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明风华》演的是历史,说的是现实,为何子女教育很重要

"


都说影视作品反映的是历史,折射的是现实。时下流量爆棚的历史电视剧《大明风华》,正是从侧面教育人们如何教育子女,又如何解决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虽然这部电视剧与史实有一些出入,却并不影响其带给人们更多理性的思考。

人们在痛恨明英宗朱祁镇(张艺兴饰演)少不知事的同时,却又对他从小就是单亲家庭表示理解;在痛恨太监王振专权跋扈引发土木堡事件的同时,却又对封建王朝皇权制度黑暗的无奈。那么,朱祁镇两次登基,从任人唯亲到任人为贤,他的变化都是怎么转变过来的呢?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孙太后看似呕心沥血,实则成了明英宗学习的反面教材

对于朱祁镇的出身,野史说法很多,有说他不是孙太后(汤唯饰演)亲生的,也有说他来路不正。但朱祁镇九岁登基却是事实,而在这之前,母亲孙若微(汤唯饰演)将前皇后打落下马,自己以副扶正,为了儿子的将来,他可谓在暗中聚集了一大批朝中大臣。

正是由于孙太后在明宣宗死后一手独揽大权,他的所作所为给朱祁镇潜移默化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方面,太皇太后张氏与孙太后表面一唱一和,暗地里都在培植各自的党羽,穿插在他们中间的朱祁镇从侧面看得清清楚楚,这客观上在他幼小心灵中打下烙印,原来皇帝要这么当。所以,当孙太后责怪他为什么要保护王振时,朱祁镇却质问母亲自己也不清白,孙太后被问得哑口无言。

从这方面讲,孙太后并没向朱祁镇传授如何安邦治国的道理,她眼里把天下当作朱家私有财产,致使朱祁镇认为天下百姓与他无关。

其次,太皇太后与孙太后的权力之争,看似都在帮朱祁镇稳固江山,实则是拉帮结派相互拆台

朱祁镇第一次登基在位14年,从九岁登基到土木堡之变被俘时,他也才23岁,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朱祁镇,除了一肚子的纸上谈兵理想外,就剩下一个对他死心塌地的太监王振(黄德毅饰演)。在朱祁振眼里,王振是唯一信得过的人,连孙太后都不如他。

正因为张皇太后(吴越饰演)与孙太后在后宫专权,朱祁镇才不得不依靠太监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偏偏这个王振又是一个爱财却更爱面子的人,他从两个太后的相互拆台中看出了契机,借助自己在皇帝面前得宠的优势,在朝野大量招收儿子,不仅将钱财收回作为朱祁镇笼络人心的应急,还依靠培植亲信为朱祁镇出兵摇旗呐喊。

而当众多大臣上折子支持朱祁镇带兵攻打瓦剌时,两个太后却一事无成,根本阻挡不了五十万明军远征打仗。原因就在于,张皇太后是因为亲弟弟张克俭的事才引发瓦剌兵变,她理亏在先没有发言权。而孙太后为什么不坚决支持于谦(苏可饰演)阻止明军出战呢,起码先将王振杀掉,还是她自己的把柄捏在儿子手中,她的话已经没有了力度。

再次,朱祁镇兵败被俘,回来后又被软禁,坎坷的经历使他反省图强,再次登基后走上正路

朱祁镇间隔九年后重新登基,这是他凤凰涅槃的重生,也是他离开两个太后自我反省的重生。在他的眼里,于谦因为他的被俘而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钰继位,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不管于谦贡献有多大,他不会有那么大的胸怀去拥抱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人。

但有一点朱祁镇却是清楚的,依靠太后是不会带来好结果的,所以,他重新上任后也做了一些大事。后世之所以将他定为英宗,也是因为他幡然醒悟,懂得了一些治国的道理。朱祁镇晚年重用李贤王越,任人唯贤,尤其是废弃了多年的殡葬制度,无疑是脑袋开了窍。

《大明风华》说的是历史故事,却是反应如何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讲的是后宫争斗,却是告诫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道理。朱祁镇晚年杀于谦,是在给自己找面子,毕竟他是一国之君;王振虽然害他当了俘虏,损失几十万明军,却是唯一对他忠心不二的人,因此,他不仅没有责备王振,还要给他立碑。

在朱祁镇心里,太皇太后也好,母亲孙太后也好,抑或于谦等耿直大臣,他知道都是为他好,却抵不上王振在他心里的位置。在朱祁镇看来,两个太后都是母以子荣,心痛朱祁镇的目的却是为自己谋取后半生的幸福。而大臣们都是为了保住官位,于谦的耿直也是职责所在;只有王振,除了让朱祁镇到他到老家转一圈往他脸上贴金外,他的所作所为都在为皇上操心。

不得不说,朱祁镇对王振的念旧,都是孙太后从小让王振陪他长大带来的结果。假如朱祁镇登基前,于谦是他的老师,王振也不是他的随身太监,还会有土木堡之变吗?如果孙太后从小就对朱祁镇正确培养,何必让他后来走那么多的弯路呢?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明史》《大明风华》电视剧

精彩推荐:二战苏德战争,德军闪击波罗的海三国,为何苏军毫无还手之力

     库尔斯克战役,德军为何一再推迟进攻,苏军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

     二战爆发的发源地波兰,最近为何又成火药桶?好了伤疤忘了痛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