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精明如越贵妃,也斗不过身后有强大背景的言皇后

"

对于朝堂上下而言,梅长苏等人的权谋算计是男人的戏,而后宫之中,也是一出好戏,这出戏的最终赢家只有静妃一个人,可在她之前,后宫双足鼎立的,是越贵妃和言皇后,那么,这两个人,到底谁的段位更高一些呢?为什么这么多年,始终仍是双足鼎立,没有将对方斗跨呢?

要说手段,见识以及狠毒程度,大概要数越贵妃了。

静妃曾经说过越贵妃圣宠不衰二十多年,这句话不会没有道理,加上后面的种种,都能看出越贵妃的手段,要比皇后高出不知道多少段位,只不过没将对方斗跨,完全是其他人的原因。

一场辩论赛,足见越贵妃的手段之高明

这场辩论,不是朝堂论礼,而是越贵妃和太子合谋,想要用“情丝绕”逼迫霓凰郡主就范,被霓凰郡主告到御前的事。

这场对峙中,梁帝前脚才踏进殿内,后脚霓凰郡主就直接跪在了地上,让梁帝萧选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而霓凰郡主作为当事人,她的指控到了最后竟然被越贵妃一一打回,愣是说只是畅谈家乡风情,郡主是喝醉了。

后面的对峙升级,越贵妃却将姿态放的很低,有意无意地暗示是霓凰郡主亲近皇后誉王,听信皇后的一面之词,暗示是霓凰郡主给她扣了这么大的一顶帽子,逼得霓凰大怒:霓凰在战场上,见万千敌兵,论阴毒,却敌不过你这个后宫妇人。

能把将这些党争看的透透,不愿参与的堂堂一名大将,逼得急眼,却还莫可奈何,这就是越贵妃的本事,若非此时靖王进来对峙,若非后面蒙挚将司马雷的这些消息传入,若非梅长苏的提前布局,霓凰郡主跟越贵妃的这一场对峙,谁输谁赢都还不一定呢?

可即使是有了这么多的人证物证,越贵妃也能继续喊冤,顺手地就将太子摘清了嫌疑,让梁帝有了借口给霓凰郡主一个交代,又不连累太子,这样的应变能力,对梁帝作风的了解是旁边看戏的皇后望尘莫及的

明明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扳倒越贵妃,可最终皇后却只成了旁听的,几乎就没从这件事中捞着什么好处,对于后宫争斗来说,皇后的手段,可真不高啊。

皇后宸妃之后,硬是在梁帝心里占据一份重要位置

皇家之间的夫妻感情,更多的是夹带着算计,阴谋,真情实意的太少了,当年梁帝宠爱宸妃,将宸妃放到了跟皇后几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至于后宫的双足鼎立,是宸妃跟皇后之间的,越贵妃在此时,更像是坐收渔翁之利的人。

她任凭皇后跟宸妃去争,自己不断地蓄力,讨好梁帝,了解梁帝,最后在赤焰之案上,搭上谢玉这条船,一举将储君最有力人选给灭了,大梁朝廷缓过劲之后,梁帝册立的太子,就是越贵妃的儿子,这就不得不让人猜测这之前,她所做的努力有多少。

静妃也曾经说过,越贵妃盛宠二十多年。是二十多年,而不是在祁王之后,这些都得益于她对梁帝的刻意讨好和了解。

剧中的梁帝萧选,身在至尊之位,但心思却没有太多的掩饰,对他了解的人太多了,越贵妃正是其一,她看清了梁帝想要制衡的想法,也看懂了梁帝刻意扶持自己儿子的做法。

所以不管太子怎么折腾,只要不过分,梁帝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就过去了,可即便是过分的事,只要越贵妃将太子的事跟党争扯上关系,梁帝一样也会不咸不淡的处理。

霓凰郡主这件事如此,后面私炮房的事情亦是如此。

越贵妃在跟霓凰郡主的那场对峙中,刻意说霓凰亲近皇后誉王,就是这个用意,私炮房爆炸以后,她教太子让自己卧底在誉王派系的人上奏讨伐太子之过,越狠越好,用意也是如此。

后面年终尾祭,皇后被言侯爷毒倒了,越贵妃识大体的适时表现,后面一次次大的节日里,伏低做小,将姿态低到了尘埃里,言语之间假意还有些不敢说埋怨,瞬间就让梁帝心疼起来了。

就连静妃都能敏感的察觉梁帝对她似乎有复宠之意,何况旁人呢?

这样的手段,想必越贵妃是不少用的,只不过,别的妃嫔都学不来罢了。

至于她手段如此高明,还没法将皇后斗跨,完全是因为皇后身边的人,而不是皇后本人呀。

皇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母族

皇后的母族,是什么样的存在呢?剧中有这样一句描述:言家出过三个帝师,两个皇后。寥寥一句话,将言家的显赫家世说了出来。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几个地方借着别人的口将言皇后哥哥言阙的厉害之处表现了出来。

  • 梅长苏说的“言侯爷年方二十,手持王杖栉节,绢衣素冠,只身一人穿营而过,刀斧胁身而不退,在敌营王帐之内,舌战群臣,心坚如山,舌利如刀……被他一番游说,渐成分崩离析之态。”
  • 景睿生日宴后,谢玉跟天泉山庄的矛盾爆发了出来,以至于豫津也深陷其中,被谢玉的弓箭手围攻了起来,誉王的人马被欧阳迟拦在了门外,迟迟不得入内,此时言侯爷仅一句话,就将欧阳迟说的大话都不敢多说一句,然后谢玉才匆忙出来解围,可见言阙一人的影响力,绝对是一个军队的级别的。
  • 靖王册立为太子之后,梁帝让他去减爵降俸的事情,萧景琰选择了纪王爷和言侯这两个人手,梁帝都笑说:“这两个人在宗室外戚中,很有人望,若是肯全力帮他解说安抚,此事自然会办得安顺。”

光是这么三点,足以将言皇后的母族厉害之处衬托了出来,尤其是还有最致命的一点,言皇后配合誉王谋反,言家也没受到太多的牵连,虽说这里面也许有靖王和梅长苏的功劳,但皇帝轻易没动言家,足以见得言家曾经是言皇后多坚强的后盾,言皇后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轻易废黜的。

言皇后对于皇室有功无过,于梁帝而言,更有制衡作用

言皇后身为一国之母,并非一无所出,相反,她生有嫡子,虽说早早夭折,但她后面又抚养了皇子成年,再说了,她的养子誉王也是个聪明人,夺嫡之争多年,早就有了不少的谋士和夺嫡手段,不会被轻易动摇根基的。

对于当年的梁帝来说,祁王的一人独大,已经导致他几乎被架空了,虽说祁王倒台多年后,他册立了太子,但毕竟他年纪还没这么大,好不容易夺回的皇权和地位,他当然不可能再一次任由太子一人坐大。

他需要扶持誉王站在太子的对立面,而根源,自然还是因为,一是制衡,朝局平衡了,皇子相互牵制了,自然就威胁不到他自己的皇权了,二是,誉王是外族公主之子,几乎就没有上位可能,三是他没有多余的,合适的皇子可以选择。

所以梁帝不断重用,扶持誉王,正是因为誉王上位了能达到他想要制衡的目的。

誉王和皇后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誉王犯下谋反的滔天大罪之前,梁帝没什么理由去废掉皇后,越贵妃再大的手段,也挡不住皇后的背景和她身边的这些人和事。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