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和爱因斯坦为什么都说自己“不配”?成功者的这种心理跟失败一样可怕 | 远读重洋

"

出品 | 远读重洋

转载授权请在本文后留言

前段时间,张艺兴的一段视频引发了热议。视频中,他坐在深夜的街头,黯然神伤地坦露了自己的自卑,他说:

“我又感受到了自卑,你为什么不会打鼓?你为什么不会滑板?……你为什么不会这个?为什么不会那个?我觉得张艺兴就应该啥都会、啥都懂,为什么你不会?”

虽然张艺兴在视频里说自己“什么都不会”,但其实在现实中,他是这样的:

张艺兴:我不会打鼓

现实:

张艺兴:我不会滑板

现实:

张艺兴:我什么都不会

现实:在2019年腾讯娱乐盛典上,他一举拿下了巅峰歌手、最受欢迎男歌手、年度畅销数字专辑三个大奖。

你看,外界已经给了他足够多的认可,他也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宝藏男孩,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

由此可见:张艺兴的自我认可度,明显要比外界低。

其实,像他这样自我认可度很低的人,并不在少数。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有这种现象。

比如说爱因斯坦。他在去世的前几年,一直跟朋友说:“我的成就都被夸大了,这让我感觉极其不自在,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骗子。”

实际上,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当时所有对爱因斯坦的赞誉都不过分,他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再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玛蒂尔达的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她在第一次试镜的时候就惊艳到了导演。

后来,她又出演了《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雷神4》等多部大片,还成功斩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她是公认的集“演技”和“颜值”于一身的优秀演员。然而,她曾经在哈佛的一次演讲中,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毕业12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对自己的价值毫无自信……这跟我99年初到哈佛,成为新生时的心情一样。

当时,我感觉肯定是哪里出了错,感觉我的智商不配来这里,而我每次开口说话时,都必须证明我不只是一个白痴女演员而已…

其实,不管是张艺兴、爱因斯坦,还是娜塔莉·波特曼,他们本身都已经足够优秀了。那他们为什么还会对自我的评价这么低呢?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同一种心理障碍:冒充者综合征

什么是冒充者综合征?

其实就是指,一个人无法内化自己的成就。说白了,就是他们做不到从内心深处接纳那些被外界认可的成就。

哪怕已经有很多外在的证据表明,自己已经很优秀、很厉害了,但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认可。

他们总觉得,自己所有的成绩都不过是碰巧、运气好等原因,自己根本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好。甚至他们还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骗子,骗了所有人。

存在这种心理现象的人,并不在少数。有研究表明:大约有70%的人都曾经都出现过这样的心理,尤其是成功人士,更容易出现这种心理。

这种心理,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处理,也可能引发紧张、焦虑、低自尊、抑郁、羞耻感和自我怀疑等等更严重的问题。

我曾经读过一本回忆录,回忆录的作者就曾饱受这种心理的困扰。这本回忆录的名字叫:“The Empress Has No Clothes”,翻译成中文就是《皇后的新衣》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叫乔伊斯·罗琦的女性企业家

罗琦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毕业十几年就成为了化妆品巨头雅芳集团的全球副总裁。

她也是雅芳集团有史以来第一位黑人女性高管,你可以想象能够做到这一点,她本人有多么优秀。

但是,尽管在外人看来光芒万丈,但罗琦却总觉得别人对自己的所有赞美都是假的。

她觉得自己获得的赞美就好像是“皇帝的新衣”一样,迟早有一天会有人看清真相,并且指出“她没有穿衣服”这个事实。

那罗琦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这可能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罗琦是一个非裔美国人,出生在美国的新奥尔良,家境非常贫寒。

在罗琦的小时候,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并不高,很多黑人家庭也都不太注重孩子的教育,但是罗琦的妈妈却非常支持罗琦读书,希望她能够通过读书出人头地。

在妈妈的鼓励下,罗琦从小成绩就不错。后来,罗琦还跟着一位亲戚搬到了一个新的社区,这个社区的教育资源更好,更加适合罗琦学习。

但是,换了一个环境之后,罗琦身边的同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以前,罗琦的身边都是一些家境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但是来到新社区之后,周围都是一些家境非常好的孩子,所以罗琦在他们面前,心里总是有一些自卑。

但是罗琦并不想把这种自卑表现出来,而是试图模仿身边的同学们的生活方式。

为了维持这种表面上的光鲜,她有时候不得不自己偷偷地赚钱,来维持这种伪装。

这时候的罗琦,心里特别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自己必须考更高的分数,攒更多的钱,才能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

她也非常担心自己的伪装会被别人拆穿,也许就是这种心理,导致了罗琦的“冒充者综合征”。

哪怕后来她不断取得成功,这种担心也没有消失,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上大学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并不属于大学,她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对她有敌意,都想迫不及待地撕下她的面具,向全世界宣布:“看,她不属于这里!”

毕业之后,这种感觉也没办法摆脱。

为了减轻“冒充者综合征”的折磨,罗琦非常努力地工作,试图用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是这种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罗琦取得了成功,但是却对缓解“冒充者综合征”带来的心理压力没有任何作用。

哪怕她后来成为了雅芳集团的全球副总裁,依然还是陷入在深深地自我怀疑之中。

不过后来,罗琦还是成功地摆脱了这种心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她靠的不是成功,而是放下。

罗琦后来又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本来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总裁。

但是干了几年之后,公司换了一个新的CEO,这个新的CEO比较专横,想独揽大权,但是罗琦并不喜欢这种做法,所以她就选择离职了。

离职之后的罗琦,卸下了所有的包袱,自己也突然开悟了。

她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通过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再需要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么一来,“冒充者综合征”的心理反而就消失了。

罗琦回想自己的经历,认为自己的开悟并不是突然而来的,而是她在之前的工作中,其实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肯定,只是当时自己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这些肯定上,而是放在自我怀疑上。

反倒是离职之后,因为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反而让她注意到了人们以前对她的肯定,让她逐渐摆脱了“冒充者综合征”。

从罗琦的经历我们也可以发现,想要摆脱自我怀疑的心理,一味地想用自己的成就证明自己是不可行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赞美。

这句话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对于“冒充者综合征”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

因为“冒充者综合征”患者一般都对别人的赞美都很抗拒,如果有人夸他说:“你真棒!”他的第一反应可能并不是高兴,而是会觉得:

这个夸奖肯定不是真心实意的,要么就是客套话,要么就是别有目的,甚至可能是在讽刺我。

其实,这个现象也可以反过来,检查我们自己到底有没有“冒充者综合征”。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这个心理,那就一定要转变想法,在别人夸自己的时候,告诉自己:“是的,我就是很棒,就是很优秀。”

可能一开始你这么想的时候,会感觉有一些别扭,但是你只要多试几次,你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地找回来了。

除了接受别人的赞美,还有一个方法也可以帮助你摆脱“冒充者综合征”,那就是向比较可靠的人倾诉你的恐惧。

这个人可以是你的朋友、亲人,也可以是专业的心理导师,如果你通过倾诉把心理的担心释放出来,那这种担心就会慢慢消失。

甚至,如果你内心还是很抗拒把这种担心告诉别人的话,你也可以在纸上把它们写下来,这也是一种释放的途径。

但是千万不能一直把这种担心憋在心里,这样做很可能会像罗琦一开始一样,陷入到和担心做斗争,结果却越陷越深的地步。

今日话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有“冒充者综合征”心理的人呢?

他最终有没有摆脱这种心理呢?

关注公众号:远读重洋

与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保持同步

关注我们

每次阅读都会有惊喜

是的,我就是很棒,就是很优秀。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