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导演:影片、观众没问题|冯小刚“是啊,都是时代问题!”

"

文/文刀贰

任何事物都会经历更新换代,对于这些五代导演,带领中国电影跟世界接轨的领头人,是感慨他们所做的贡献,还是批判他们忘了初心?

随着时间流逝,现在电影拍摄的内容基本商业化,张艺谋、陈凯歌于他们开创“天下”之时,激情豪迈,现在基本没有那个初心了。

他们年少时,经过文革的磨难,下过乡,他们积累了丰厚的情感,当恢复正常后,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张艺谋 北京

他们把自己心里对民族、生活、旧社会、等等的心里情感倾泄而出,打动了底层的观众,因为所表达的就是底层人民想表达与感受的,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荣耀。

01 激情澎湃的初心

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金熊奖、金棕榈奖,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迄今为止历代中国导演中最辉煌的一代。

李少红《红粉》

吴子牛《晚钟》

张军钊《一个和八个》

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

田壮壮《盗马贼》《蓝风筝》、

陈凯歌《黄土地》《孩子王》《霸王别姬》

张艺谋《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

从上面描述的影片名字都可以看得出来,是80年代与90年代拍的,讲述的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生活、封建批判、人文精神等特点。

陈凯歌新片开机

这些影片之所以在那个时期有这么多的观众喜爱,因为是所有人民经历过的生活,他们同样感受过;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通过电影的手段表现出来,更加冲击观众的内心。

只有接触到普通大众,聆听最低层人民的声音,他们拍出的影片才有生命。

02 时代的冲击

随着更多国外影片的流入,还有港台电影进入内地,观众的口感和精神需求更加的丰富多样,还有年轻的观众成长起来,不再只满足于年代情节与老旧情怀故事的影片。

张艺谋、田壮壮

经过早期的口碑以及号召力,在00年代初期,内地电影开始转型,古装片、文艺片增多,在针对观众口感的同时,影片内容也是非常精彩,同时兼顾着电影成本及获利。

《英雄》《十面埋伏》《和你在一起》等高质量获奖影片出现,继续开拓者中国电影的高度,走向世界、市场。

但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等商业化运作的票房,和高投入的制作成本,并没有猎取观众的心。

《满城尽带黄金甲》

经济利益是影片无法忽视的问题,商业化的操作也是必要的,但忽略了影片应有的文化韵味,而显得单薄无力,而这些才是影片的灵魂和关键,叫座不叫好的影片倒了国内观众的胃口。

后面再出现的经典之作变少了,是他们变了?还是时代变化,只能紧跟时代的浪潮,而不被大浪冲倒?

03 观众变化&初心

但是现在流量当道,跟五代导演一个时代的冯小刚因新片《只有芸知道》票房不理想,发文:英雄迟暮,真的是英雄迟暮,还是已经忘却了初心?

对普通大众来说,只有最真实的东西、有吸引力的,才能更加打动他们。

冯小刚 电影协会表彰获奖

《只有芸知道》这部爱情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拍摄的,我想这部影片是贴近我们生活的。

隋东风(黄轩 饰)和罗芸(杨采钰 饰)婚后定居在新西兰安静的克莱德小镇,转眼间两人的婚姻生活已走过第十五个年头,人到中年妻子的猝然离世让东风陷入哀伤与孤独,踏上了为亡妻完成遗愿的旅途。隋东风手捧罗芸的骨灰,随风飘洒,为这段相濡以沫的爱情笼罩上悲凉的底色。

豆瓣网友评论


豆瓣网友评论

到今天这个时代,愿意去影院看电影的大概以20-45岁左右人群为主,导演口碑、主演的号召力等,这些都是观众愿意去花钱观影的根源。

就像有的网友评论的,当代女性想看的是大江大海,也有说拍的就是她们这个年纪的,需要经历跟阅历才能身心投入去感受。

《只有芸知道》黄轩、杨采钰

我们生在这个最美好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观、世界观都不一样,电影本身要传达的就是人性这一普世价值观,但现在这个多元素的时代,显然这部贴合大众情感的影片,因为当代“人性”的多样化,而折戟沉沙。

他初心也挽不回现代观众的心。

04 时代的选择

在回归初心拍摄的影片依然很多观众不买账,是因为商业化伤了大众的初心,还是不能满足现代观影人的需求?

从冯小刚导演发文来看,说新代导演生龙活虎、催营拨寨,他们影片动辄20亿票房起步,不到30亿都不好意思庆功。

吴京、谢楠

这个现象是差别如此之大,时代瞬息万变。

吴京《战狼2》56.39亿

杨宇《哪吒之魔童降世》49.34亿

郭帆《流浪地球》46.18亿

陈思诚《唐人街探案2》33.71亿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30.75亿

闫非、彭大魔《西红柿首富》25.27亿

这六部影片都是冯小刚导演口中的新锐导演拍的,全部是中国历史票房前十,可能有的网友会说,时代变了,很多是主角的口碑在那里,才能带起来这么多票房。

沈腾、宁浩、黄渤

不可否认,一部影片的最终成绩,需要导演、编剧、主演、等的号召力,还有前期宣传、口碑效应、导演、演员的历史口碑等等去让观众观影。

从上面六部影片看得出来,影片的题材类型突破非常关键,现军事动作、科幻、新时代动画电影、搞笑、争论剧情等类型。

王宝强、刘浩然、陈思陈

现在观众的追求已经不满足于“冯小刚初心”类型影片,也被商业化大制作影片倒了胃口,现下追求的是满足自己的喜好,新鲜感很强,接受能力很强,经过多年欧美好莱坞、日韩非等国影片的冲击,老陈的影片已经不能打动大部分观众的内心。

影片的本质并没有问题,观众也没有问题。

新时代的更换,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05 英雄迟暮还是英雄

中国导演一直有一个“冲奥情节”,就算获得欧洲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的张艺谋、陈凯歌,他们依然难以抛下这个“情节”。

李少红、陈坤、周迅

虽然“奥斯卡金像奖”在很多人看来是最高的荣耀,但就跟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差不多,甚至于金熊奖、金棕榈奖、金狮奖对比“奥斯卡”还要更加权威。

但是从1985年开始每年选取一部华语片影片冲击奥斯卡,至今34年,却只有一部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奖《最佳外语片》,今年更名为《最佳国际电影》。

《卧虎藏龙》杨紫琼、章子怡

在张艺谋、陈凯歌影片商业化时,除了基本需求之外,他们是否想的是通过更高的票房、更精美的制作效果去冲击“奥斯卡”?

但是至今提名的才寥寥几部,显然这个结果是失败的。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他们为华语电影做出的卓越贡献,还有争取的荣耀,让中国电影跟世界电影接轨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的那个时代选择了他们,他们没有辜负时代选择,也没有辜负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他们是开拓者,攻坚者。

刘德华、张艺谋、景甜

至今他们所拍摄的影片,记录的就是那个年代的缩影,他们通过影片,让我们更加直观的去感受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人文精神。

现在时代造就了另外一批人,他们依然还能有那个初心去拍摄影片,尽管很多都步入60“顺耳”的年纪,但他们依然还在自己坚持的路上行走。

结语

每个时代创造、选择了一部分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但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他们那一代人,所带来的贡献是无法忽视的。

商业化我相信不是他们想要去选择,而是时代浪潮下的选择,当你身边聚拢一波人时,你就不再是自己一个人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