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的春晚之路,比你想象的更精彩

提起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提姜昆。

作为幕后策划的重要力量,在央视春晚初创阶段,姜昆对于晚会模式和节目类型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主持人,他连续主持了7届央视春晚,成为80年代春晚主持队伍的主心骨;作为演员,他和搭档为观众带来太多经典作品,至今仍毫不褪色。

不仅如此,他是文艺界有名的热心人,帮助了很多优秀的演员,像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奇志、大兵等能够登上春晚舞台,都离不开他的推荐和支持。

连续7年主持11年表演,成第一代春晚“钉子户”

198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筹办阶段,总导演黄一鹤、邓在军便找到中国广播艺术团的相声演员马季、姜昆担任晚会策划。

1983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邓在军

当时大家都没有经验,全靠自己摸索,一个人要承担现在好几个人的工作。用姜昆自己的话说:“请演员是我,我得各处去找演员来把这台节目丰富起来。当时我还有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剧务工作也由我来做,订盒饭也是我。”

不仅如此,姜昆还是春晚的主持人之一。央视播音员赵忠祥只负责致开幕词,主持工作交给真正的主持团:姜昆和师父马季负责调节气氛,表演科班出身的王景愚负责镇场,当红女星刘晓庆负责好看。

第一届春晚主持阵容: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

第一届春晚的圆满成功,奠定了此后将近十年的春晚主持阵容的组合模式——“专业播音员+相声演员+知名演员”。马季、姜昆、侯耀文等相声演员轮番上阵,港台地区的知名主持人和演员,以及内地知名演员纷纷参与到央视春晚的主持中。

此时的主持风格更偏向于“广播”,主持人的工作也更类似于“报幕员”,此后,一届届主持团队努力试验不同的主持风格,尝试用“情景表演”的对话和表演来打破原有的模式,使得春晚主持的交互性逐渐变强。

姜昆主持1984年春晚

在前7届春晚的舞台上,主持阵容不断变化,只有姜昆岿然不动。他将自己的相声技巧和包袱巧妙地融入主持当中,用简洁的语言将下一个节目的内核化作一个小故事或小剧目,不露痕迹地让观众在开怀一笑之余,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可以说,姜昆的存在奠定了央视春晚的“综艺晚会”基调,为春晚主持人的主持工作探索出了恰如其分的“综艺感”。

姜昆主持1986年春晚

1990年,姜昆正式退出春晚主持团队,赵忠祥、倪萍等专业主持人从跨界主持人手里接过春晚主持棒,央视的春晚主持人队伍开始全面专业化。

姜昆、梁左合作,迎来姜昆春晚相声黄金期

从1983年起,姜昆便在春晚舞台上为大家表演了很多颇具喜感的相声作品,但总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

处于瓶颈期的姜昆和陈佩斯一起到女作家谌容家里拜访,想要跟谌容谈谈喜剧,争取捞点“干货”回去搞创作,谁知一进门就遇到了梁左和梁天兄弟俩。

梁左把姜昆拉到一边,就开始“推销”自己的新作——《虎口余生》。“我妈那小说不是相声,她那个太文学,离胡同太远,你得听我的小说,我有写专门研究耗子的,有老太太娶小伙子的,有掉老虎洞里和老虎聊天的……”梁左对着姜昆说个不停,所以姜昆这经也没取成。

姜昆(左)与梁左(中)合影

等他回家读完梁左的作品,大受震撼。“有的人幽默造作,使人为幽默者尴尬;有的人幽默直露,让人哭笑不得。梁左的幽默浑然天成,令人玩味不止。”姜昆当即敏感地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人生道路上另一位能助他一臂之力的贵人。

1987年,梁左、姜昆创作,姜昆、唐杰忠表演的《虎口遐想》横空出世,也开启了姜昆和梁左7年的相声合作。此后,姜昆迎来了自己在央视春晚的黄金时期,《电梯奇遇》《捕风捉影》《学唱歌》《着急》等作品部部经典。

1987年春晚《虎口遐想》

1988年春晚《电梯奇遇》

1989年春晚《捕风捉影》

其实,梁左的作品并不是十分符合相声的创作规律。以《虎口遐想》来说,像“一青工游园不慎落入虎口丧生,有关部门提醒游人注意安全”这样的书面语言以及“您说攀登珠穆朗玛峰后边要跟个大老虎是不是是个人就上得去”这样的长句,并不是任何一个相声演员都可以把包袱抖响的,但梁左就这么写了,姜昆也这么演了,观众就这么笑了。

梁左总结说:“因为你懂相声,我不懂相声,所以我们能够走到一起。”看似无法合作的两个人,偏偏创造了春晚相声史上难以复制的“神合作”。

1990年春晚《学唱歌》

1991年春晚《着急》

1992年春晚《美丽畅想曲》

后来,梁左借助自己创作相声的经验,投身电视行业,创作出第一部室内电视情景剧《我爱我家》,姜梁二人的相声合作宣告结束,姜昆的表演搭档也从唐杰忠换成了戴志诚。

1996年春晚姜昆、戴志诚合作《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相声表演的衰微,姜昆本人的分身乏术,都注定了这位相声表演艺术家在春晚舞台上的落寞收场。

慧眼识珠挖人才,开启春晚小品时代

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的一段《吃面条》,让全国观众在春晚舞台上了解到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小品,此后数年,“朱陈”搭档二人又创作了一段又一段小品佳作,他们也被视为小品鼻祖。

1984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吃面条》

然而,几乎没有人知道,最初推荐他们二人走上春晚舞台的,正是春晚主持人姜昆。为此,姜昆在春晚节目组和朱陈二人之间多次协调,费了不少功夫。

1986年春晚《羊肉串》

1990年春晚《主角与配角》

当时春晚舞台上的语言类节目仍以相声为主,很多人甚至没有见过小品这种表演形式,在不清楚观众反应的前提下,节目组自然也不敢轻易尝试让小品登上如此重要的晚会现场。

另一方面,当时的陈佩斯和朱时茂都是电影演员,在他们心里,甚至有几分瞧不上小品表演,上不上春晚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

1991年春晚《警察与小偷》

但姜昆始终觉得,春晚舞台应该是最兼容并包的,只有将小品、相声、歌舞等各种类型的表演都带给观众,才算是真正做到百花齐放。陈佩斯评价姜昆说,“他是一个对人有情有义,对工作十分严肃的艺术家”。

姜昆、陈佩斯于1990年春晚后台合影

姜昆对于春晚小品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1987年8月,姜昆带领中国广播说唱团到辽宁铁岭一带演出,观众并没有像他预期的一般哄堂大笑。表演结束后,姜昆拉住一位老乡:“我演的不好吗?”老乡回答:“你们的节目太一般了,哪敢跟我们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赵本山相比呢。”

这是姜昆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他心想,那个叫赵什么的真有这么厉害吗,便接连找了几个人打听了一下。当时,赵本山在铁岭已经算是远近闻名的“名演员”,他和潘长江合作的《瞎子观灯》大受好评,曾连续演出几百场。

赵本山、潘长江早年同台照

好奇之下,姜昆带着艺术团的演员们一起去看赵本山的演出,果真被逗得哈哈大笑。演出一结束,姜昆便上前兴奋地握着赵本山的手说:“你演得真好啊!你这些东西是从哪学来的呢,真是绝透了!你要是到中央电视台去演出,我想同样也会受到全国人民欢迎的!”他当场表示会尽最大努力把将其推荐到中央电视台。

3年后,一段《相亲》以浓郁的黑土地式幽默征服了全国亿万观众,赵本山这位“小品王”也开启了自己在春晚的霸屏模式。他早年也曾不止一次表达对姜昆的感激之情:“他是我的伯乐,没有姜昆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

1990年春晚《相亲》

1995年春晚《牛大叔提干》

两次推荐,一次开创了小品这种艺术形式,一次让小品走上巅峰时代,姜昆的惜才爱才之举,帮助很多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他,却从未主动去提起这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