
学戏不易,练功多少要吃点苦头,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压腿脚尖要够到眉心,有的孩子够不到,老师给他掰,他就哇哇哭。坚持练一段时间后,他慢慢够到了,特别开心。我对他说,要记住这种感觉。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是要不断地去追求、去体验这种超越自己的感觉。
上观:每一次克服困难、超越自己,对孩子来说都是心灵的滋养。
王珮瑜:除了体验京剧带来的惊喜与不断超越自己的乐趣,我更希望孩子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体会属于中国人的体面和教养。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都不一样,有的孩子身体条件比较硬,练功的时候“哇哇”喊疼,眼泪哗哗往下掉。我告诉他,不要喊,把眼泪、鼻涕咽下去。你再坚持练上几天,这种痛就会慢慢消失了,你就进步了。到那个时候你可能会有点后悔,因为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哇哇大叫不太体面。
当孩子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引导他们如何抉择——是做那个邋邋遢遢的自己,还是做那个体面的自己。当我们发现孩子在努力克制自己,坚持不哭、不大声叫出来的时候,我们会使劲地鼓励他。
做教育我不找投资人,也不化缘
上观:身为京剧小科班的校长,除了培养孩子,还要培养老师、带团队,对此你有哪些心得?
王珮瑜:我们小科班一共有4位老师,老旦、青衣、小生、花脸各个行当都有。我最初的考量是对老师们统一培训,进行标准化的输出。后来发现,能统一的只有制度,老师的风格是无法标准化的,教学成果也很难量化。于是我会定期跟每位老师聊天,了解他们在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
因此,小科班是在制度约束下的、个性化的教学。不仅老师们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他们也会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为什么有的孩子腼腆,有的孩子善于表达?为什么有的孩子进步快,有的比较慢?是因为家里离得远,到这里不方便,练得太少,还是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以后功课忙了?只有了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为孩子量身定做教学方案。
孩子和老师的感情都特别好。有一次,有两位老师在外面有其他工作,前半个小时我先给孩子们上课。他们虽然对我很尊重,“王校长好!”,但接着就问我:“阙老师呢?”“盼盼老师呢?”上课的时候,明显比平时要拘谨。
上观:既当教育者,又当京剧的传播者,还要上台演出,你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
王珮瑜:我目前最主要的精力都是放在瑜音社京剧小科班里,还有一块就是放在瑜音社的内容输出上,我们会定期在全网各大平台进行内容更新,做京剧的普及和推广。
我几乎每天都会和瑜音社的小伙伴们开会,有很多事情要拍板、落实、复盘。下午4点钟后,我会给自己留点时间,练练功、吊嗓子、排排戏。到5点半左右,孩子们放学后陆续都来了。我每周至少要看三次他们的练习课,了解老师和孩子的情况。
我是一个外松内紧、秩序感比较强的人,从周计划、月计划到年度计划,都列得清清楚楚。团队里的每个人未来三五年要怎么发展、每个部门该做什么,都要规划得明明白白。在舞台上,我要尽情发挥个人的艺术魅力;在瑜音社,我作为创业者,拓展的是另一种思维,我是整个团队的服务者,最后一滴水流下来,我得双手接着。
上观:瑜音社成立已经7年多了,作为一名京剧演员,你当初为什么会创立这样一个推广京剧的平台?
王珮瑜我有一个理想,就是尽我所能实现京剧艺术的当代化,这可以说是我一生的终极目标。2010年,我成立了“瑜音绕梁”个人京剧推广平台、创立个人演出品牌“京剧清音会”,后来又做了“余脉相传”京剧骨子老戏展演等。
瑜音社成立之初就是基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我既要演出,又要录节目,还要写书等,需要有人帮忙。慢慢地,这个团队就壮大起来。我现在对自己和团队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做京剧艺术当代化的传承和传播,与此不搭界的事,我们统统不去做。
上观:打算怎么实现“京剧艺术的当代化”这个宏大的目标?
王珮瑜: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目标,但可以有无数个落点,对我来说是可以分阶段去实现的。
在过去的四五年里,我参与了许多综艺节目,以京剧演员的身份为大众传播京剧,虽然传播的内容是传统的,但传播方式是当代的。我收获了很多粉丝,也树立了个人品牌。
未来5年,我的重心就是京剧教育,我想至少培养500个5到10岁的孩子,如果这500个孩子在“手眼身法步”等各方面都打下了基础,那未来京剧艺术的生态可能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想打造一校”“一团”和“一所”。“一校”是已经起步的京剧小科班,“一团”就是为京剧小科班的孩子们打造一个能够上台演出的剧团。“一所”是研习所,我想把过去几年里打磨出来的教案、培养孩子的教学成果等在这个研习所里落地。研发、升级相关的教材,让更多人知道怎么让5到10岁的孩子能够学得会、学得进京剧。
有培训、有演出,再加上研究,就是我理想中的推进京剧当代化的进程。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利益,我也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生意,所以我不找投资人,我也不“化缘”。虽然这一年来因为疫情等客观原因,做得非常艰难,但我已经不知不觉把整个生命都放在这个事业里了。假如未来做得不好,我就“告老还乡”“隐居山林”。
不要做一个有情绪的传播者
上观:这些年你在各大综艺节目上金句频出,让许多年轻人对京剧有了新的认识。比如“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这种表达能力来源于天赋还是后天的积累?
王珮瑜:其实我小时候是一个非常内敛、不善于言辞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社恐”。我妈妈从小就锻炼我在大家面前说话的能力。每次大人们在一起聚会吃饭,她都会让我说两句。她告诉我:“想好了再说,废话不要讲,逻辑性要强。”如果我讲得不好,她就会骂我一顿。我妈是典型的“虎妈”,为了让妈妈满意,我只能主动出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上观:刚开始从“唱戏”到“说戏”,为观众普及京剧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王珮瑜:2009年,我请朋友帮忙“组局”,我说想给大家讲讲京剧,朋友叫上了他的朋友、家人,家人又带上同事,六个人围着一张小桌子听我讲。慢慢地,观众变成三四十个人、一百个人、两百个人……一到观众提问环节,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怕他们提一些我接不住的问题,没想到却常常被问一些让人很气又很想笑的问题,比如“你们唱京剧的是不是有个叫梅艳芳的”。
也是在2009年,上海京剧院推出了“京昆跟我学”,我是其中第一批中生代教师。一开始一个班计划招12个人,结果只招到8个人。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希望这些喜欢京剧的人将来有机会能帮我们一起推广京剧。
上观:你没有把他们仅仅当作学生来看待?
王珮瑜:对。我一直忘不了我的恩师王思及说的话:要“围”好身边的人。“围”是京剧的行话,有包围、拉拢、关照的意思。他告诉我,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帮衬你的人,不要在成长的路上给自己设置障碍。
2015年,我去长江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当时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戏外功夫、了解商业运行的一些规律。一开始,有些专业课我听不懂,有一位教运营学的教授说:我上课就是以王珮瑜听懂为底线……同学们都笑了。但我觉得他启发了我。从此我做讲座的时候,都会挑一个年纪最小的,或者看上去最不懂京剧的观众,以他听懂为底线。
也是在2015年左右,我意识到自己在表达的时候容易情绪化。我开始把情绪筛掉,尽管情绪在网络上很容易获得共鸣,但我为什么要去做一个有情绪的传播者呢?把情绪筛掉以后,沉淀下来的必须是知识、是干货,而不是把情绪筛掉后只剩下情绪,那是没有价值的。
上观:从面对面做讲座,到参与各种电视节目,再到近年来的网络综艺节目、直播等,在花式传播京剧的过程中,你收获了大批粉丝。你是如何掌握这些传播方式的“流量密码”的?
王珮瑜:能获得这么多粉丝的喜爱,主要还是因为京剧本身的感染力和艺术张力。我只是将技巧、故事、艺术融合在一起,把戏里的门道掰开了、揉碎了给观众看。
当然,在不同的平台做内容输出,必须要了解它的规则,我的内容要符合它的属性,而每一个平台的属性都是不一样的。当我不断地去输出内容,定时“摆摊”“出摊”,且说出来的话都是经过思考的,面对受众时并不是采取迎合的姿态,而是引导姿态的时候,各个平台就会来跟我联系,邀请我加入。
上观:作为一个京剧演员因为上综艺而出圈,难免会受到一些非议,你怎么看待这些声音?
王珮瑜:赢得流量、打造个人品牌,不是为了别的,一切都是为了京剧的普及和推广。
我这个人就是一部作品
上观:实现京剧的当代化是你的终极目标,而当代化很重要的一点是抓住观众。你曾说京剧可以很好玩,可以很潮。在好玩之外,这门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艺术能抓住当代观众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王珮瑜:不同的观众走近京剧的心理诉求是不一样的。对大多数喜欢京剧的人来说,就是喜欢那股“劲儿”,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留在我们血脉里的东西,我只是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让你“打通”了自己的血脉,找到自己基因里的那股“劲儿”。
哪有那么多“一见钟情”,都是“三生约定”啊。我们的爷爷、爷爷的爷爷小时候就是听戏的,只不过到了我们的爸爸这辈可能就断了,得由我们重新拾起来。
上观:当下的演艺生态非常丰富,观众可以看话剧、看音乐剧、看沉浸式戏剧,为什么要选择看京剧?
王珮瑜:看京剧,主要就是看角儿。对戏迷来说,同一出戏,角儿演几次,他们可能就会看几次,角儿的舞台魅力对观众的吸引力太强了。所以当我们谈戏曲创新的时候,不要盲目削弱演员的个人光彩。没有角儿,何谈戏?除非这部戏千百年来足够经典,比如《牡丹亭》,无论谁来演都会吸引一定的观众去看戏,但我们又有几部《牡丹亭》呢?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观众看戏,大概率就是看角儿。
那身为演员,我们必须要有职业操守,每一阶段都要有变化和进步,要让观众觉得自己的这份追随与热爱是值得的。
上观:当下不少名角儿都有自己的看家戏、原创戏。你年少成名,尽管演过这么多老戏,但会不会有一种紧迫感:“瑜老板”的代表作在哪里?
王珮瑜:我这个人就是一部作品吧。我希望大家提到王珮瑜,首先想到她是京剧当代化传播与传承的一个代表人物。
我在京剧传承这件事情上的扎实程度,相信在业内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而创新无非就是内容创新与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方式的创新刚才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在内容创新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去年我与滕俊杰导演合作的8K全景声京剧电影《捉放曹》上映。纪录电影《京剧搜孤救孤》也在400家电影院上映。
总有人说,王珮瑜二十几岁唱得不如十几岁好,三十几岁不如二十几岁唱得好,现在四十几岁不如三十几岁唱得好。我好像总是不如以前的我。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告诉我每天都要进步,要更上一层楼。其实我觉得只要触碰过那个巅峰,暂时的下坡是没有关系的,想办法再上去就行。
目前我有一些新作品正在酝酿中。与做教育、做传播比起来,做新戏对我来说并不难,但越容易的事情反而越要谨慎。传统老戏其实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这座宝库里还有许多好戏大家并不了解,把它们挖掘出来以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也是对祖师爷的一种传承。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陈俊珺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皮小姐

相关阅读

  • 孩子“阳”后发烧抽搐如何处理?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会与成人有所不同,主要以发热为主,多数婴幼儿有高热表现,婴幼儿可能会因为体温迅速上升,导致热性惊厥,出现抽搐、发热等症状,家长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何时需
  • 关爱留守儿童 遂宁市船山区教体系统在行动

  • 近日,遂宁市船山区教体系统各学校(幼儿园)纷纷行动起来,组织开展留守儿童慰问活动,为孩子们送去祝福和关爱,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温暖快乐、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
  • “携细雨.暖群芳” 暖冬行活动

  • 岁寒情深暖意浓,殷殷关怀沁人心,总有一些平凡而伟大的善举将温暖延续。为了让前期义卖活动筹集到的资金得到延续,让孩子们更真实的体验生活、感知社会,更深刻的领会尊老敬老的

热门文章

  • 带小模到公园跳蛋露出调教 震动一开...腿软了

  • 「性趣」百百款,只要双方开心,没有危险,说实在是怎样都没什么不好。网友在「91PORN」网站分享带着妹子到公园「露出调教」,看得网友们都羡慕得口水流满地啦。而且根据这位网友的
  • 中国新说唱里00后的Capper,到底是什么来头?

  • 在中国新说唱第四期中,小丑VS守卫的片段可以说几乎是占用了最长的篇幅,长到被被潘玮柏戏称为“比《复仇者联盟4》还要久” 明明靠作品已经取胜的小丑,最后非要以freestyle的

最新文章

  • 做梦多代表睡得不好?

  • 做梦多,是不是代表睡眠质量不好?市东方人民医院(河科大三附院) 神经内科四病区副主任医师史艳红说,心理学家认为,梦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是情绪的表达。相关生理研究表明,人们睡觉时
  • 近期高发!这个新晋“网红”项目有风险

  • 寒冬里红泥炉煨炭火三五好友围坐闲聊此情此景好不惬意图源网络在某视频平台#围炉煮茶#话题播放量超29亿次甚至越来越多网友开始分享如何宅家“围炉煮茶”但在室内开展这项
  • 春节期间快递会停运吗?多家快递宣布

  • 春节假期将至,快递也随之进入“春节模式”。日前,根据一份《2023年申通“过年不打烊”政策通知》显示,为保证过年期间包裹链路畅通,申通将在1月19日~26日期间,对全网发出的快件,快
  • 2023大波体育赛事劲爆来袭

  • 2023年新开局、新面貌,精彩赛事,马上到来。在威海,23年与100余场社区运动会邂逅在家门口,与阔别已久的铁三赛事来场山海之约,HOBIE帆船、浆板、马拉松等9大品牌赛事,全民健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